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视野中的古代体育生活研究

2011-09-25 09:12宋迎东洪志华
陶瓷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陶艺陶瓷艺术

宋迎东 洪志华

(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陶艺视野中的古代体育生活研究

宋迎东 洪志华

(景德镇陶瓷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

古代的大量陶艺作品记述了体育活动的风貌,陶瓷艺术和体育相互促进,同生共荣;元代以后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受到抑制,而陶艺则在明清时期出现最后的辉煌;面向现代,陶艺和体育又将携手发展。

陶瓷艺术,体育,古代

1 引言

格罗塞在《艺术起源》中说:“艺术的起源,就在文化起源的地方”[1],可见艺术是一种综合的文化现象,陶瓷艺术也一样,它本身的实用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和人类的物质、精神生活相对应。“考最初之陶器,原系素陶,毫无装饰,后因文化日进,人民除解决生活问题之外,尚有余暇,无可消磨,于是人类内潜的爱美之欲望,沛然怒发,自然流露,而开始感觉到前此之只能适用于实用之物,大不美观,大为粗陋,不足以慰满其心意,故渐渐施加装饰于其上,以求达到爱美之希图。其次,则因当时之人,以食物为努力之中心,凡与食物发生关系之物,必视为最为有意义与最可宝贵,所以目有所见,必有所悦,俱刻划于其上,以志欣幸与不忘”。[2]这“欣幸与不忘”的便有体育。

2 古陶瓷艺术中展现的体育生活

2.1 陶塑中的体育生活

陶之初,为塑,雕塑是表现体育题材最有力的艺术门类之一,这是由于它的三维空间实体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古希腊曾发掘出数以万计的体育雕塑,像米隆著名的《掷铁饼者》。我国古代也有大量的体育陶塑作品,1958年陕西长安韦洞墓出土的彩绘陶俑,形象生动逼真,将唐代女子驰骋球场的飒爽英姿展现得淋漓尽致(见图1);1981年陕西临渔出土的一组唐代打马球群俑,形象生动活泼,还出土有宋代和金代的打马球砖雕等,这些陶塑作品反映了马球运动的兴盛。河南省博物馆收藏一件宋代绿釉相扑陶俑,约7、8公分高,两个孩童拥抱在一起,都在想方设法将对手摔倒,形像稚拙可爱,再现了宋代摔跤运动的生动场面(见图2)。反映射箭的陶艺作品主要有:1972年至1973年甘肃嘉峪关出土的魏晋狩猎纹画像砖;1971年陕西乾县璐德太子李重润墓出土的唐三彩纹胎骑射俑(见图3);四川德阳出土的东汉射箭纹画像砖;1970年河南郑州新通桥出土的西汉骑射纹空心砖等。[4]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反映跑步、杂技等运动项目的画像砖、陶塑出土,有的体育器械就是用陶瓷制成的,如棋类、球类等。

2.2 瓷画中的体育生活

陶饰之始,为绘画,“绘画和雕塑一样,最早是主要用来表现人体的,因此它不可能与体育无缘。健壮的形体、跃动的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是美术家孜孜追求的一个永恒“画”题。”[5]1954年河北邢台出土的一件儿童蹴鞠纹枕,属磁州窑产品,枕面长八方开光内以白地黑花技法,简洁明快地勾画了一个儿童蹴鞠的欢快画面(见图4)。在陈万里先生著的《陶枕》一书中,收录一件宋磁州窑女子蹴鞠纹枕,在腰圆形枕面开光内,亦以白地黑花技法,绘一女子倒背双手,轻松自如地表演蹴鞠,这两件陶枕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出当年蹴鞠运动的盛况。《陶枕》一书中还收录宋磁州窑捶丸纹枕一件,其枕绘一儿童持杖击球,其杖的形状与捶丸用杖极其相似,只是尺寸略小于成人用杖(见图5)。[6]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瓷板画、笔筒画、瓶画等古代陶瓷作品再现了我国古代体育的风貌。

3 古代陶艺与体育的相互促进

普列汉诺夫在《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中认为,其实是“需要教会了原始猎人的绘画和雕刻”[7]。尽管有研究表明,原始人记忆力惊人,但也不可能记住所有需要记忆的东西。封·登·斯坦恩说,有一次他在巴西一条河的沙岸上看到了土人所画的一副表现本地一种鱼的图画。于是他让伴随他的印第安人撒下网去,他们便捞出了几条同沙岸上所画的一样的鱼。[8]记述和模仿,是原始绘画的重要功能,也是古代陶艺的重要功能。青海出土的反映马家窑文化的舞蹈纹彩陶盆(见图6),记述了5000年前先民们群舞的热烈场面。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他们头上有发辫状饰物,身下也有飘动的饰物,似是裙摆。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更奇妙的是,每组外侧两人的外侧手臂均画出两根线条,好像是为了表现空着的两臂舞蹈动作较大和摆动频繁。

古代陶艺另一个功用是实用和审美。人类在烧造之初是为了实用,但并非完全是为了实用,这其中有一种本能的表现,“以慰满其心意,以求达到爱美之希图。”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9],在出土的画像砖石、陶俑、瓷器上都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运动场面,给人以健美的艺术享受。

3.1 古代陶艺对体育的促进

陶艺将体育作为表现对象,对体育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的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没有古代陶艺作品的记述,我们便无从知晓。如舞蹈纹彩陶盆为我们再现了5000年前生动的舞蹈场景;宋代绿釉相扑陶俑使我们知道我国的相扑运动源远流长,甚至那时相扑运动员的着装和今天也十分相像,……。这些陶艺作品记述了绚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为后世的研习提供了可能,促进了体育文化的传承。陶艺作品的展现,使体育更具有审美价值,能在“寓教于乐”之中发挥更大效益。人们从中捕捉到美而产生审美意识,又把审美意识外化后反作用于体育实践,陶艺渗入体育,完善了体育的宗旨,增加了体育功能,丰富了体育的内容,美化了体育的形式,增添了体育的魅力。[10]

3.2 体育对古代陶艺的促进

应当说,体育给陶瓷艺术提供了生动的素材,体育运动中表现出的韵律、节奏、均衡给了很多陶艺家以创作灵感。在古代奥运会上就有雕塑家、造型艺术师等艺术家们的身影,他们希望从健壮的运动员身上寻找创作素材。宋、元时期,出现了很多以体育为题材的陶艺作品,这是民窑器的一个亮点,弥补了这一时期山水、花鸟盛行,而人物画衰败的不足。[11]马家窑文化时期的舞蹈纹彩陶盆借助动感的体育舞蹈,在静止画面上表现出事物的连续运动,这在西方现代绘画中还被视为一种艺术创新,而在中国的原始艺术中就已出现了类似的表现手法。

4 古代陶艺的流变与古代体育生活的历史演进

夏、商、周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最早建立的三个王朝,夏朝宗法思想渐次浓厚,社会制度逐步完善,此时的陶器除了作为日用饮食器具之外,大多为祭祀用品,出现了鼎、彝等。这些用品上多装饰以云雷纹,古人认为天上的云雷,反映了上天的喜怒哀乐。商代是奴隶制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已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制陶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陶器品种比以前增加了很多,烧造的温度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此时的陶器多装饰以连续“卐”纹或星云鸟兽等。除了生产大量的日用陶器之外还有很多为死者陪葬用的灰陶明器。“周代文化为夏商所不及,陶器之完美,亦为前代所不及”[12]。周代是奴隶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宗法思想以及社会制度进一步得到发展。西周的建筑陶器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瓦,包括板瓦、筒瓦、瓦当。不过,这时的瓦当一般为素面,很少有装饰,砖也在这一时期出现。[13]

夏、商、周时期祭祀和各种巫术活动频繁,祭祀和武力是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两件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祭祀和战争促进了古代体育的发展,体育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射与礼结合而出现了礼射,形制完备,内容丰富;御也是一种基本的作战技能,也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教育内容,御不仅有技术标准,也有仪态要求;这种等级名分制度和礼乐制度还有一个明显的表现便是乐舞,乐舞从功能上分为祭祀、庆典、欢娱三类,周代宫廷乐师负责贵族学习舞蹈,同时负责宫廷祭祀和庆典时的舞蹈组织工作。夏、商、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在对自然界、社会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之后,提出了导引养生理论,[14]

这一时期的陶艺和体育的一个共同点便是都受到礼法和祭祀以及巫术的影响。除此之外,由于自然地理因素的影响,陶艺和体育都表现出了一定地域性。春秋战国时期,东北、西北等边远地区的陶器继续发展,保持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西南巴蜀少数民族地区的陶器虽有仿造中原青铜器的造型,但更多地在纹饰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甘肃、青海和新疆地区,则仍保留着一定数量的彩陶。[15]而各地和各民族也有各自不同风格的体育活动,这些活动常常和民俗相关联。

秦汉时期,国家统一,陶瓷中的地域色彩逐渐减弱,呈现出一种较为一致的趋势。秦汉时期的陶塑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主要表现在陶俑的制作,如兵马俑,还有就是一些明器,明器多为彩陶,形神兼备;雕刻艺术成就也很高,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众多砖雕、瓦当等,所谓“秦砖汉瓦”,这些留世众多的秦砖汉瓦记述了秦汉时期的丰富多彩的体育生活风貌,使我们有机会了解当时的体育娱乐生活内容,为后世的传承提供了可能,这一时期是古代体育活动逐步形成和定型的重要时期。汉代重享乐、崇尚道家思想,这使得体育养生得到巨大发展,养生、行气之风盛行,河南洛阳曾出土过西汉时期绘有行气入静图的彩绘陶壶,体育娱乐活动的竞技性受到影响。董仲舒吸收法、道、阴阳五行等各家学说,将儒家文化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体育方法上既注重"形"又注重“神”,以“天人合一”为理念,即使是在以攻战为目的的军事技能练习中,精神和道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也很突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北方大批移民南下,逐渐与汉族融合。“这一时期的陶瓷的发展可以作这样的概括:从地域上看,是由南向北,在瓷器的种类上看是由青而白。”晋室东渡以后,西北边境的少数民族进入中原,虽然这时的儒家文化仍然占主导,但“取士选拔,必先弓马,文章学艺,视为无用之条”。甚至汉族人也受到影响,在士大夫中也逐渐流行骑射,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受到冲击。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原,反映在陶艺上,莲花纹饰盛行,透露出某种宗教色彩的安详,也反映出人民对和平安宁生活的渴求。在佛教以及玄学的影响下,出现了强调行气攻病、和神导气的坐式导引,心性修养、静功炼养发展也较快。[16]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实行对外开放,陆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陶瓷之路,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体育也空前繁荣。“南青北白”是唐代制瓷业的特点,日用瓷逐渐减退,明器依旧盛行,最为著名的为“唐三彩”。唐代陶瓷造型上,圆浑饱满,器宇轩昂,十分大气,这与唐人高度的民族自信和开阔的文化胸怀有关,并且敢于吸取外来文化,在体育上,一改汉代以来的柔弱之风,表现为崇尚健壮勇猛,甚至影响了妇女的体育态度,喜好骑马射箭,和男性一起游乐。文化交流还带来了乐舞的空前繁荣,创造了种类繁多的舞蹈,马球和相扑盛行,女子也参与其中,唐代武举被列如科举,极大地推动了武艺的普及和提高。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科技最兴旺的时期,这一时期群芳斗艳的窑系中有“五朵金花”,即官窑、汝窑、哥窑、钧窑、定窑。宋代的陶瓷一改唐代的浑圆敦厚、雍容大方的风格,而变得修长优雅、柔和流畅。装饰上,手法比唐代丰富,做工精细工整。[17]与这一时期争奇斗艳的陶瓷艺术相比,体育文化也十分繁荣,尤其是武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并且从军事技术中分化出了健身、娱乐性的武术运动。宋朝理学把佛、道思想引入儒家修养术中,主张清心寡欲,修身养性,这对养生理论与功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18]

元代结束了宋、金分裂对峙的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在陶艺制作上呈现了一种创新气象和创造上的魄力,如著名的元青花。明、清两代是我国古代陶艺最后的辉煌,与宋代的各窑百花争艳相比,明清两朝官窑一枝独秀,垄断了优质的制瓷资源。瓷至乾隆,众美毕臻,精巧已极。与蓬勃发展的陶瓷艺术相比,体育却江河日下,我们在明清时期璀璨的陶艺作品中很少看到有体育陶艺作品,这和元、清两朝北方民族入主中原对经济文化的破坏,以及明、清两代专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政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的传统体育活动注重娱乐,重表演,重修身养性、防身保命,始终未脱离封建伦理的束缚,竞争意识被泯灭,故大多自行消亡。[19]

可见,古代陶艺和体育同生共荣,同步发展,他们都“源自游戏的冲动,混沌于巫术的笼罩下”[20],而元代以后则背道而驰。

5 现代陶瓷艺术与体育的互渗

“体育与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共同的源头,进入文明时代后分为不同的支流,当面对着未来,他们又将在发展中融会在一起”[21],陶瓷艺术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现代化风起云涌的今天,都面临着如何发展转变的问题,无论是在器物形态还是在意识形态,民族传统体育和陶艺都需要借助多元文化来营养自己,“人们注意到,艺术渗入体育中会产生宝贵的能量,促使体育向理想的完美境界发展。因此,在奥运会复兴之始,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就提出:艺术、科学、运动,是构成友谊和平的奥林匹克思想的三要素。他认为,国际奥委会的作用远非仅限于运动。”[22]体育与陶艺,都有“娱乐”这一共性,都有教育作用。陶艺中表现体育,给身体运动带来极大的吸引力,使体育具有审美价值,对体育实践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体育也给陶艺提供了很好的表现主题,为其注入新的创作活力,促进相互的现代发展,现在很多陶艺家专门将体育作为自己的创作主题,如宜兴的吴小楣以中国古代体育为创作题材(见图7、图8),制有“汉百戏”、“唐马球”、“清百子”、“五禽戏”等八个系列的作品,虽然题材是传统的,但形式美感是现代的,深受欢迎。

景德镇的众多陶艺家制作了丰富多彩的现代体育陶瓷作品,2008年景德镇陶瓷获得奥运会特许商品经营权,使得更多的体育陶艺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

1格罗塞[德].艺术的起源蔡慕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2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3胡小明.体育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洪志华,宋迎东.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蕴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析.中国陶瓷,2008(12):23

5胡小明.体育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洪志华,宋迎东.中国古代陶瓷艺术中蕴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析.中国陶瓷,2008(12):23

7普列汉诺夫[俄].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保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

8普列汉诺夫[俄].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曹保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4

9马克思[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胡小明.体育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齐彪.陶艺的起源与流变研究.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2008

12吴仁敬,辛安潮.中国陶瓷史.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13吴战垒.图说中国陶瓷史.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4谭华.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5吴战垒.图说中国陶瓷史.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6谭华.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7吴战垒.图说中国陶瓷史.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8谭华.体育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9邱丕相.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0胡小明.体育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1胡小明.体育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2胡小明.体育人类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Abstract

The large number of ancient ceramic works keeps a descriptive record of the sport activities.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eramic arts and sports has promoted mutual benefits.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sports was hampered after Yuan Dynasty,while the ceramic arts obtained their final glor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In modern times,ceramics and sports collaborate with one another for a joint development.

Keywordsceramic art,sports,ancient times

Received on Nov.15,2010

Song Yingdong,E-mail:syingdong@126.com

A RE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SPORTS FROM THE CERAMIC ART PERSPECTIVE

Song Yingdong Hong Zhihua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ingdezhen Ceramic Institute,Jingdezhen Jiangxi 333403,China)

TQ876.3

A

1000-2278(2011)01-0118-06

2010-11-15

校自选课题社会科学类项目(编号:2008);市软科学计划项目(编号:2009)

宋迎东,E-mail:syingdong@126.com

猜你喜欢
陶艺陶瓷艺术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纸的艺术
“疯狂”的陶艺
学陶艺
做陶艺
陶瓷艺术作品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