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村叠罗汉”保护与开发

2011-08-15 00:46吕贤清
黄山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叠罗汉民俗农村

吕贤清

(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叶村叠罗汉”保护与开发

吕贤清

(黄山学院 体育系,安徽 黄山 245041)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田野调查法,从“叶村叠罗汉”的历史及现状入手,对徽州民俗体育项目“叶村叠罗汉”引入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叶村叠罗汉”保护开发的模式构想。

民俗体育;叶村叠罗汉;课程资源;保护与开发

1 叶村叠罗汉的历史及现状

叠罗汉是古徽州(现黄山市)歙县三阳乡叶村一项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是集古代杂技、体育于一身,源于宗教文化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明代,一直流传至今,保持着古朴、粗犷的原始风貌,已有500多年历史。每逢闰年的元宵节,叶村的老百姓都要进行一次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叠罗汉成为徽州山乡的一大景观。它的表演形式类似于杂技,通过伏、卧、倒、立、拉、撑、支等不同的动作和姿势叠成多种人体造型,共有66种,以匡扶正义、驱邪纳福为文化内涵,以堆叠为表演特征,体现以团结互助为荣的可贵精神,将力量与和谐之美融为一体,凝聚了古徽州人民千百年来的聪明才智,是中国古老而重要的民俗仪式,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独特的民间杂技之一。

叶村叠罗汉演出分上下两段,演员30-50不等,其中主要有十几个罗汉演员和若干游行配合演员。上段采用戏剧的表演形式,由小和尚打扫佛堂,老和尚虔诚礼拜,然后引上观音、韦陀、灵官三位菩萨与护法的四大金刚。下段为罗汉上场,进行堆叠。众罗汉戴头套、画脸谱、赤露胸背,堆叠各种人体造型。有1-6柱牌坊、水帘洞、仙人桥、普陀崖、黄花座、蜡烛台等66套,高者至6层,各种造型变化多端而妙趣横生。有些套路,惊险得让人咋舌,有些套路精巧得让人称奇。各种叠都凸显粗犷、阳刚之美,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魅力。叠罗汉表演从起源以来500多年从未间断。1992年5月,叶村叠罗汉走出大山,在歙县首届枇杷节上亮相,赢得中外客商的赞誉。1995年春,在“中国民俗风情游黄山市首游式”上大展风采,并获大奖,《人民日报》作了现场摄影报道,成为黄山市旅游文化的保留节目,被收入《中国民间舞蹈集成·安徽卷》,并在台湾 《民俗曲艺》杂志发表,先后在中央电台第1套《新闻联播》、第2套《金土地》栏目播出。2007年,叶村叠罗汉在皖、浙、赣、闽四省四市民间艺术大赛中荣获金奖。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叶村叠罗汉是叶村村民自发组织的一种民俗活动,参加者主要是该村洪姓村民(该村大部分为洪姓),而且叠罗汉的技艺还不外传给它姓村民,也就是说在传承上具有家族式特点。长期以来,叠罗汉一直是在民间开展,尽管在2004年经县文化部门同意,在叶村组建了“歙县叶村叠罗汉艺术团”,但它只是一个民间组织,只在农闲时或有节庆活动任务时才进行排练,沿袭的仍是罗汉间“以老带新”的“经验式”传授,缺乏正规、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这一民俗体育项目向着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现代传媒信息、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冲击,加上叠罗汉动作本身的危险性,在后继人才的培养上出现了很多尴尬,年轻一代有逐渐淡漠对该民俗活动的趋势。

2 叶村叠罗汉课程开发的制约因素

近年来,地方文化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对叶村叠罗汉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挖掘和推销,使叶村叠罗汉成为了黄山市民俗活动的一面旗帜。

在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叶村叠罗汉在传承上具有家族式特点,现在的传承人以及主要成员都不愿意把这项民俗活动交给或者是传给本族之外的组织来进行。主要原因是随着叶村叠罗汉知名度的上升,现在他们有机会出去表演,他们希望这项活动是他们的专利,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外传,使其他地方出现类似的叠罗汉而导致自己族人的非议和利益的损失。因此,如何让他们改变守旧的观念,就成了该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要难题。

民俗课程资源开发能否顺利进行,学校领导是关键。民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需要学校领导提供时间、经费、场地器材以及政策等的支持。学校领导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开放程度直接影响民俗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程度。[1]

3 叶村叠罗汉课程开发的可行性

3.1 民俗体育进课堂是丰富学校体育内容和传承民俗体育文化的需要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国家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要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尤其是对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当重视。这就为叠罗汉这项民俗活动进课堂提供了政策支持。

现今的体育教育中所传授的多为竞技体育知识、技能,偏重于向学生传授体育技艺而忽略体育中的精神及文化的意义,尤其是我国宝贵的民间体育活动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并很少有人追溯其文化内涵。国家教育部积极提倡课程教改,要求在课程内容上开发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体育本校课程,这实际上就是提倡教材创新。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一味地接受现代西方为主的竞技体育,久而久之也会产生厌旧感。特别是一些竞技能力差、对竞技体育兴趣不大的学生,他们很容易被现代体育所抛弃而得不到运动健康利益。民俗体育与竞技体育不完全相同,民俗体育既有竞技的成分,有更多的本土文化色彩和特有的娱乐形式。民族民间体育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弥补竞技体育内容上的枯燥以及趣味上的不足,更能满足那些被竞技体育置之门外的学生的需要。将民族民俗体育纳入学体育课程,一方面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另一方面是利用民族体育文化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忽视,许多年轻人贴上时尚标签,不自觉地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尤其是在无法获得固定的经济支持、不具显著市场前景的非物质民俗文化门类中,青年民间艺人急剧消失,继承主体出现老龄化倾向,一些珍贵的原生态民俗文化成为一种仪式化的文化商品,失去了鲜活的生命力。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于学校教育之中,无疑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3.2 叠罗汉的技术特点适合学校教学

优秀的民俗艺术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沉淀和智慧的创造,对于自小生活在该地区的孩子来说,这种融入了各种情感和审美元素的艺术是一个地区共同的记忆也是他们身份的象征,因而具有极强的亲和力。叠罗汉主要以堆叠技术为表现形式,通过组成不同形式的平衡和造型动作来进行表演,它的主要动作技术就是体操中的技巧和造型。造型动作有易有难,造型的人数有多有少,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动作进行练习。

叠罗汉不仅仅是用技巧来表现主题,还有艺术形式丰富的人物脸谱彩绘,在这一点上还可以进入学校的美术课堂。

4 叶村叠罗汉保护开发的模式构想

4.1 与院校合作进行开发保护

后继乏人是叶村叠罗汉在开展和传承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调查中,70%以上的罗汉都认为在叶村以外选拔培养小罗汉是不可以接受的,同时他们又认为在叶村当地中小学课中进行罗汉基本功练习、培养小罗汉是可行的。在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屯溪有综合性本科院校黄山学院,其体育系有较强的体操、团体操师资,课程中有诸多与叠罗汉相通的元素,他们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技术的掌握和传授上都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县、乡政府应积极与高校联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可以请有关的教师带领体育系学生中的志愿者,到叶村当地中小学开展支教活动,进行叠罗汉的基本功练习,向中小学生进行叠罗汉有关历史知识的辅导、宣讲等,让孩子们从小就能较全面地了解叠罗汉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价值,逐步形成民俗体育活动进入课堂的良好氛围,通过学校这个主渠道来发现和培养小罗汉,从根本上解决小罗汉后继乏人的问题。这样也有利于叶村自身的宣传和黄山徽州民俗的宣传,进而有利于黄山旅游的发展。

4.2 更新观念,借助市场,打好“特色牌”

黄山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旅游胜地,随着黄山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各县、乡都不同程度地树立了市场观,认识到民间艺术在现代旅游资源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并已经收集整理出一大批民俗体育项目,在一些景点向游客进行表演,深受各方游客的欢迎。近年来,叶村叠罗汉也成为黄山市旅游文化的保留节目,多次在黄山国际旅游节开幕式亮相,其精湛的技艺令国内外游客赞叹。县、乡政府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叠罗汉民俗活动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包装,精心打造,在旅游景点进行叠罗汉民俗体育表演,开发体育旅游资源,使叠罗汉这一民俗体育项目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和利用,成为独具特色的体育旅游产品。

在世界多样性的大背景下,谁拥有个性的、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谁就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主动权。由于经济全球化加快了文化的相互渗透,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叶村叠罗汉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它的淳朴性上,它是一群闲暇之余的没有专业训练的普通农民所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当今社会所渴望所需求的东西,在市场上容易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让该项目借助市场的力量发展,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强化市场意识,重新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产业与市场机制的结合,认真研究市场,有意识地培育市场,同时也要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建设,把具有特色的民间文化发展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结合起来,把文化产业重大项目纳入到城市建设各期规划中,统筹考虑,科学安排,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富有文化内涵,社会环境更富有文化韵味,突出文化个性。

4.3 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文化旅游事业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和谐社会构建的大局。不可否认,目前在我国广袤的农村中依然存在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的不正之风,“黄、赌、毒”及封建迷信活动在一些地方还难以根除。每年春节前后正是农闲时期,村民有了大量的闲暇时间,生活显得单调而枯燥,酗酒、赌博、迷信等活动极易滋生蔓延。在叶村,由于每年元宵的叠罗汉系列活动,村里的青壮年都被组织起来进行排练、表演,极大地充实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村民的时间和精力都被转移到活动中来,形成一种文明健康的休闲生活方式。因此,“叶村叠罗汉”民俗体育活动既能够改善农民的健康状况,丰富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又能抵制不健康生活内容的侵蚀,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民俗体育项目 “叶村叠罗汉”是一种积极、文明、健康的休闲娱乐方式,具有独特的魅力,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叠罗汉民俗活动无论是外在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精神境界,都蕴藏着丰富的和谐价值。通过叠罗汉系列活动,能改善个人身心的和谐状态,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深入展开,为叠罗汉项目的挖掘和传承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叠罗汉活动的开展为新农村建设造就了身心健康的建设者,使新农村建设具有了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丰富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应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挖掘和开展叠罗汉这一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使之在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仅依靠政府投入的单一渠道是很难完全奏效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和民间力量。因此,政府必须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组建具有地方文化风情的表演团体,在当地及其他地区进行演出,政府支付一部分基础的团队报酬,通过旅游开发,将文化资源推向市场,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这样既激活了民间文化资源的价值和效益,又满足了农民的文化需求,并且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一种良性互促的文化发展模式。

5 结束语

开发和利用好民俗艺术资源,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提升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研究和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文化特色课程,将具有徽州特色文化进行保存、传承并运用到美术创作、体育教学中,对于高校保持特色办学,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政府要本着“积极保护、合理开发、有效利用、鼓励竞争”的原则,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产品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博物观赏的功能,作为一种民俗民风加以传承和弘扬。通过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来维护文化经济秩序,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制定和调整市场准入标准以及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等等。应针对文化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市场法规体系,健全执法监督机制。通过科学的管理,对文化旅游市场与非物质文化产品的生产与经营进行有效监管,对非物质文化资源的布局、文化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使叶村叠罗汉这项民俗活动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1]张波.民俗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65-67.

A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Pyramid in Ye Village"

Lv Xianq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Huangshan University,Huangshan245000,China)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expert interviewing,and field research,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introducing the folklore physical sport-"pyramid in Ye Village"into the exploration of curriculum resource and propose a mode to protect and develop"pyramid in Ye Village".

folklore sport;pyramid in Ye Village;curriculum resource;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G852.5

A

1672-447X(2011)03-0068-004

2011-02-20

安徽省体育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ASS09211)

吕贤清(1980-),安徽金寨人,黄山学院体育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胡德明

猜你喜欢
叠罗汉民俗农村
冬季民俗节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民俗中的“牛”
会叠罗汉的数量词
民俗节
叠罗汉
趣味汉字
——“儿”字叠罗汉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