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异同比较研究

2011-08-15 00:43
红河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哈尼阿卡泰国

俄 多

(红河学院 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

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异同比较研究

俄 多

(红河学院 国际哈尼/阿卡研究中心,云南 蒙自 661100)

哈尼阿卡人分布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它是跨境民族。其中分布在中泰两个国家的哈尼阿卡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主流文化的渗透,各自都具有了独特的文化,形成了文化差异。本文从生活习惯、意识形态、语言使用、取名特点、寨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比较研究,分析其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对促进两国周边少数民族的友好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中泰;阿卡人;文化;异同

马鞍底乡位于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城东部,东南西尼/阿卡除了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外,还分布在东南亚国家即缅甸、泰国、老挝、越南,是个跨境而居的民族。在国外的阿卡人多为阿卡这个支系。现居泰国的阿卡人都是从中国迁过去的,他们的基本迁徙路线是中国—缅甸—泰国。在泰国的第一个阿卡寨子建于1905年,可见阿卡人在泰国有百来年的历史了,因此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表现出泰国文化对其渗透的痕迹,表现出独特的泰—阿卡文化特点,与深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内阿卡人文化有较大的差异。基于文化这个概念的宽泛性,作者将中泰哈尼阿卡人的文化异同比较限定在卫生、饮食、意识形态、语言、取名、日期使用等方面。

一 生活习惯方面

(一)卫生习惯

1.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以旅游业为主的国家,它对环境卫生有比较高的要求和标准,因此它的环境卫生是毋庸置疑的。泰国人对卫生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于他们的信仰。泰国人对于头和脚都有禁忌,他们认为头是人体的最高部位,是非常神圣的,是不可以随便触摸的。他们又认为脚是人体的最底部位,是不洁净的,被视为圣地的佛寺、佛堂、皇室的行宫等都不允许穿鞋入内,包括在教室除了教师以外,所有学生都必须脱鞋才能进教室。在家里,也不可以穿鞋入内。除此之外,对于洗手间也比较讲究,随时都保持清洁。泰族人的这种生活习惯深深地影响了其他民族,包括山地民族在内。作者在泰国一年多的时间里,到了十多个阿卡人的村寨,进村民家里都得脱鞋。作者还注意到就算再贫困的家庭都会建有一间像样的洗手间。作者还记得有位村民说过:“我在迁入泰国以前都不知道有专门的卫生间,更不知道卫生间还可以设在家里。”当问及为什么到了泰国就有了“卫生间”的概念时,他们说他们去城里的时候看到泰族人家有卫生间,他们就学以致用了。

2.在传统的阿卡社会没有专门的茅厕,不过有专门的用语叫“ba55ha~55,意思是“野外”。他们几乎都是在野外解决人之急。缅甸的阿卡人迁入泰国以前也是如此。国内阿卡人还保留了这种传统习惯,直到改革开放浪潮的兴起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当地政府在少数民族村寨帮助建立公厕,阿卡村民也就慢慢习惯了公厕。因此至今在自家独立设卫生间的还是很少数。

(二)饮食习惯

1.关于泰国饮食最大的特点就是甜,他们喜欢在做菜的时候或多或少加上糖,使得菜味五香俱全。泰国的阿卡人经过多年的定居生活已经适应了泰国的饮食,不过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仍然喜爱传统的偏辣的阿卡菜肴。泰国在饮食方面对山地民族影响最大的应该算是饮用冰水了,阿卡人也毫无疑问受到了影响。在阿卡人家里,冰箱的普及率很高,日常饮用水都储藏在冰箱里,甚至冬天的时候都喝冰水。阿卡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接受了“加冰”文化,很大程度上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泰国处于热带地区,气候常年炎热潮湿,冰块自然成了人们最喜爱的解暑饮品。受泰国饮食文化影响的还有一方面就是宴请。泰国人的婚丧嫁娶活动相比吃喝更注重过程和仪式,节约的意识深入民心,因此他们的菜式都比较简单,菜的品种也较少。

2.国内的阿卡人仍然崇尚于偏辣的食物。用餐过后往往喜欢喝温开水或热茶,几乎不饮用冰水。因此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句话“为什么这么冷的天泰国人还喝冰水,而为什么这么热的天中国人还喝热茶”,这就是文化差异。对于宴请活动,国内阿卡人的重点在于排场的大小与菜肴品种的多少,国内阿卡人认为排场大小关系到脸面问题,他们的排场越大,说明面子越大,菜肴品种越多,表明对客人的照顾越周到。对于中国阿卡人的饭菜经常可以听到泰国阿卡人这样的一个评价:“中国那边吃喝实在隆重,直到吃饱都还不能够夹遍桌上的菜肴”。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很大程度受主流文化的影响,如主流文化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泰国人的正餐吃得很少,因此糕点文化以及水果文化显得非常丰富。相反中国人比较重视正餐,糕点与水果吃得较少。不过两国的阿卡人都比较重视正餐,他们的早餐吃得都很丰盛。这是因为他们一大早就要出去干活,要吃得非常饱才有足够的力气干活。

二 意识形态方面

(一)宗教信仰

1.泰国的宗教信仰成分比较复杂,以佛教为主,还有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以及信奉万物有灵的传统宗教等。在泰国宗教信仰自由,传教活动也显得比较活跃,基督教尤为显著。三分之二的阿卡人已经信奉基督教,三分之一的信仰其他宗教,因此泰国阿卡人内部的宗教信仰也显得比较繁多。过传统节日也与宗教信仰有直接的关系,仍然信奉传统宗教的阿卡人一年过十二个节日;信基督教、天主教的阿卡人只过圣诞节;信佛教的阿卡人过宋干节(泼水节)等。各宗教间的文化异同、错综复杂与明争暗斗,使得阿卡人内部也出现了许多派别与分歧,这样的局面不利于民族间的团结以及国家的稳定。

2.国内的阿卡人在宗教信仰方面比较单一。大多数仍信仰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万物有灵,这种观念植根于阿卡民众心中。但由于受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影响,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受到打击与破坏,许多传统文化都不复存在。因此仪式方面的表现形式比较简略或已经不存在。其实信仰更重要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与寄托,不一定非得用宰杀牲畜祭祀的方式表现出来,或者用一个鸡蛋或一只鸡都可以完成一种神圣的仪式。

不过国内大多数的阿卡人仍然保留有一定的习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传统节日。国内阿卡人仍然保留了两个节日即新年“嘎汤帕”和秋千节“耶苦扎”,不同的是过年仪式有很大的简化,过年仪式也偏向于形式化。并且对于为何庆祝传统习俗节日的真实意义不理解,只是一味地进行,只因是先辈们留下的,要沿袭下去。那么它存在就只能是作为民族存在的一种标志,而没有实质的意义,更不用谈创新与发展。国内的有些阿卡人甚至不再过任何本民族的传统节日,而是崇尚于过春节、中秋节等。形成两国阿卡人信仰方面的这种格局与民族自身的价值观念与各个国家的政策有关系。

(二)伦理道德

1.泰国的阿卡人比较注重伦理道德方面,他们用所信仰的宗教教义或民间习惯法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仍然信奉传统宗教的那部分人,非常懂得尊老爱幼,继承和发展了传统阿卡社会的优秀美德。在婚丧嫁娶活动或祭祀活动用餐时,只有最年长的那个人先动筷子其他人才会食用,长者在说话时晚辈都是认真聆听,晚辈在长辈面前走过时都会半弓着腰,表示对老人的尊重。青少年以及中壮年等遇到长辈或身份尊贵的人必双手合十做礼。这与泰国社会中的礼仪是相适应的。

2.国内的阿卡人在伦理道德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大部分阿卡地区既已失去了传统文化作为约束力,又没有完全地受优秀汉文化的渗透,处于上不及汉文化熏陶,下没有阿卡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状态,同时也没有受到其他宗教的感染,思想道德意识比较差。铺张、浪费、攀比成风,乱搞男女关系的更是不计其数,年青一代的尊卑观念也非常淡薄。作者认为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主要跟信仰与教育有关。因此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三 语言使用方面

(一)语言渗透

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常常会直接体现在语言方面。泰国的阿卡方言深受泰语的影响,尤其反映在词汇方面,如泰国表示伤心的词是“เสียใจ”,单独一个“เสีย”表示坏掉,“ใจ”表示心,直译过来就是坏掉的心。而阿卡语中坏掉是用“caov”表示,心是用“neema”表示,当泰国的阿卡人说到“伤心”这个词时就用泰语直译成阿卡语的词“neemacaov”。而当中国的阿卡人听到泰国的阿卡人这么表述的时候意会的不是“伤心”,而是理解成了“脾气坏的,脾气暴躁的”或者是“坏心眼的”。

除了类似的词汇渗透外对称呼方面也有影响。在泰国,除了对有固定职业称呼的人或固定的亲属称谓以外,对于比自己年长的人(对方年纪为55岁以内)都称为“ี่”,意思是“大哥或大姐”。泰国的阿卡人也受了这种影响,对比自己年长的人(只要没有达到爷爷奶奶的级别)都称“ardov”或“aryeevq”意思是“大哥或大姐”。而国内的阿卡人通常以对方的年龄来决定如何称呼,对于稍微年长的叫大哥大姐,再年长些就是叔叔阿姨,再往上就是大叔大婶,大伯大妈以及爷爷奶奶。

国内的阿卡人在亲属称谓方面有些还借用了汉语,比如“啊爸”、“啊哥”等,有些是阿卡语称谓和汉语称谓并用,如“啊皮奶奶”、“啊波爷爷”,“啊皮”是阿卡语里“奶奶”的意思,“啊波”是“爷爷”的意思,两个词义相同的词被叠加使用。

(二)新词借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新词的借用现象势不可挡。泰国的阿卡人借用类似“汽车、电脑、电视、冰箱、煤气、政府、政治”等词汇,国内的阿卡人也同样借用大量的汉语词汇。借用的词汇多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领域。这些词汇是阿卡词汇里缺少的,借用这些词可以补充阿卡词汇的不足,同时也带来了便利。除了阿卡语里缺失的词汇系统外,有些生僻的,在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或是专业人士用的术语等都渐渐被外来词替换。这种现象又会影响到母语的健康发展,除此之外借词使用数量的增加加剧了分布在不同国家地域的同种民族间的交流障碍。

四 取名方面

(一)姓氏的使用

1.泰国是在1913年才立法引入姓氏制度的,当时的泰王拉马六世觉得泰国人若继续没有姓氏,将会出现许多法律和行政问题,于是挑选了6000个词作为姓氏。1962年,曼谷王朝九世王普密蓬•阿杜德颁布的《佛历2505年人名条例》中规定,持有泰国国籍者必须具有名和姓,也可依情况拥有第二使用名。泰国有姓的历史不过一百年,在此之前都只是用名。素可泰王朝时期的名只有一个泰语音节,到阿踰陀耶和吞武里王朝,名字为一个或者两个音节,除了用泰语以外也有的借用巴利语。到了曼谷王朝前期,名字为一个或者两个音节,大多数使用泰语名字,少数使用巴利语和高棉语。如今名字为两个音节以上,崇善于使用巴利语。所以泰国历史上只使用名的历史更为长久,因此在泰国至少要有两个名字,一个是用在正式场合的,通常用于书面上的;一个是小名。用于正式场合的名由两部分组成即名和姓,由先名后姓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姓和名都比较长,周围的人很少能记住大长串的名字,因此通常都会使用小名。小名往往由一个音节组成,方便又好记,在日常生活中,小名的使用频率远比姓名要高。由于泰国这种独特的姓名系统,使得泰国的阿卡人姓名也变得独特。泰国阿卡人的姓名有名有姓,名在前姓在后。传统的阿卡名字是有姓的,他们通常以某个氏族某个祖先的名字或某个部落酋长的名字作为这个氏族的姓,如他们的祖先叫“生都”,某个人的名字是阿克,那么他的姓名就是阿克•生都。泰国阿卡人的这种姓氏使用特点与泰国姓氏制度相适应。

2.国内外阿卡人取名的共同特点就是使用父子连名制度,即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子女名字的开头一个字,如爷爷的名字是汤佐,爸爸的名字是佐俄,孩子的名字是俄多,而姓氏是不变的,都是飘生姓,即汤佐•飘生,佐俄•飘生,俄多•飘生。这是阿卡人特有的连名方式,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阿卡人依然保存着这种取名制度,只是国内的阿卡人受汉文化的影响,只使用名了。汉人虽然有姓不过大多只是一个字,少数由两个字组成如欧阳,姓和名之间也一气呵成,不用符号隔开,国内的阿卡人自然就进入这个文化圈,不再使用特殊的姓氏。

五 日期的使用方面

传统的阿卡日期的使用通常是年、月、日的顺序方式。国内的阿卡人仍然使用年月日的计时方式,与中国的日期使用一致。而泰国的阿卡人已不再使用传统的计时方式,他们的使用顺序与泰国的是一致的即日、月、年。除此之外,泰国使用佛历,百姓几乎对全球通用的年份不熟悉,包括泰国的阿卡人在内,尤其是老一辈人只会用佛历纪年。然而对于月份的使用,泰国的阿卡老人至今使用传统阿卡的月份称谓即:“挨腊”(Hhaiqlav)、二月“交腊”(J a o l l a v)、三月“哄喜”(Humqxeevq)、四月“本卓”(Biuqssovq)、五月“擦窝”(Qaqhhaovq)、六月“窝腊”(Hhanllav)、七月“测腊”(Qeillav)、八月“乔腊”(Qaoqlav)、九月“哟腊”(Ssolav)、十月“喜耶”(Xiqyaiv)、十一月“农耶”(Nanqlav)、十二月“汤腊”(Tanllav)。

总结

哈尼阿卡人为跨多国的跨境民族,虽然其跨境时间不长,但已经具有了跨境民族的特点。因此中泰哈尼阿卡之间会有多多少少的差异。而通过中泰哈尼/阿卡的文化差异对比正好体现了文化的适应性、兼容性与多样性。一个民族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过程也可以说是文化的适应过程,而文化间的兼容性,使得各种文化得以充分地发挥作用与发展,呈现出了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与物种多样性一样都是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而同种民族的文化差异性不仅来自所处地域的差异,也来自主流文化的渗透。而民族间的接触与交流,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相似性加强各国民族间的联系,促进友好关系,我们还应该充分尊重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和谐。

[1]杨六金,于兰. 古代血缘的标志[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2]金勇. 泰国姓名文化研究 [D]. 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2005.

A Contrast Study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Cultures on China Hani Akha and Thai Akha

E duo

(In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Hani/ak of Hong he umiversitg,Mengzi 661100,China)

Hani Akha are distributed in four countries, and it is a cross-border nation, which has cross-border ethnic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a cross-border nation. Distributed in various countries , the Hani Akha people all have been infiltrated by the mainstream culture to varying degrees and each has a unique culture, which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in habits, ideology, language use, Named features, village name use and other aspects.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e of Hani / Akha in China and Thailand,it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friendly development of ethnic minorities surrounding the border of the two countries.

China Thai;Akha;Cultur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C951

A

1008-9128(2011)03-0005-04

2011-04-08

俄多(1985-),女(哈尼族),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哈尼/阿卡文化。

[责任编辑 张灿邦]

猜你喜欢
哈尼阿卡泰国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泰国的中秋节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
去泰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