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地图构建

2011-09-12 04:12庄青青
图书馆界 2011年4期
关键词:知识结构馆员隐性

庄青青

(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河南 洛阳 471000)

1 引 言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在高校教学科研中与师资、实验室并称为现代高校的三大支柱。图书馆员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业务素养和知识结构将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馆员的知识,是高校图书馆管理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引入知识地图的概念,利用知识地图对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进行研究。知识地图是一种知识可视化的建模工具,同时它又具备知识组织与管理的功能[1]。目前关于知识地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知识管理领域一般认为:知识地图表示的是知识的目录,不是知识本身;是一种知识管理设施,能将散落的知识按照层级组织起来,予以有效的管理与维护[2]。在图书馆馆员的管理中借用知识地图的绘制方法,可以描述馆员具备的图书馆业务工作知识和其他学科背景知识以及馆员具备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馆员之间的联系,这为图书馆进行组织机构变革、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参考,从而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2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的构成要素

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是指馆员自身知识素养或知识体系。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图书馆馆员素质提高的基础和标志。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用户群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强等特点,这就对馆员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高校图书馆馆员应该具备和图书馆业务工作相关的图书情报学知识和其他学科背景的知识。而从广义上来分析,图书馆馆员的学历、职称等信息也可作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进行系统地研究,这样可以对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依据。

2.1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基本知识结构

2.1.1 图书情报知识。包括图书馆学与情报学基础知识,图书文献资料的分类、编目、主题标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与组织管理,文献检索,读者服务等。图书馆馆员从事的是图书情报工作,具备扎实的图书情报知识是馆员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和完成各种服务工作的基础。

2.1.2 现代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基础、软件编程、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是现代图书馆馆员所应必备的知识技能。随着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现代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如: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对图书情报工作进行自动化管理,在网络化条件下进行图书文献采购、编目、检索和资源共享等。总之,图书馆传统的手工文献处理方式正逐渐被计算机文献信息自动化处理方式所取代。

2.1.3 外语。尤其是英语,是现代图书馆馆员所必须具备的沟通工具之一。目前因特网上的信息大部分是用英语来进行表述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利用网上的文献资源,才能更方便地在各个不同的文化领域中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传递。

2.1.4 其他学科的知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所面对的用户更具专业性。因此,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应与高校的学科性质特点相适应,在具备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辅以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将更有利于工作人员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文献信息服务。

2.2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中的其他内容

教育部高教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高教[2002]3号 )第 6章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 60%以上”[3]。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的高校图书馆存在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知识结构单一等问题。馆员的学历结构中,大部分为专科学历,高学历者较少;职称结构中,多为初级、中级职称,高职称者少。然而,随着高校图书馆对人才的重视和不断引进,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正在不断充实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因此,馆员的学历和职称也应作为其知识结构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

综上所述,可以将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图绘制如下:

图1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图

在知识管理理论中,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形式描述和传播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组织或个人经过长期积累所获得的知识[4]。图 1所示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结构中,基本知识部分可以描述出馆员的业务知识、技能、专长等信息,如图书情报知识还可细分为:信息检索、信息咨询、信息技术、分类编目、图书馆管理、读者教育培训等;其他专业知识可按照学科细分为计算机科学、生命科学、文学、历史学等。学历和职称结构可以描绘出馆员的教育背景、科研能力等信息。这些都是可描述、可量化的显性知识;而馆员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和水平、人生价值观、理想愿望、生活阅历、思维模式、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则属于隐性知识,是图书馆潜在的智力资本及特色资源[5]。隐性知识具有隐蔽性和不可外化性,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或谈话等方式进行调查统计,对馆员所拥有的隐性知识加以显性化标引,以期最大限度地获取馆员大脑中潜在的隐性知识。

3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地图构建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影响着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决定着科研学术活动的高水准开展。根据知识结构构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地图,就是为图书馆建立一个知识资源组织机构的导航器,它可以清楚地描述图书馆内人员的知识构成,较为深入地揭示工作人员的专业背景、工作技能、科研水平等基本情况以及工作人员间的各种关联,从而为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管理提供准确的依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步骤绘制一份知识地图。

3.1 知识统计

知识统计即统计馆员的知识结构信息,包括知识内容本身以及提供知识的工作人员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员工大脑中潜在的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统计,能够了解图书馆馆员的学科背景、业务知识、工作技能、专长、科研成果等信息,从而绘制出全面、系统、清晰的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知识资源导航图。

3.2 建立索引

知识地图中的索引是指描述知识源的具体内容,索引包括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适用知识的人及提供知识的人的相关信息。根据上一步骤对图书馆馆员知识资源的统计,可以把馆员的知识结构信息细分为三个类别,以进行索引款目的编制,即: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职称、学历等;工作信息,包括学科背景、业务专长、工作经验、技能等;科研成果,包括论文、课题、论著等。

3.3 建立知识间的关联

组织的各类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各种联系的,知识地图应该能根据这些联系将知识单元像网络超链接一样连接起来[6]。图书馆员间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关联关系,如可以根据工作岗位、工作技能进行关联,根据共同参与的课题,共同撰写的论文进行关联,根据相同的专业背景进行关联,等等。

3.4 确定地图形式

首先确定知识地图形式,选择层级式或网络式地图,对知识加以分类整理。层级式是指按照层次递进的方式组织知识源,层级式知识地图逻辑性强,用户可以根据层级目录进行浏览并选择自己所需的知识源。网络式是指以经纬穿插的方式组织知识源,即知识源具备纵向横向的网状联系,在这种方式下,知识源之间的联系众多,易于进行知识的关联思维和发散思维[7]。

3.5 绘制知识地图

根据上文介绍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地图的构建步骤,在绘制知识地图时,依据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的特点,可以选择使用层级式地图,按照行政级别绘制出图书馆人力资源结构图。如图 2即为以某高校图书馆为例绘制出的图书馆馆员知识地图的示意图。这个高校图书馆设有信息咨询部、采编部、阅览部、流通部、技术部,等等,分别由专门的业务副馆长负责管理。在绘制知识地图时,图中的节点分别设定为馆长、业务副馆长、部门主任、部门员工等,确定好节点后,为每个节点建立超链接,存储节点信息,节点信息中包含了知识统计步骤中所统计出的馆员的知识结构信息,并按建立好的索引款目分类标引、存储。例如,咨询部主任张军,职称为副研究馆员,专业背景为图书馆学,业务专长为文献检索、信息咨询、科技查新,科研成果中有论文、课题、著作,等等。另外,在节点中可以对其与其他图书馆员的关联进行描述,从图 2中可看到,咨询部主任与咨询部的员工 A1有共同的研究课题,与采编部的员工 B2有共同撰写的著作,等等。

图2 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地图的示意图

4 构建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地图的意义

4.1 有利于提高图书馆内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

知识地图具有知识导航功能,构建高校图书馆员的知识地图,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出高校图书馆内组织机构的知识全局,使馆领导能够快速了解馆内人员的知识结构,从而按员工的专业特点、工作能力等方面进行人员分工,以能定职,因人定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图书馆内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4.2 有利于图书馆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地图将知识、部门与人对应起来,可以进一步揭示馆内员工之间的联系,挖掘各员工知识贡献之外的其他潜在信息,如技能、专长、经验等隐性知识,以便在馆内更为高效的开展经验交流、项目合作等一系列学术活动和科研工作。

4.3 有利于图书馆内人员考评工作的开展

知识地图对图书馆馆员的专业、研究领域、科研成果等信息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和记录,可以系统的反映出馆内人员的研究方向、学术成就等因素,也可以为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考评提供依据。

4.4 有利于提高参考咨询服务的服务质量

在读者服务方面,读者可以根据知识地图直接选择具有某一检索专长或某一学科背景的馆员,进行点对点的参考咨询服务,进而大幅度提高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服务质量。

5 结 语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到与发展,知识管理理论逐渐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知识地图作为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也越来越到图书情报界人士的青睐。本文把知识地图应用于高校图书馆馆员知识结构的研究中,构建出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知识地图,较为清晰地描绘出了图书馆人员的各项个人基本信息,分析了馆员之间存在的各种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馆员潜在的隐性知识,这为高校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科研学术活动以及读者服务等工作的高效率、高水平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陈 强,廖开际,奚建清.知识地图研究现状与展望[J].情报杂志,2006,25(5):43— 46.

[2]张 英,王儒敬,魏圆圆.基于知识地图的隐性知识获取系统的设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9,26(5):17—20.

[3]王世明.高校图书馆员知识结构刍议[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3(2):193—194.

[4]续远凤.基于知识地图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33.

[5]吴玉玲.图书馆员隐性知识探究与挖掘[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1):41— 44.

[6]邓三鸿,金 莹,杨建林.学科知识地图的构建——以图书、情报学为例[J].情报学报,2006,25(1):3— 8.

[7]杨 力,陈 曦.论参考咨询服务的知识组织体系构建[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66—69.

猜你喜欢
知识结构馆员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工程管理专业大学生知识结构及其评价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简单的运动”学习指导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