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漫谈

2011-09-29 01:01魏苏
椰城 2011年2期
关键词:岚山张姓宝山

□魏苏

地名漫谈

□魏苏

俗话说:人无姓名不知张三李四,地方无名不知东西南北。

人本无名,是父母师长给起的,地方本无名,由人叫习惯了便成了名,如张庄、李庄、王庄等,也有是由有权的人命名、赐名的,如魏地,楚州、徐州等,也有由地理环境而得名的,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也有由特殊原因而得名的,如哈尔滨、呼和浩特、乌鲁木齐等。

我退休后参与编写乡志,有机会到各个村庄去调查地名的来历及演变情况。有次到睢宁县陆湾村,开始,我认为该村一定有许多姓陆的,其实,一了解竟没有一户姓陆的,为什么呢?我找了几位老人座谈和看张姓家谱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从前这里有一条河,叫脉河,是说这条河流到哪里哪里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河流到这里拐了个湾,后来陆姓迁来居住,故名叫陆湾庄,渐渐发展成了大庄,并集资盖了一座庙,又叫陆庙。再后来,庄北边迁来张姓,渐渐财丁两旺,后来居上,超过陆姓,取庄名叫张大庄。清朝时,张大庄出了个恶霸叫张条梗,霸占良田几十顷,家中有长短工百余人,农忙时种田,农闲时就到周边村庄打家劫舎,抢人财务,杀人不眨眼,人们恨之入骨,有人赌咒仇人,出门会遇到张条梗。有些小孩好哭,大人就威胁说:“别哭、别哭,张条梗来了!”

当时南边龙头山周围也有一股土匪,他们经常发生摩擦,互相打仗。

有一次,乾隆下江南,住在徐州行宫,一天他微服私访到龙头山,被南边土匪劫住,眼看乾隆要遭难,正巧北边土匪上来了,两股土匪激战时,乾隆乘机骑马逃跑了,后来乾隆派人了解到北边来救驾的头目叫张条梗,便记在心中。乾隆回到北京,想起张条梗救驾之事,便发道圣旨,诏张条梗进京。

张条梗接到圣旨,不知何故,吓出一头汗水,自知自己罪恶多端,必是有去无回,可他又想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他便用一顷(100亩)良田,一百两银子和十石小麦(约3000斤)雇了一个替身。这个替身是自家的长工,叫陆宁,家住陆湾庄,他向陆宁说明是替自己去见皇上的。陆宁不敢不去,于是便化妆成张条梗模样,跟随钦差到了北京。钦差带着陆宁来见乾隆皇帝,陆宁跪在殿下,皇帝问道:“下边是何人?”陆宁说:“小人是张条梗!”皇帝又说:“抬起头来!”陆宁说:“小人不敢!”皇帝说:“恕你无罪!”陆宁慢慢抬起头,皇上一看,正是那天在龙头山救驾的头人,心中高兴,便说:“张条梗,你救驾有功,我认你为干儿子,封你到山西太原任备知府(预备的职务,领俸禄,一年后转正),陆宁如坠烟海,磕头如捣蒜,口称:“谢主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这样,陆宁来到山西太原,改名张条梗,人们称他为“张知府”,“府台老爷”。陆宁写信告诉家人,自己在太原做了府官,并叫全家人改为张姓,家中人喜出望外,后来本族人为了巴结陆宁,纷纷向他靠拢,全部改为张姓了,因此陆湾村便没有了陆姓了,但庄名沿用至今。

有一次,我到岚山旅游,我把自行车放在山脚下一户大院中,顺便问一位老太太:“这山为何叫岚山?”她说:“岚山就是岚山,你问为何干什么?”“我想知道为什么叫岚山啊。”她说:“从我嫁到这里40多年了,从未问过什么叫岚山,好像你家小孩叫小毛,有谁问过为什么叫小毛了吗?”我被她反问住了,正在这时,外边来了一位老人家,老太太说:“他在这住了几辈子了,你问他吧!”老人家说:“问什么?”我说:“请问老大爷,这岚山为什么叫岚山?”他说:“不知道!”“你听人说过吗?”他说:“没有。”回答得很干脆,不过他接着说:“你要想知道为什么叫岚山,去问我大哥,他今年84了,叫王以喜,上过老私塾,他住在汪南边,第二排,头一家。”说得很清楚,我也很快按照他说的找到了王以喜,他的胡子有一扎多长,全白了。当他问明我的来意后便对我说:“岚山的岚字怎么写的?”我说:“山子头,下面搁个风字!”他说:“顾名思义,这山是风刮过来的!”我很奇怪,他又说:“这里原来没有山,是个汪塘,有两个青年男女晚上来这里相会,忽然从西北飞来一座山,把他们压在下面,人们就叫它岚山。西北苏塘原来有个峰山,一夜之间上半截被风刮走了,没有峰了,下半截就改叫风山了。”我不相信,不过,不信归不信,我又到哪里去考证呢?杭州西湖就有个飞来峰,说是从印度刮来的。连云港花果山上有块飞来石,说是从昆仑山上刮来的,又作何解释呢?

我到鸡宝山旅游,得知鸡宝山原来是两座山,南边大的叫鸡山,北边小的叫宝山,合称鸡宝山。为什么叫鸡宝山呢?据说从前山西边住着一位姬员外,故叫姬山,山顶上有一颗梧桐树,曾有人见到树上落过凤凰,有人认为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便把梧桐树挖倒想盗宝,结果树挖倒了,下边却没有宝。他便把树扛到山北边,铲掉根部泥土,把树运走了。结果,这堆土变成了一座小山,人们便叫它宝山。后来姬姓犯罪抄门绝户,人们便把姬山改叫鸡山,这也说明失时凤凰不如鸡。

鸡宝山南边有一个湖,叫鸡宝湖,因在鸡宝山下而得名,传说鸡宝湖是原睢陵县城遗址。

原来睢陵县城在鸡宝山南边,在700多年前因黄水淹没变成了湖,这就叫沧海桑田,当时县城向东迁移45里在睢河边建城,改名睢宁县,盼望睢水安宁的意思。因迁移县城时,将旧县城的建筑材料用人手传递过来的,因此当时人们戏说睢宁县是人抬县。这只是民间传说,没有正史记载。

有一次,我在南京,有人问我,家住哪里?我说在睢宁县,他愕然,哪个睢宁县啊?我写给他看,他不认识睢字,更不知道在哪个省。

解放后,文字改革时,县政府曾向省政府写报告,要求把睢字改为虽字,未获批准,没改成。

为何叫睢水、睢河呢?据“浅通文字”的张国擎先生说,“睢,是仰目张望隹鸟的意思。隹,是一种很美丽的野鸡。古代有一条河,河边栖息许多隹,人们便把这条河取名叫睢水。”既然有了睢水,后来的睢陵、睢宁也就不难理解了。

猜你喜欢
岚山张姓宝山
岚山情,漪水韵
黑太阳
海韵茶语 味道岚山
张姓的猜想
岚山赏枫(环球360)
走进寡妇墓
结缘
九月
家乡的石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