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面积破“八”,生防比例进“六”——2011年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1-08-27 06:00杜桂林贠旭疆全国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1年22期
关键词:椋鸟虫害督查

文│杜桂林 贠旭疆 洪 军(全国畜牧总站)

目前,全国草原虫害面积约2.67亿亩,严重危害面积约1.26亿亩。主要危害种类为草原蝗虫、草原毛虫、叶甲类和夜蛾类等害虫,危害区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新疆等13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各级农牧部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狠抓落实,将草原虫害防治工作作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落实牧区发展新政策的重要举措,扎实推进防治工作。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3月,农业部畜牧业司会同全国畜牧总站编发了《2011年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报告》,指导各地适时开展防治。内蒙古、新疆、四川、青海、甘肃等地专门召开了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会,编印发生趋势报告,做好防治准备工作,6月,农业部举办了全国草原鼠虫害监测技术培训班,有关省区也积极开展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与现场培训等方式累计培训6.9万人次,进一步提高基层人员监测技术水平。

二是全面部署工作。5月,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对草原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并组织相关省区开展了联合检查,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在“草原鼠虫害专业化防治现场会”上又对虫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再强调、再部署。各级防治机构认真贯彻通知和会议精神,结合本地灾害发生特点,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提前制订方案,细化任务目标,逐级落实责任,保障了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牧鸭治蝗

三是加大投入力度。今年,中央财政拨付草原虫害防治补助经费1.05亿元。在中央财政的引导下,各地相应加大草原虫害防治资金投入。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辽宁等地将草原虫害防治纳入省级财政专项预算。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安排自治区主席预备金2000万元和财政预算内资金340万元,辽宁省自2009年开始每年拨付经费1亿元,开展辽西北沙化草原治理工程,将草原虫害防治纳入工程保障措施。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加大投入力度,为防治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是启动应急值守。6月1日至8月31日,全国各级防治机构实行草原虫害防治关键时期24小值班和周报制度。期间,在全国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00多个县(市、旗、团场)推广使用《草原生物灾害监测与治理统计分析系统》,实现了信息采集、录入的标准化和信息储存、管理、统计、分析、传输的自动化。各省级防治机构共报送草原虫害发生与防治数据164期,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草原虫灾防治值班室根据各地情况编发《草原虫情周报》13期,发布农业部信息2篇,保障灾情畅通,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

五是适时督查指导。防治关键时期,农业部先后4次派出督查工作组深入内蒙古、黑龙江等重点危害地区防治一线开展督查工作,通过调查灾情、查看防治现场、走访农牧民,了解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与当地技术人员共同分析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建议。内蒙古、新疆、四川等省区也多次派出工作组开展督查指导,对重点灾区实行包片包干,责任到人,切实做到“督查指导到位、技术服务到位”,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六是推进专业化防治。各地在重灾区积极推进专业化防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效率。在飞机防治方面,内蒙古、新疆和新疆兵团克服航油短缺,因地施策,在原有“运-5”飞机防治基础上,还采用“小蜜蜂”、海燕650c滑翔机和三角翼动力飞机飞行作业,防治面积超过500万亩。在大型机械防治方面,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地探索专业化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大型机械防治作用,在虫害统防统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投入大型喷雾机械较上年增加2100台套·天,防治面积接近2000万亩。目前,全国草原虫害防治机构共配备大型机械269台套,中小型喷雾器1.77万台套,结合牧鸡牧鸭和招引椋鸟等措施,全国草原虫害日防控能力达到150万亩,较“十一五”初期提高了50%。为进一步推进专业化防治工作,7月中旬,农业部组织召开了全国草原鼠虫害专业化防治现场会,总结交流近年来草原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成效及经验,宣传普及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提升防控能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

七是普及绿色防控技术。各地在防治工作中牢固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利用生物药剂、牧鸡牧鸭、招引粉红椋鸟等技术共防治草原虫害5019万亩,生防比例达到61%。各地在全面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基础上,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农药用量较上年减少14%,降低了环境污染,提高了草原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各地广泛采用绿僵菌、类产碱、印楝素、苦参碱等生物药剂,防治面积较上年增加1100余万亩;大力推广牧鸡牧鸭治蝗技术,共投入牧鸡牧鸭200余万只,防治面积较上年增加390万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继续推进“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治蝗工程”,在天山北坡中段、准噶尔西部山地和伊犁河谷建成3个生物治理示范带,并举办了草原“爱鸟周”示范活动,对推广椋鸟治蝗技术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推动。今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建和维修鸟巢13万立方米,数百万只椋鸟迁徙入疆,控制面积较上年增加187万亩。

2011年全国草原虫害防治取得显著成效,全国累计投入劳动力48.2万人·天,飞机作业2529架(次),大型喷雾器6428台套·天,中、小型喷雾器22.3万台套·天,防治面积首次突破8000万亩,生物防治比例首次超过60%,分别实现了破“八”进“六”。

猜你喜欢
椋鸟虫害督查
椋鸟的蚂蚁浴
桃树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粉红椋鸟24小时
不用农药也能治虫害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英国椋鸟惨遭雀鹰捕食被踩脚底下毫无还击之力
浅析白三叶的虫害防治
行道树香橼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