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

2011-09-18 01:15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郭春花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11期
关键词:针对性问卷脑梗死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郭春花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及护理干预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郭春花

目的 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需求调查,以便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科10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对资料进行汇总,并针对心理需求内容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心理需求等级依次是希望重新获得独立能力,回归社会和家庭;希望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希望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希望得到充足的经济支持。通过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10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负担较入院时明显减轻,对疾病康复充满了信心。结论 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是必要可行的。

中青年;脑梗死;心理需求;护理干预

脑梗死是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疾病,近几年来,中青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脑梗死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病率仍很高。有报道,在存活者中60%~80%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中15%的病人日常生活不能自理[1]。正处于家庭、事业成熟稳定阶段的中青年患者,存在极大的心理负担,严重影响其康复治疗效果。为使临床护理干预更有针对性,我科对10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进行心理调查分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03—2011-03在我院康复治疗的100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3岁;未婚15人,已婚82人,离异3人。

1.2 方法 使用自设问卷形式,问卷内容通过查阅文献和对部分病人进行访谈后确定,并结合专家意见最终编制成正式问卷。问卷由专人统一发放,发放时讲清每项问题及填表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将问卷中的内容排序,问卷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2 结果

心理需求调查结果显示(表1):首要需求是希望重新获得独立能力,回归社会和家庭;其次依次为希望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希望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希望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治疗,希望得到充足的经济支持。

表1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心理需求等级调查表

3 讨论

3.1 将现代康复的理念贯穿治疗始终,制定完善护理计划

1)现代康复将早期、主动、全面康复理念贯穿治疗始终[2],“早期”即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康复;“主动”即鼓励病人积极主动参与到康复全过程中;康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其他成员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全面”即不只是医学的康复,还包括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康复[3]。

2)调查显示,脑梗死患者对自己肢体功能的恢复重建、功能锻炼的愿望非常强烈。患者反复询问自己的病情,期待重获独立能力,因此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并与治疗师沟通,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评估,制定出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计划,主要围绕功能改善、代偿和替代三方面进行。医护人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做好每一个患者的功能锻炼指导工作,教会患者最大限度地利用残存的功能(包括自主的、反射的功能等),通过神经反射再建立或神经肌肉再学习的途径,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大限度的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和家庭。

3.2 对脑梗死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 通过调查显示,患者希望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针对患者这一心理需求特点,为了让患者配合治疗,从入院开始,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住院治疗过程,责任护士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讲解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康复过程的持续性,对疾病的并发症及预后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现场发生意外时的应对措施,帮助正确认识疾病转归,保持情绪稳定,使血压平稳,教会如何预防压疮,指导合理饮食,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训练时应有人陪伴,避免意外发生。

3.3 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家庭系统 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系统能够给患者提供安全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4]。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积极态度能够调动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患者治疗得到保证,从而也减轻患者对经济状况的担忧。家庭的温馨、家人的亲情及督促训练是患者战胜疾病最有力的支持[5],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家属的积极性,使其参与整个治疗过程,与医护人员一起共同指导督促患者。如果因为经济问题造成心理负担,应充分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

3.4 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正处于家庭事业成熟稳定阶段的中青年患者,因疾病造成的各种功能障碍,存在极大的心理障碍,表现为抑郁、焦虑、恐惧,甚至发生精神分裂。护理人员应给病人一定的时间,发泄心中的不满,逐渐消除不良情绪,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等整个阶段)的改变,护士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注重倾听与理解,注重爱心与尊重。请恢复好的病友言传身教,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消极心理,早日走出心理误区。

通过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调查,我们有针对性地实施了护理干预和心理疏导,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100例脑梗死患者心理负担较入院时明显减轻,对疾病康复充满信心。由此可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必要可行的。但由于收集资料有限,干预效果的稳定性及某些观点不一定全面,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1]李雅琴,余丽君,刘国英.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8):578.

[2]李宁,丁晶宏.欧洲康复医学理念的启示——农村基层医生免费培训班采访侧记[N].健康报,2009-09-09(8).

[3]刘建坤.脑卒中单元病区中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和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12):1136-1137.

[4]时美芳,朱美红,祝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 (3):292-293.

[5]刘红香,崔静.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A):29-31,41.

1005-619X(2011)11-1031-02

2011-04-02)

猜你喜欢
针对性问卷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