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现状分析

2011-09-06 02:39王润华杨德香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5期
关键词:学历者农村卫生卫生

伍 翔,杨 竹,王润华,易 静,杨德香

卫生适宜技术是指那些适合于农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和广大基层群众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技术;能够为广大基层、预防、保健单位的卫生技术人员掌握和应用的技术;费用低廉,效果好的技术[1]。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广和运用这项技术,对于改善农村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健康具有积极的现实意见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农村卫生工作始终是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重点[2]。为提高基层卫生技术服务水平,将科技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改善和解决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3],推广应用能满足实际需求、群众易于接受、效果突出的卫生适宜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9年,在“十五”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国家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及有关地方政府共同组织了关于实施“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4]。作为该项目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对重庆市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在重庆市忠县、荣昌县、铜梁县、璧山县和秀山县等5个县中,在每县随机抽取260名中医院、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计生站、村卫生室的临床医疗服务人员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调查问卷由“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总课题组设计,内容经调查员讲解后,由调查对象本人填写。调查内容包括:(1)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部门机构、学历、从业年数、职称; (2)本次培训的效果:培训的必要性、培训技术对工作的适用程度、培训前对技术的熟悉程度、技术的难易度、授课水平、培训后的掌握度、所在单位是否有条件使用该技术、是否需要再次培训等。

1.3 质量控制 正式调查前进行统一培训、统一填写标准。完成调查后,调查小组成员对每一份调查表进行互查,发现错漏予以及时更正,采用双录入的方式确保资料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核对。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调查情况 在全市5个县内共调查了1 300名医疗服务人员,现场发放调查问卷1 300份,剔除逻辑错误、未完成、不合要求的问卷后,共得到有效问卷1 226份,有效应答率为94.31%。

2.2 基本特征 1 226名农村医疗服务人员中, (1)性别:男658人 (占53.7%),女568人 (占46.3%);(2)年龄构成:21~30岁者385人 (占31.4%),31~40岁者453人(占37.0%),41~50岁者249人 (占20.3%),51~60岁者130人 (占10.6%),≥61岁者9人 (占0.7%)。(3) 文化程度:硕士及以上学历者3人 (占0.2%),本科学历者256人 (占20.9%),大专学历者516人 (占42.1%),中专学历者354人 (占 28.9%),高中及以下学历者 55人 (占4.5%);缺失42人 (占3.4%)。(4)职称:高级职称者89人 (占7.3%),中级职称者179人 (占14.6%),初级职称者652人 (占53.2%),其他类别职称者32人 (占2.6%),尚未取得职称者274人 (占22.3%)。(5)工作年限: <3年者308人 (占25.1%),3~5年 (不包括5年)者139人(占11.3%),5~8年 (不包括8年) 者115人 (占9.4%),8年以上者664人 (占54.2%)。(6)单位分布:来自县综合医院 308人 (占 25.1%),来自县中医医院 48人 (占3.9%),来自县妇幼卫生院61人 (占5.0%),来自乡卫生院739人 (占60.3%),来自诊所、医务室8人 (占0.7%),来自村卫生室 54人 (占 4.4%),来自其他单位 8人 (占0.6%)。

2.3 培训情况 在被调查的1 226名农村医疗服务人员中,有1 117人认为此次培训很有必要,高达91.1%。

将此次培训的技术适用程度分为:不适用、不太适用、一般、较适用和很适用。选择人数分别为66人 (占5.4%),27人 (占2.2%),241人 (占 19.7%),482人 (占 39.3%),410人 (占33.4%)。

农村医疗服务人员培训前对该技术的掌握情况:214人(占17.5%)对此技术一无所知;432人 (占35.2%)学习过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并未实践;512人 (占41.8%)初步掌握了该技术的应用技能;68人 (占5.5%)早已掌握此项技术并在工作中广泛使用。

此次培训技术的难易度:在受培训的农村医疗服务人员中,有16人 (占1.3%)认为很难;131人 (占10.7%)认为较难;543人 (占44.3%)认为难度一般;366人 (占29.9%)认为较容易;83人 (占6.8%)认为很容易;87人表示不清楚。

培训后对该技术的掌握情况:258人 (占21.0%)有初步了解;154人 (占12.6%)对该技术有了全面的认识,但不能在实际中应用;574人 (占46.8%)可以初步应用;143人 (占11.7%)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97人 (占7.9%)表示不清楚。

目前所在单位满足推广条件的情况:只有647人 (占52.8%)的单位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454人 (占37.0%)的单位不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125人 (占10.2%)表示不清楚。

2.4 不同单位医疗服务人员认为推广的困难 由表1可见,不同单位的医疗服务人员认为适宜技术在推广中的困难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9.02,P<0.0001)。各单位中,近三分之一的医疗服务人员均认为推广中最大的困难是难以运用 (对技术只有初步了解+有了全面认识但不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其次是单位设施不齐全,条件达不到要求,尤其是县妇幼保健院占52.5%;技术难 (很难+较难)并不是推广的主要障碍。

表1 不同单位医疗服务人员认为推广中的困难Table1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extension of different units of the medical service staff

2.5 不同学历医疗服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反映 由表2可见,不同学历的医疗服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反映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8.31,P<0.0001)。不同学历的医疗服务人员对此次培训的必要性表示了肯定,所培训的技术适用性(较适用+很适用)良好。技术容易 (较容易+很容易)项显示,拥有较高学历的被培训者容易更好地理解培训技术,同时反映出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表2 不同学历医疗服务人员对培训效果的反映Table2 Effects of training of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of the medical service staff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农村卫生人力队伍素质不高,难以保证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与农民的健康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5]。其学历主要由大专和中专构成,占71.0%,而拥有研究生学历者仅为0.2%,其中超过一半的人工作8年以上。就职称而言,普遍为初级,有22.3%甚至无职称,中高级职称人数极少。这表明他们在就业后没有再接受更高层次的继续教育,这在当前知识不断更新、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明显不能很好地履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6]。尽管如此,在缺医少药的广大农村,他们仍是未来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的主要群体。所以,各地政府和医疗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从提高地区医疗卫生水平和医务人员素质出发,大力宣传学习和掌握“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系统的学习“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和办法,分期分批选送医务人员参加学习培训。此外,还要激发广大农村医务人员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鼓励自我学习,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学习成效显著的医务人员应给予奖励,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研究制定相应的补偿政策,吸引医学生到农村长期实习或进行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不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从总体培训效果来看,91.1%的被调查人员对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的推广持赞成态度,觉得此次培训非常有必要,并希望掌握后将其推广[7]。本次培训的技术在评估和筛选方面做得很好,所选技术非常适用,所涉及的内容对被培训者来说也并不陌生,难度适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能够经培训后比较熟练地掌握并使用。经过多年推广,卫生适宜技术筛选方法和指标体系已趋于完善。逐步建立了分级分类的卫生适宜技术项目资源库,并不断完善更新;加强对卫生适宜技术规范、合理应用的政策指导,完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过程和效果、效益评价体系;重点推广技术成熟、实用有效、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的卫生技术,使卫生适宜技术规范有效。但根据现有的技术需要的各方面条件,培训工作的适用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有近一半的单位达不到使用技术的条件。许多单位仪器设备陈旧故障多、基础设施落后,这些严重影响了乡镇卫生院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开展,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应鼓励多方参与,调动广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专业团体、企业和科技人员等力量,引导卫生适宜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并根据农村卫生发展需求,统筹规划卫生适宜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条件,以及持续地投入所需的技术和资金,从而保证推广的技术能顺利投入实际使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农村卫生行业所暴露出的问题还很多,因此,继续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医疗卫生适宜技术,对提高农村卫生服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展望“十二五”,卫生适宜技术必将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保障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8]。

1 林艳丽,高三友,宗上纲,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进展 [J].医药论坛杂志,2006,27(22):120-122.

2 高三友,郭金玲.河南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2007,42(5):488-490.

3 张仲男,刘元强.甘肃省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J].甘肃医药,2010,(29):35-36.

4 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及产品研究与应用”重大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EB/OL].http://www.chinaacc.com/new/63/73/130/2006/11/wa7150434061911600211352-0.htm,2006-11-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6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S].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41.

6 方铁红,陈家应.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培训情况分析与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8(4):263-266.

7 茹淞,胡尚英.农村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7):776-777.

8 梁建新,耿云桂,杨瑞华.浅谈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对策 [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2):18.

猜你喜欢
学历者农村卫生卫生
又见“读书无用论”
富有者更长寿?
德国:低学历者就业改善
卫生歌
讲卫生
汉中五轮驱动推进农村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关于举办中国农村卫生发展峰会暨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第十八届年会的征文通知
农村卫生信息化热潮涌动
日本限高学历者“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