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构建七大体系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2011-09-11 09:03
中国水利 2011年19期
关键词:节水型东莞市供水

陶 瑾

(广东省东莞市水务局,523003,东莞)

广东省东莞市位于珠江流域,总人口822万人,具有行政架构特殊(市直管镇)、人口结构特殊(外来人口多、本地人口少)、地少、水少等特点。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4 246亿元,较2007年增长34%。全市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 693 mm,属南方丰水地区,本地年水资源总量20.76亿m3,另有东江入境水量247.2亿m3。由于外来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严重不足,此外,还具有用水总量大、用水结构特殊、供水水源单一、水污染对供水影响较大等特点。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全市用水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形势严峻等问题已经成为东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只有加快推进节水减排工作,建设节水型社会,才能缓解东莞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环境压力,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根本出路。近年,东莞市通过构建七大体系,积极创建节水型社会。

一、领导重视,建立统一高效的节水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领导小组,形成机制保障。东莞市在2008年成为第三批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地区后,市政府成立了由主管副市长任组长、14个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并落实了专门人员和工作经费,成立了东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各成员单位按照《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任务分工,以建设节水型社会为目标,履行各自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大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二、科学谋划,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指导体系

坚持规划先行,奠定工作基础。近年,东莞市高度重视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以方向性、权威性、指导性强的规划,指导和促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出台了《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东莞市生态保护规划》《东莞市内河涌整治规划》《东莞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东莞市节约用水规划》《东莞市水资源战略研究》《东莞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东莞市城市供水规划》等一系列指导性较强的水资源管理及节水规划,提出水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合理开发、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案,确定了全市总用水量和各镇区、各行业用水指标。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广东省水利厅批复的 《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和市政府批准实施的《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确立了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建设任务。

三、改革体制,建立涉水事务高度整合的水务管理体系

深化水务一体化改革,奠定体制保障。以“涉水事务行政管理一体化,水务事业企业集团化”为总体思路,推动全市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经过缜密的工作部署,东莞市于2010年4月实施水务体制改革,组建东莞市水务局,将原市水利局的水利水资源管理职责,市城市管理局的供水、排水、城市节水管理职责以及市环保局的生活污水治理职责整体划入新成立的市水务局,实现了全市水资源、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再生水回用等涉水事务统一行政管理的崭新格局。2010年10月在实施简政强镇机构改革中,东莞市在石龙、塘厦等16个中心镇(园区)设立农林水务局,通过委托下放的方式,赋予镇农林水务局行使县一级水行政管理职权,统筹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治污等职能。另一方面,在供水治污水务事务方面,东莞市正在积极探索水务市场运营模式。按照先供水企业整合、一镇一水企,最终全市供水一张网的思路,逐步推进全市“供水一张网”工作。研究组建水务集团,统筹各项水务事业。

四、依法治水,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

1.完善法规制度体系

根据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的具体要求,结合东莞的节水基础和特点,在原有《东莞市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制度》《东莞市饮用水水源污染防治规定》《东莞市城市供水管理暂行办法》《东莞市排水管理办法》等基础上,推动出台了《东莞市节约用水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覆盖水资源配置、节约和保护,能指导全市各镇街、各部门、各行业加强节水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目前东莞市正在加紧制定“东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东莞市计划用水管理办法”“东莞市建设项目用水节水管理办法”“东莞市水量平衡测试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以全面构建节水管理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总体框架,强化对节水的宏观控制和全方位的管理。

2.切实加强取用水管理

一是加强取水许可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取水户的装表计量工作,实行取水年度总结和计划申报管理,按时足额征收水资源费。二是加强对新建项目水资源论证、入河排污口审批的管理,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节水器具(设备)、节水措施配套建设的管理。三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目标。制定镇街水量分配和取水户水量分配控制目标,出台了《东莞市水资源分配方案》;制定了《东莞市用水定额》,开展工业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将发布啤酒、造纸等8个行业取用水定额地方联盟标准。四是不断深化水价制度改革,构建节水型价格机制。2008年10月起已全面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制度。

3.落实考核制度

为保障节水减排工作的高效运行,市政府还将取水总量控制、万元GDP取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等综合性指标纳入镇(街)年度考核内容,作为镇(街)领导班子年度工作量化考核的内容。

五、推动转型,建立布局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

按照“经济社会双转型”发展战略,积极稳妥地调整产业结构及布局,力促产业升级。对全市产业布局进行调整,实施现代服务业倍增计划、总部经济倍增计划、高素质人才倍增计划,发展高质量经济,打造高品位城市。控制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增长,对全市电镀、漂染、造纸、制革、印花等六大行业进行分类整治,共关闭“四纯两小”企业153家;完成对605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采用行政推动、撤并转型、财政补贴等方式,实现烟花爆竹、采石场、砖厂、水泥厂等行业整体退出,全面清理畜禽养殖业。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调整,大部分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耗能高的生产工艺被淘汰,600多家企业配套污染生产车间实行搬迁,集中到环保专业基地集中进行污染处理,有效地发挥结构节水效能和减排作用,呈现出经济总量上升、用水总量和排污总量下降的良好发展态势。

广东省东莞市生态园生态湿地

广东省东莞市污水处理设施

六、多措并举,建立水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工程技术体系

1.建设重点水源工程

按照“江库联网并济、多种水源互补”的思路,以全面保护、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为目的,构建以东江水源为基础、境内水源调蓄补充的多水源供水格局。加强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莲花山水库清淤试点和同沙水库综合整治工程。投入23.5亿元,建设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

2.实施管网调整改造

依据水源布局调整供水系统规划,加快对市政供水网络、小区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推进集中供水区域水厂的升级改造,对村级水厂进行整合;规范二次供水管理。2010年投资1.7亿元,完成市区16个住宅小区管网改造示范项目和全市欠发达村老化水管改造工作,完成改造管网长度1475 km,更换新型水表近5万个。改造效果显著,改造区域供水水压明显提高,水损明显降低,水质明显转好,绝大部分水损率下降至10%以下,深得广大群众认可。

3.加快治污工程建设

投入120多亿元,建成35项(在建2座)城市二级污水处理工程,处理能力208.5万t/d,建成一级污水处理工程1项,处理能力260万t/d。建成配套截污主干管网800多km,实现污水处理城乡全覆盖。

4.推进河涌水系整治

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总体思路全面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对全市主要内河涌进行防洪排涝、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多方面的综合整治,以实现“安全河、清水河、景观河”的总体目标。以东莞生态园水系整治为试点,通过截污及污水处理、排渠建设与整治、挖湖造水、排涝设施建设、水体置换、湿地建设等一系列水系改造、水生态修复措施,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重建水生态系统。

5.加强节水技术研究指导

突出特点,探索不同行业类型节水改造技术,提高用水效率。对沙角电厂等单位进行循环用水改造的典型研究;促进造纸、啤酒等制造行业的工艺升级改造;积极开拓微咸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鼓励推动广东理文造纸有限公司和东莞玖龙纸业等企业建设了海水淡化利用设施,总可利用规模超过15万t/d;建设东莞生态园生态湿地,充分利用南畲塱污水处理厂尾水(规模10万t/d),环境效益明显。

七、教育为本,全力打造自觉节水的社会行为规范体系

把宣传教育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城市节水周”等宣传契机,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作专版、论坛、公益广告,印制派发宣传资料,组织市民参观水源及供水工程等活动。先后策划了以“保护母亲河”“感知东江”“人人一份力共创节水城”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东莞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及节水基本知识,倡导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和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示范载体建设,评选节水示范单位,并加以宣传推广。

经过两年努力,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社会水危机意识增强,社会爱水惜水节水风尚正逐步形成;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初步理顺,节水机制制度法规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深化,三大产业比重从 2007 年的 0.4∶56.8∶42.8 调整到0.4∶51.4∶48.2, 发挥了结构节水效能;全社会用水总量得到控制,2010年全市用水总量21.06亿m3,小于规划要求的控制水量23.5亿m3,较2007年22.67亿m3减少7%;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万元GDP取水量为49.6m3,较2007年的71.9m3下降31%;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46.9m3,较2007年的67.8m3下降31%;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正逐步完善;水污染治理初见成效,东江东莞段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主要河流水质继续保持逐年改善趋势,东莞运河的污染程度明显减轻。水功能区达标率逐年提高。全市COD排放量从2007年的13.24万t减少到10.47万t,削减率达21%,呈现出经济总量上升、排污总量下降的良好发展态势。

[1]胡四一.把握重点 开拓创新 严格实施水资源管理制度[J].中国水利,2009(5).

[2]东莞市水务局.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R].2010.

[3]东莞市水务局.东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大纲[R].2010.

猜你喜欢
节水型东莞市供水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东莞市耐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四会地豆镇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毗河供水一期工程
节水型抽水马桶
供水产销差的组成与管控建议
甘肃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年内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