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在高职学院建设中的引领作用——以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为例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8期
关键词:学院大学精神

阎 颖 陈 静

(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上海 20004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职业教育作为与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等并列的重大发展任务进行整篇章阐述,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1]。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对于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办好职业教育,尤其是作为高等教育一个重要部分的高职教育必须紧紧地抓住高等教育的灵魂,这就是大学精神。当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得以塑造和传承,才能真正全面提高高职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才能真正办出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

一、何谓“大学精神”

所谓大学精神,它是大学为之大的根本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历代大学人经过长久的努力,结晶而成的共同创造和追求的理想、价值、信念,它既是国家意志、社会趋势与大学人精神的相互融合,又是时代精神的表征、大学理想的追求、学术传统的承传、办学特色的彰显,更是大学人人格气质的张扬[2]。

哈佛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校长,也是哈佛大学第二十八任校长德鲁·福斯特(Drew Faust)在谈到大学精神时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而不单单或者仅仅是对现在负责。一所大学关乎学问,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大学是要对永恒做出承诺[3]。”大学是思想交集的场所;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若是随波逐流,大学精神将会荡然无存,大学也将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整合高职学院自身文化,探析高职学院大学精神内涵

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其本质上与上述大学精神同宗同源,它们的灵魂是一致的,是统一的。而其表现形式上,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还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点。第一,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2]。职业教育要面向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从办学思想上就体现了高职的特色,专业设置围绕市场,专业培养把握职业要求,按照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理想追求,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行业特征、专业特征。第二,要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特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一般来源于中专、职校、技校和普通高中,由于之前这些生源的学习背景和方式都不尽相同,所以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要更多地体现生源多样性的特征,这样才能把这种大学精神的精髓融合进所有高职学生的思想中,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第三,要充分体现出高职院校教师多源性的特点。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注重学术研究的讲师、教授,更多的是来自于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骨干,如何将他们纳入到大学精神的辐射范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师生交流。教师是大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承者。第四,要充分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点。《规划纲要》中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必须能体现出校企合作的特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实习以及就业环节中更贴近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真正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价值。

三、大学精神引领高职学院的建设、发展

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是作为一所直属于上海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始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建设。

1.高职学院大学高等技术学院文化建设内核——经世济用。经世济用是高职学院文化建设内核。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注重“应会”而非“应知”,因此,高职文化先天性地就把学生能否为用人单位所接纳,能否用得上,留得住,下得去,看的至关重要,学生毕业不是为了升学或者其他,而是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工作——这种经世济用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是应企业对学校教育和人才的需求而发生的。在此,高等技术学院是以具有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自身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其办学目标。

2.高职教学最高境界——沟通工学。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外,还必须定期下基层,实地接触毕业生的工作环境,了解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才能使教学不与社会实际脱节。这种对老师的要求也反映了高职教育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就是应用技术教育的最高境界,是直接沟通工学双方的精神桥梁。学院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行业进行实践学习,了解该专业的最新市场情况,或者成立由这样的人才组成的外聘教师队伍。

3.构建新型的高职文化——引入企业文化。由于高职生在校时间与在企业时间几乎相当,因此,注重将企业文化与大学文化有效融合,以此来不断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并用优秀、充满活力和生气的校企文化,来推动高职院校的发展,促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海大学高等技术学院重视企业环境文化建设,选择具有先进技术和设备的企业,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选择有优秀文化背景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选择有丰富一线经验、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等等。如酒店管理专业选择世界一流的五星级宾馆例如上海外滩柏悦、金茂等为实习基地,机电专业选择上海大众汽车等全国知名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等,并安排老师定期走访。这些优秀的企业环境文化,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4.学院谋求发展,整合资源——开放协作。对学院而言,开放协作意味着横向合作与垂直整合。横向合作多指学校、企业之间在育人方面的合作,如我院的“顾客导向”定制培养计划,学院将企业作为顾客,按企业需求人力的数量、规格来培育人才。垂直整合则是指院校对于各种办学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高职背靠行业并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使它拥有很多优势资源,如相对集中的教师队伍、充足的兼职教师、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等等,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将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

5.提高学生实践素养——活动带动。大学文化精神在学生中的传播需要贴切大学生的载体,高等技术院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借助学生活动这一载体,发挥学生实践主体意识,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在“阳光之家”、“上图”、“悦苗志愿者”……的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学生了解智障人士的生活,知道了社会给予这些特殊公民的帮助与关怀,能走出校园体验人间百态。“阳光之家”志愿者服务活动既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爱的主题”教育。“阳光之家”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使我们感受到了助人为乐的快乐,懂得了奉献与付出,懂得了作为公民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同时增强了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何效先.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比较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学院大学精神
“留白”是个大学问
初等教育学院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