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购卫生纸的日本人

2011-09-15 05:26萨苏
读者·原创版 2011年8期
关键词:卫生纸商店石油

文 _ 萨苏

日本地震中国抢盐,算是一件丢人的事情。可要知道日本人当年抢什么,老实说,我们这人丢得还不算到家。

1973年11月2日,日本政府中断晚间新闻,由通产省次官(相当于商业部副部长)发布对全国的公开讲话。如同大多数刻板的日本人一样,这位次官先生首先引用数据报告1973年日本全国卫生纸的产量,并根据日本人口数量计算每人可分几卷手纸,然后报告1974年的卫生纸生产计划,以及根据人口增长曲线,日本全国下一年的预计人口总数,计算1974年日本每人可以用上几卷手纸,结论是每个日本人在1974年将获得比前一年更多的卫生纸。次官最后满怀信心地告诉日本国民:“明年大家都可以获得足够的卫生纸,请安心使用。”

这次讲话后来被称为“卫生纸宣言”。

关于卫生纸问题发表全国公开讲话,怎么琢磨怎么让人觉得别扭。就为几卷卫生纸,也不至于惊动一国高层吧?

原因是前一天下午,大阪最大的百货店之一大丸商店突然杀来三百名主妇,疯狂抢购卫生纸,仅仅几分钟就将五百捆卫生纸存货一抢而光。买不到卫生纸的主妇们陷入抓狂状态,抢购中还发生了一名老妇人被挤踏致伤的事情。“卫生纸的原料不足”的谣言因此满天飞,抢购卫生纸的风波不断扩散,很多商店的卫生纸都在一天之内被抢购一空,卫生纸厂忽然接到雪片般的订单,工人们忙到发昏。

为啥太太们不去买盐而去买卫生纸呢?这种奇怪的抢购意向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事后,有新闻记者专门去调查这起事件的起因,才初步搞清了事情的经过。原来,这次抢购来源于部分主妇对一个广告的错误理解。在事件发生的前一天,有一家卫生纸公司为其生产的新产品做了一个广告。这个广告以吸引人的音乐开始,以一帮人争相介绍某品牌卫生纸的好处为高潮,结尾是某个太太匆忙跑到当时地位类似赛特的大丸商店,问道:“还有卫生纸吗?”店员无奈地说:“没了,恐怕得下个星期了。”

然而,偏偏有些太太是到广告结尾才注意到它的,于是纷纷将其误解成了卫生纸脱销的新闻。连大丸商店的卫生纸都脱销了,这消息传开来,善于治家的日本太太们立即冲向周围的商店,直奔卖卫生纸的柜台。

在她们的带动下,连知道那不过是个广告的太太们也发了慌—如果被这群没有理智的家伙把卫生纸抢光了,我们怎么办啊?

让日本人恢复使用厕筹或瓦片这种主意肯定是不现实的,卫生纸可是实实在在的刚性需求。在这种局势下,要是家里没有个十捆八捆的卫生纸,谁能睡个安生觉啊!

于是,抢购卫生纸的行动很快向全民扩散,一场空前绝后的抢购大战开始了……

这种情况下,卫生纸已经成为日本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紧张的日本政府只好派出次官先生辟谣。

其实,日本的卫生纸生产当时很正常。不过,这种抢购之风在当时不算新鲜事。日本的老百姓那段时间是见着什么抢购什么,比当年中国人炒股还狂热。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找出一个抢购的对象,包括白糖、煤油、洋葱—据说也抢过盐 …… 甚至一度连洗涤剂都被抢购一空,剩下空空如也的货架让商店的经营者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烦恼。

日本人为何会染上这种疯狂的抢购病呢?说来话长,此事和最近的一位新闻人物还有不小的关系。谁呢?就是那位在利比亚沙漠里躲炸弹的卡扎菲上校。

卡扎菲和日本有关系吗?当然有关系。以他为代表的一批伊斯兰激进派领袖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于阿拉伯世界发起的革命运动,导致欧美丧失了对大量中东石油产地的直接控制。新上台的阿拉伯领袖们纷纷拒绝按照欧美掠夺式的价格出售石油,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石油危机。

说起来,石油危机并不是真的没有石油了,实际上是当时中东各产油国协同合作,共同针对西方国家进行石油限产和提价造成的危机。这应该算是阿拉伯人中止资源掠夺的一次努力。

然而,阿拉伯人的努力却殃及日本。在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对日本来说,影响其发展速度最重要的东西大约要属能源。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发展非常迅速的时候,对于石油的消耗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但是最初日本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由于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时候石油价格低廉,所以日本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但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这一模式却遭受了“石油危机”的无情打击。由于猝不及防,在能源不足的打击之下,日本社会爆发了极大的危机。能源危机达到什么程度呢?

在日本各地,有无数因为买不到汽油而无法进行生产的工人和农民起来游行,有人甚至把猪赶进了东京,在大街上横行,不知道是不是讽刺石油涨价增加了养猪成本。日本人居然也在这段时间体验了一下“凭票供应”—当时日本购买取暖用的煤油是要有“煤油票”的,否则,有钱都没处买去。

虽然有些反应过度,但在石油危机面前,日本老百姓的生活的确受到了极大的困扰,比如说当时规定加油站周末就不再营业,所以汽车们纷纷在各大加油站前排起了长队,这不但是为了赶在周末之前加油,同时也因为大家想到石油危机不会是短期的事情,汽油将来一定会涨价,所以要尽量多抢购一些。

由于石油危机的带动,抢购风在日本各地展开,前面提到的“卫生纸危机”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无论是石油危机还是抢购,对日本社会来说都代表了一个艰难的侧面。但是石油危机的发生对日本来说并不完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在能源不足的时代,日本人提出了电梯限时、减少霓虹灯、路灯11点钟关闭等措施来减少能源消耗。政府部门也提出了节能方案,比如为了夏季减少因空调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提倡政府工作人员穿清凉装。首相大平正芳亲自做示范,穿着裁掉了袖子的外套公开亮相,成为一道特殊的风景。

经过了石油危机之后,日本重点发展节能汽车、机电等加工组装机械行业,逐渐将石油、化工、煤炭等高能耗产业调整出局。在那个时期,日本人开始提出科技立国的战略,由生产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重工业产品转向生产资源能源节约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保留下来的重工业项目也强行进行了降低能耗改造。这一点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同时也使日本的产业能耗开始下降。

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在此后的10年中,日本的GNP实际增长达到了47%,而石油等一次能源的消耗量却只增长了17%。在重化工工业开始走向衰落的同时,能耗较低的家电产业,特别是汽车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了美国。此后日本更是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在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也超过了欧美,其经济竞争能力随之跃居世界前列。

石油危机使日本发生了抢购风,但是也使日本企业最终抛弃了高能耗的发展道路,借此机会实现了低能耗、低成本的发展目标,从这一点来说,就可以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只是,这样明显的道理,为何非要到卫生纸都被抢光了才整明白呢?

猜你喜欢
卫生纸商店石油
天边的白云商店
莫被黄卫生纸忽悠了
莫被黄卫生纸忽悠了
无名火
“卫生纸”
用完还你
石油PK太阳能
假如地狱里发现了石油
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