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

2011-09-07 08:05李翔许彦邢增通许如意
长江蔬菜 2011年14期
关键词:锈斑防虫网露地栽培

李翔,许彦,邢增通,许如意

(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海南三亚,572000)

海南省自然条件优越,十分适宜农作物生长,目前海南省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15.3万~16万hm2,其中豇豆种植面积较大,约1.33万hm2,在海南省反季节蔬菜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1]。海南常年无冬的气候导致农业害虫无越冬代,虫害发生猖獗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影响。近年来,海南省推广豇豆防虫网覆盖栽培技术,效果明显。防虫网是一种形似纱窗的新型覆盖材料,适宜在蔬菜生产上应用,可以形成屏障防止害虫侵入[2]。海南冬季瓜菜多销往内地,目前在运输中多采用加冰处理,为探明在现有生产储运条件下,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采后品质的影响,采摘海南冬季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与露地栽培豇豆,模拟豇豆商品化包装储运过程,比较预冷后一周内豇豆的生理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豇豆为春早优,在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研究院槟榔村基地种植。采摘八成熟、无病虫害、长短均匀、无机械损伤的豇豆作为材料。

1.2 试验方法

将清晨采摘的设施栽培豇豆和露地栽培豇豆运回实验室,选商品成熟一致(七八成熟)、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畸形、长短基本均匀的豇豆进行打捆,然后将豇豆浸入冰水中浸泡3~5 min,从采摘到预冷处理过程不超过4 h。预冷后的豇豆装入泡沫箱中,根据码放的厚度添加碎冰量,封盖,用塑胶带封箱,箱侧底部用拇指戳洞。 贮藏后 0,1,2,3,4,5,6,7 d分别测定其各项品质指标。

1.3 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浸泡法,VC含量采用滴定法,可溶性蛋白含量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3],纤维素含量采用酸碱洗涤法[4]。

感官评定评分等级为非常新鲜、新鲜、可以接受、不太新鲜、不可以接受[5]。贮藏结束时分别对不同处理样品进行称重,计算失重率,失重率(%)=[(W1-W2)/W1]×100%,W1: 贮藏前豇豆的总质量,W2:取样当天豇豆的总质量[6]。取样当天,对不同处理豇豆进行腐烂率调查,腐烂率(%)=(出现腐烂斑豇豆总数/总调查豇豆数)×100%。

锈斑指数测定方法[6]:锈斑指数分为5级,0级为无锈斑,1级为锈斑面积<10%,2级为锈斑面积10%~25%,3级为锈斑面积25%~50%,4级为锈斑面积>50%。锈斑指数=[(∑锈斑级别×该级别样品数)/(4×样品总数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两组处理豇豆感官品质的影响

两组处理豇豆感官品质的变化见表1,由表1可看出,防虫网覆盖的豇豆感官品质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差别不明显。防虫网覆盖豇豆采摘后第2天新鲜度开始下降,露地豇豆采摘后第1天新鲜度即开始下降,这可能是由于防虫网覆盖豇豆在整个栽培管理期间一直处于设施大棚中管理条件较好状态,初始洁净度较高、带菌量较少的原因。两组豇豆新鲜度至第7天依然在可接受范围,说明目前海南省采用的冰处理储运方法可有效保持豇豆外观商品品质。

表1 两组处理采后不同天数豇豆感官品质的变化

2.2 两组豇豆失重率变化

在整个7 d试验过程中,两组豇豆的失重率为0,说明冰处理方法在7 d内可有效防止豇豆的失重。

2.3 两组豇豆腐烂率的变化

两组豇豆腐烂率的变化见图1,由图1可看出,防虫网覆盖栽培的豇豆腐烂率要明显低于露地栽培。在试验的8 d内,防虫网覆盖豇豆的腐烂率基本为0,仅在第8天出现腐烂情况。而露地栽培豇豆的腐烂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在第5天就达到3%以上,同感官品质的变化类似。这进一步验证了防虫网覆盖栽培的豇豆由于管理条件较好,初始洁净度高、带菌量少。

2.4 两组豇豆锈斑指数的变化

由图2可看出,两组豇豆的锈斑指数都是随着冰处理天数增加而增加,但露地豇豆的锈斑指数要高于防虫网栽培的,第3天时露地组的锈斑指数达到11,而防虫网组只有4。说明在短时间内防虫网覆盖栽培的豇豆锈斑指数低于露地栽培的豇豆。但是在后期,两组的锈斑指数差距变小,到第8天时都上升到25。

2.5 两组豇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看出,露地栽培豇豆叶绿素含量高于防虫网覆盖组。两组的豇豆在储运期间叶绿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下降速度基本一样,在采后前2 d开始下降,分别降至0.053,0.056 mg/g,之后又出现上升再下降的趋势,至第7天分别降至0.044,0.03 mg/g。总体来说露地栽培豇豆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防虫网覆盖豇豆,这可能是由于防虫网覆盖的豇豆栽培过程中日光照射强度较小所致。

2.6 两组豇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由图4可见,两组豇豆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相差无几,露地组略微高于防虫网组。在冰冻储运期间内,两组豇豆的蛋白含量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及幅度基本相同,至第7天两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2.017%和2.125%。露地栽培豇豆可溶性蛋白含量在7 d内都略高于防虫网栽培豇豆。

2.7 两组豇豆VC含量变化

图1 两组豇豆腐烂率的变化

图2 两组豇豆锈斑指数的变化

图3 两组豇豆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图4 两组豇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VC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其含量是评价蔬菜品质的重要指标。由图5可知,本试验中两组豇豆的VC含量相差不多,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第0~2天下降,第2~5天时平稳并略有上升趋势,第5天后开始下降,至第7天时分别降至10.84,10.12 mg/100 g,说明露地栽培和防虫网栽培豇豆采后VC含量无明显差异。

图5 两组豇豆VC含量变化

图6 两组豇豆纤维素含量变化

2.8 两组豇豆粗纤维含量的变化

如图6所示,在7 d储藏过程中两组豇豆的纤维素含量均呈上升趋势,露地栽培豇豆初始粗纤维含量高于防虫网栽培豇豆,粗纤维增加速度也明显高于防虫网栽培,在第7天粗纤维含量升高到1.826%,而防虫网栽培豇豆第7天粗纤维含量为1.127%。说明防虫网栽培有利于豇豆粗纤维含量保持在较低水平。

3 结论与讨论

①在试验过程中采用冰处理方法贮藏豇豆,豇豆感官品质变化较小,7 d内都可以保持较为良好的外观;失重率7 d内两组始终为0,说明冰处理方法有利于防止豇豆失重;腐烂率和锈斑指数防虫网组明显低于露地组,这可能是由于防虫网栽培豇豆由于管理条件的原因使得豇豆初始洁净度高,带菌量少,因此可有效防止豇豆腐烂和产生锈斑。

②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指标,防虫网覆盖栽培的豇豆比露地栽培的稍高,整个试验过程中变化趋势均基本一致,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防虫网栽培日照强度不够造成的。VC含量二者无明显差别。

③粗纤维含量露地栽培豇豆在7 d内均高于防虫网覆盖栽培豇豆,增长速度露地栽培豇豆也明显较高。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海南省目前采用冰处理储运豇豆的情况下,采后7 d内豇豆腐烂率、锈斑指数和粗纤维含量等指标均表现为防虫网栽培的明显低于露地栽培,而叶绿素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露地栽培豇豆要高于防虫网栽培。

[1]许如意,李劲松,曹兵,等.防虫网覆盖栽培对豇豆生长发育的影响[J].热带农业科学,2010,30(7):17-19.

[2]马艳蓉,高艳明.大棚防虫网覆盖栽培番茄试验[J].北方园艺,2004(6):19.

[3]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卫生部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GB/T 5009.10-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

[5]孙慧.切割蔬菜在加工、流通过程中的品质保持技术[J].食品科学,1991(2):22-24.

[6]陈刚,王兰菊,马晓.不同包装对贮藏豇豆营养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 531-16 532.

猜你喜欢
锈斑防虫网露地栽培
无纺布在露地栽培克瑞森葡萄上应用技术及作用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剔除爱妻脑“锈斑”,倾情守护生命重燃
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一个早晨
露地荠菜有机栽培技术
张掖市无公害露地西瓜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