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阳城县干果经济林产业的发展

2011-08-15 00:48武建国
山西林业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阳城县干果山茱萸

武建国

(阳城县林业局,山西 阳城 048100)

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地处太行山、太岳山、中条山之间,总面积1 968 km2.辖8镇17个乡,501个行政村,共4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2万。为实现阳城县农业转型的跨越发展,笔者对阳城县干果经济林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

1 阳城县干果产业发展优势

1.1 适宜的气候条件

阳城县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11.9℃,无霜期187 d,年均降水量606.6 mm.而适宜核桃生长的年均温为8℃ ~15℃,无霜期150 d以上,年降水量500 mm~700 mm.因此,干燥的气候、充足的阳光、适宜的土壤水分以及较大的昼夜温差,均有利于核桃树开花结实,提高坚果质量。

1.2 大量的土地资源

由于撤乡并镇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山区农民或迁移,或外出打工,大量土地闲置荒芜。发展核桃、山茱萸、花椒干果经济林不仅不占用基本农田,还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2 阳城县干果经济林发展现状及特点

2.1 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干果经济林以其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干果经济林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实现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来抓,确立了6 666.7 hm2干果经济林基地的发展目标。几年来,按照“增加总量、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阳城县干果经济林面积迅速扩大,以林果致富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经济有效增长,初步形成农民增收、农业增产的格局。到2010年底,全县山茱萸、核桃、花椒等种植总面积达5 333.3 hm2,干果总产量1 664.2 ×104kg,干果总收入3 262.5×104元,占农业总收入的25%.

2.2 发展特点

1)科学规划干果经济林发展基地。按照干果经济林发展总体规划,将全县划分为3大干果经济林发展区。一是以董封、横河、驾岭、固隆、演礼等乡镇为重点,发展核桃经济林,品种以晋龙、辽核、中林系列、薄壳香、清香等为主。二是以蟒河、东冶、河北等乡镇为重点,发展山茱萸经济林,品种以蟒河乡土品种为主。三是以芹池镇、凤城镇为重点,主要发展花椒经济林,品种以大、小红袍为主。

2)通过典型带动、示范引导、效益推动,提高了群众发展干果经济林的积极性。横河镇索泉岭村,全村260人,人均核桃树约50株。现有挂果核桃树1 000余株,产量达4×104kg,收入100×104元,人均核桃收入3800元。农民全年人均收入4800元,核桃收入占80%,凸显出“一村一品”的特色,可观的经济效益直接调动了农民种植干果经济林的积极性。町店镇柴凹村村民焦向明,在经济结构转型中选择了种植核桃,于2007年在町店镇凌家沟开发土地26.67 hm2,成为阳城县规模最大的核桃种植户。目前已进入挂果期,年收入达60×104元,6 a~7 a进入盛果期,年收入可达200×104元。同时影响周边乡镇及农户发展干果经济林,对阳城县干果经济林的发展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其它干果产业在阳城县芹池镇也有较大的发展优势,涌现出游仙、大峪沟、吕家河等花椒大村。阳城县山茱萸以其果大、色红、肉厚、有效成分含量高位居全国山茱萸上品,发展山茱萸特色产业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优势。

3)引进技术,加强培训。阳城县在核桃树栽培管理中,多次聘请山西省核桃专家前来进行核桃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专题讲座,并总结推广了一套适合阳城县核桃产业发展的综合配套管理技术。近年来,县里加强了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定期对各乡(镇)核桃大户、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广大农民从根本上认识了科技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掌握技术的热情,让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核桃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3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核桃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见效慢。群众重栽轻管、经营粗放,无法形成产业优势。

2)规模小,品种差。阳城县干果经济林核桃主产量以地埂核桃为主,新发展的核桃林分布不均、规模小,不能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品种多为普通品种,挂果晚,产量低,效益差。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进的新品种,还存在品种不纯的问题。

3)技术支撑体系不健全。干果经济林归县林业局管,近年来,林业系统把主要精力放在生态建设上,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技术人员从事干果经济林的管理。

4)前期投入较高。发展1 hm2干果经济林,从买苗木、栽植、管理到挂果,核桃每年需投入15 000元,花椒每年需投入13500元,山茱萸每年需投入13 500元。每年开春到秋天,还需除草、施肥、修剪,当年收益见效慢,林农还要靠外出务工等维持生计。

4 对策建议

4.1 明确方向,合理定位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本地实际,优化干果结构,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林。适当发展花椒、山茱萸经济林。不断转变果业增长方式,改速度型为速度效益型,改数量型为高产优质型,把果实品质和果园效益放在首位,开创阳城县干果生产的新格局。

4.2 健全完善两个体系

健全和完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干果经济林产业化发展体系。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一要建立干果产业综合管理机构,在林业局设立干果经济林管理科室,配备专职人员。二要加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果树产业化发展体系,就是对阳城县特色干果经济林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采用龙头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组织形式,将种植业、加工业、经销业融为一体,进一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提高果品质量开拓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阳城县农村经济发展。

4.3 培养典型,以点带面

用典型引路,提高山区农民对发展经济林的认识,调动农民发展经济林、管理经济林的积极性。对经济林建设的重点户、村、乡镇,应予以扶持和补偿,对发展经济林的标兵或带头人要给予奖励。

4.4 政策鼓励,创新机制

干果经济林建设要成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的突破口和山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不仅仅在于经济林发展的数量,关键在于实现经济林建设规模化经营和资源利用的有效配置,提高山区林业开发的综合效益。经济林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更不利于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形成一定的商品优势。因此,要彻底改变目前经济林建设点多、面广、规模小、效益低的经营状态,鼓励企业、干部、农民购买荒地进行开发,发展干果经济林。通过建立一批优质型基地,实现集中开发、集约经营,促进阳城县林果产业的形成和林业经济的发展。

4.5 多方融资,加大投入

农民是干果经济林产业化生产的受益主体,增加产业化投入,首先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力推行农村领域的股份合作制,把分散的小额资金集聚起来,以股份制的形式创办经济林基地、林产品加工企业等。在发挥农民投资主体的同时,县财政和金融部门要予以扶持,逐步形成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投资为主体的产业化经营投资体制。

[1]张忠仁,杨世恒,周长东,等.山西省干果经济林产品优化区域布局的对策[J].山西科技,2003(1):25-27.

[2]卢向峰.关于泽州县干果经济林的调查与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7):176-177.

[3]石韶清,郝子龙.陵川县干果经济林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S1):36-38.

猜你喜欢
阳城县干果山茱萸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阳城县林权抵押贷款改革经验浅谈
阳城县:“一一四四”开展“以案促改三服务”活动
三招解救受潮的干果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山茱萸配方颗粒中5种成分
熟地黄和茯苓对山茱萸中3种成分煎出量的影响
笑口榛子
豫西南山区山茱萸播种育苗技术
干果与坚果在全球市场消费量提高
HPLC法测定山茱萸果核中5种有机酸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