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正确的绿色理念

2011-09-07 06:22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谢丹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1年19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标准

◎ 北京万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 谢丹

目前中国的绿色建筑处于野蛮生长阶段,还未进入种植阶段。

从中国绿色建筑的宣传角度而言,概念炒作、言辞夸张已造成了对绿色理念的理解混乱。一些国企、央企出于政绩上的需求,民企基于个人名誉的考虑,滥用低碳、绿色宣传语。以至于大家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绿色和低碳。我们在绝对关键性的概念上是没有异议的,但是会有一些个别的夸大宣传、误导等,最后影响社会。形成一个错觉,变成低碳、绿色一定是高端、贵的、多花钱的。从这个角度讲,现在关于低碳的宣传在社会上是过于浮夸的,没有人去重视它背后真正的意义。

其次,无论是人才储备还是设计思路,很多地产企业缺乏绿色建筑意识。诸多设计院、设计公司的建筑师对于绿色建筑的概念一片空白。因此形成一个正确的绿色理念是当务之急。

绿色、节能、低碳,简言之,就是“两个口号”:一个是用简单的技术手段打造不平凡的绿色建筑;另一个是做绿色建筑要低成本、高回报。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要勇于创新,行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住房城乡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最先提出绿色机遇与挑战。他提出的新模式,不同于欧洲传统的通过抑制舒适度来实现节能减排的A模式以及所谓D模式。他提出中国C模式,既要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又要控制好能源消耗。我们完全走西方模式不科学,美国是以5%的人口比例消耗30%的全球资源,中国照搬这种模式是不可取的。

如何说服企业去推行和实施绿色建筑?

首先是给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理念。绿色建筑不是一种特定形式,它实际涵盖很多方面,而真正去实施也未必很困难,也未必是高投入。

其次是帮助企业了解做绿色建筑的真正意义何在。做绿色建筑不应该是片面追求绿色建筑的三星标准,美国的LEED白金认证,更多应该考虑绿色建筑的可持续性。要求企业根据现有的定位、条件去追求绿色建筑的目标。例如,绿色建筑一星标准比较容易实现,基本上能够达到各地强制节能规范要求的都可以达到。如果正好处于太阳能丰富地区的建筑,获得二星标准也相对容易。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二星标准不是非做不可的,不顾消费者成本的增加,或者企业利润的降低,这是不可持续的。

第三,关于回报。开发商销售的产品需要回报客户、回报市场,自己持有的产品需要回报自己,来提高商品持有力度。尤其是商用建筑,每年能耗达上百万,若实现了绿色建筑,则可以节省大量的运营成本,这对于开发商而言有巨大的说服力。

当然,绿色地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严格规定把很多开发企业拒之门外,人均面积43%的门槛就让很多想要参加绿色建筑评价的别墅、汤HOUSE项目望而却步。我国绿色建筑标准如何适应高端、低端各种不同的需求,也是未来标准修订的一个重要挑战。

资讯

绿色建筑三大误区

误区一:发展速度的快与慢

如今,绿色建筑宣传炒作快而实践应用慢的尴尬已成为业界共识。

由于对绿色建筑真正内涵理解的缺失,很多所谓的绿色建筑五花八门,尝试各种新式的、甚至不成熟的绿色技术,更有甚者只是将此作为一种营销的噱头,而实际内涵却一无所有。相较于宣传上的大张旗鼓,绿色、低碳建筑在应用领域的实践凸显缓慢。中国每年住宅商品房的建设在7~10亿左右,但真正严格意义上绿色建筑拿到竣工认证仅为1%。目前,在绿色建筑标准制定、绿色建筑人才储备和绿色建筑技术应用方面的进程仍十分缓慢,尤其在宣传正确的绿色理念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误区二:绿色技术应用的多与少

当下,无论是中国《绿标》的评级,还是美国LEED的认定,都与绿色技术采用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这些标准的评分都是以技术为先导,采用一项技术就加一分,却忽视了建筑整体的综合能耗水平与性能运行考评。

随着越来越多靠技术堆砌而成的绿色建筑呱呱落地,其实际节能效果与舒适度却并不理想的尴尬也逐渐显现。正因此,更多的设计师与开发商开始了被动式节能在绿色建筑中的探索应用。

误区三:政策激励的虚与实

近几年,我国政府层面对于节能、绿色方面的重视与支持十分明显,无论是政策法规的出台,还是绿色示范项目的推广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然而,对于绿色建筑的操盘者而言,这些政策激励手段稍显务虚。

从《绿标》的普及应用上看,很多获得《绿标》评级的建筑大都是商业、住宅房地产项目,而中国政府公共建筑的《绿标》应用却寥寥无几。

除了标准的推行,在税收、拿地等经济杠杆领域对于绿色建筑的支持措施也似乎点燃不了开发商的热情。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标准
绿色低碳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