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呼吸机的安全使用及预防措施

2011-10-09 05:30何莺邢素美夏文俊
中国医疗设备 2011年3期
关键词:技术人员呼吸机报警

何莺,邢素美,夏文俊

解放军总医院 呼吸科,北京 100853

智能化呼吸机的安全使用及预防措施

何莺,邢素美,夏文俊

解放军总医院 呼吸科,北京 100853

本文介绍了智能化呼吸机近4年在临床应用55577天中存在1125次安全隐患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统计出近4年呼吸机的平均使用效率达67.83%,并介绍了呼吸机使用前的“九步法”检查法,经临床验证,可有效降低故障率,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呼吸机;临床应用;预防措施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工程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型医疗仪器设备进入医院临床诊断、治疗等各个领域,呼吸机作为重要的急救设备之一也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于各型设计周到、性能全面、拥有多种预设模式及参数调整范围的高精密呼吸机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著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救治的成功率,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用电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等等,作为呼吸机室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做到早期发现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避免出现人员伤亡、设备损坏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1 呼吸机的集中配备管理

我院呼吸机的使用最初是以呼吸科为主进行配备的,随着呼吸机使用面的逐步扩展,装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大,近几年我院对老年病房进行了扩建,在用呼吸机由原来的45~50台/d增加到现在的64~68台/d,这就给安全使用和维护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及机械通气设备设计的智能化,管理模式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形成了适合现代化医院呼吸机集中管理的新模式,以利于呼吸机的系统性规划和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存活率和机械通气的成功率,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呼吸机的使用效率和专业化维护管理水平。

表1显示,随着呼吸机集中管理模式的应用以及临床对此接受程度的提高,呼吸机的使用效率也在相应提高,使ta/t0保持在50%左右较为适宜,基本可以达到供求平衡。因此,年平均停机维护时间的长短和ta/t0的百分比值是调整呼吸机配备质量和数量的客观依据。我们在2006~2009年期间,呼吸机的平均使用效率达67.83%。

表1 呼吸机使用效率统计分析表

呼吸机的使用必须由专人集中管理,专人使用、定期日常维护;专业技术人员必需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立呼吸机使用登记本,和认真填写使用、维护、保养记录,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库房内存放的备用机器要每周擦拭、除尘、检测一次。另外,呼吸机的治疗对象主要是危重症病人,其可靠性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效果甚至生命安全,为了尽可能避免呼吸机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对病人造成伤害,定期对呼吸机进行安全性能检查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室近几年对在用的呼吸机执行日巡查制度,以便及早发现故障隐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动报修率明显降低。呼吸机一旦发生故障报警时,要迅速到场排除维修,认真登记维修申请时间、响应时间、故障现象、故障原因、维修时间,我室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排除呼吸机故障报警1125例次,由于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均未对患者造成重大影响。

2 呼吸机临床使用的管理与维护

由于呼吸机属于高精密医疗仪器,其结构、工作原理复杂,工作流程繁琐,较易出现各类安全隐患,因此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熟悉各型呼吸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工作流程、操作使用方法,而且在平时要做好预见性工作,多巡视、多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减少产生安全隐患的因素,确保呼吸机的正常安全运行和人员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临床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的使用往往只重视操作方法或使用技术本身,而忽略了使用前后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些安全维护和管理问题。理想的情况应该是通过一个多层次的质量控制手段尽量避免呼吸机发生故障或对病人造成伤害,这些手段包括使用前的例行检查或性能测试、使用过程中的管理维护、使用后的消毒和预防性维护等技术手段,也包括人员培训、临床使用操作规范和装备保障模式等管理手段。

2.1 使用前检查

经过长时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九步法”检查(Operation Verification Procedure, OVP)的方法,可以检查出呼吸机的大部分隐患。检查时,首先接通电源、气源,接好整套外部管道包括湿化器及模拟肺;然后通电试机,观察机器的工作状态,管道有无漏气,参数能否根据需要调整;最后运行20min左右,观察监测值与预设值显示是否一致、稳定,有无漂移现象等,以便决定机器是否可以正常使用。

⑴ 电源、气源检查。在控制通气模式下,设置潮气量及呼吸频率,观察呼吸机分钟通气量及工作压力有无下降;检查电源插头(包括主机和湿化器)是否连接牢固,避免多个插头共用一个电源插座板,尽量使用独立的墙壁电源插座,移动机器时要严防电源插头脱开。

⑵ 气密性检查。查看呼吸机管路、湿化器、集水瓶安装是否牢固,连接是否紧密且有无破损。在控制通气模式下,设置潮气量及呼吸频率,按住吸气保持(Inspiratory Hold)键15~30s,观察气道压力监测值,如管路气密性好,其数值基本保持恒定或下降很小;如有漏气则下降很快。

⑶ 压力上限报警。将压力报警上限设为60cmH2O,增大潮气量(Tidal Volume, TV),当气道峰值压力达到60cmH2O时,红色报警指示灯闪亮,并伴有声音报警,同时吸气相切换到呼气相,说明此项功能正常。

⑷ 漏气监测上、下限。漏气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安全功能,参数设好后,在分钟通气量(Minute Volume, MV)为5L/min和15L/min时分别通气1min进行测试,将报警下限上调至该通气量时应发生报警,同样将报警上限下调至该通气量时也应发生报警。

⑸ 通气窒息报警。控制通气一段时间后,去掉模拟肺,通常在10~15s内机器应发生窒息报警,辅助通气会自动切换到控制通气。

⑹ 触发灵敏度(Trigger Sensitivity)辅助通气时,触发灵敏度很重要,简单的检查方法是将触发灵敏度设在2cmH2O左右,挤压模拟肺,呼吸机应该能够被触发,否则可能是吸气或呼气压力测量有误。

⑺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将PEEP分别设为5cmH2O和15cmH2O,稳定一段时间后,观察基线压或呼气末气道压力,其监测值应是5cmH2O和15cmH2O,偏差小于10%。

⑻ 吸气、呼气流量。参数设好后,多点检查吸气、呼气流量。吸气流量为预设值,呼气流量为监测值,两者数值相差应小于50mL。

⑼ 吸入气体氧浓度。控制模式下,将氧浓度分别设为检查氧电池监测的氧浓度是否与预设值一致,如有偏差,可对氧传感器进行标定。

2.2 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和维护

呼吸机使用过程中,不仅病人需要精心观察和护理,机器也需要精心管理和维护。

2.2.1 日常维护

随时查看呼吸机管路、湿化器、集水瓶安装是否牢固,连接是否紧密且有无破损,定时(1次/4h)倒掉集水瓶中的积水,查看管道有无扭曲、打折现象;查看湿化罐是否正常工作,是否需要加注蒸馏水,湿化效果如何;定时(2~3次/w)用冷水清洗通风口过滤网;如需长时间用机,还应每周更换外管路、湿化罐,及湿化罐滤纸1次,必要时更换吸气和(或)呼气口细菌过滤器。

2.2.2 报警处理

呼吸机出现报警时,要冷静分析原因,首先要判断是机器本身的故障,还是由于人为误操作或是病人自身病情变化所引,迅速做出反应,及时准确地处理。如报警不能在短时间内排除,应立即撤机,给病人吸氧或用简易呼吸器替代,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必要时更换呼吸机,严禁呼吸机带故障运行。撤下的机器要尽快查明原因,严格检修,检修完毕,要经过严格的测试和考机验证,并出示相关的测试报告才能返回临床使用。

2.2.3 使用后的消毒及维护

撤下的呼吸机无论使用时间长短均应进行消毒维护,机器外部可用湿布擦拭后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严禁强酸、强碱熏蒸;管路、湿化罐等硅胶、合金部件可在专用的消毒机内按电脑预设程序清洗消毒;各类传感器等贵重部件,清洁时要注意保护好测量部分及不允许接触水的部分;主机内部的清洁、除尘、调试、保养及性能测试要由专业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完成;清洗消毒程序完成后,重新安装管路、湿化罐、传感器等,连接模拟肺进行“九步法”检查、试机,以确保机器处于完好的备用状态,并在工作日志上严格登记交接。

2.2.4 建立临床操作培训机制

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在现代医院救治危重患者中固然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拥有一流的专业队伍,精湛的技术水平更为重要,高精密的呼吸机虽然设计周到,性能全面,拥有多种预设模式及参数调整范围可供选择,但绝对无法取代一位具有临床和呼吸生理、病理及基础医学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室总结了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接到的呼吸机出现的各类报修故障1125例次,结果显示有63%左右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而引起(如参数、报警限值设置不当;人为损坏机器配件;管道、集水瓶、湿化罐连接不紧;气管套管气囊未充气或充气不足;管道积水未清除、管道扭曲;误拔电源、气源、误触操作键等),只有35%左右是设备故障,而在35%的设备故障中有80%是机械故障,仅有20%是电气故障。也就是说,真正较为复杂的电气故障仅占总故障次数的7%左右,有93%左右的故障是可以避免或比较容易处理的,这进一步揭示了现代医院需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理由,也指明了专业技术人员在新时期的新任务,那就是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术水平,其次是在对呼吸机进行定期维护的同时,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地使用呼吸机,从而使呼吸机的故障率降到最低。

过去,由于呼吸机数量较少,且结构简单,因此对技师的要求不高,技师对于呼吸机室的工作可以基本胜任。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通气设备设计智能化,不仅有结构复杂的硬件部分,还有功能强大的软件部分,这就要求专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多元化的知识,尤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大量高精尖的机械通气设备要依赖进口,因此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具有一定程度的计算机知识和专业英语水平。

2.2.5 呼吸机的维修管理

目前,我院医疗设备的维修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依靠本院的医学工程人员维修,医院为确保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都配备了专业的医学工程人员,随时了解机器的性能和使用状况,并及时发现、解决问题,但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知识更新和配件供应的制约;二是由医疗设备生产厂商或代理商负责各种技术维修服务,但是目前很多厂商或代理商在排除医疗设备故障的反应速度和配件供应上尚不够满意,另外,故障的第一手资料需由医院的技术人员提供,因此,院内的工程技术人员仍需承担大量维修工作。因此,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及维护的重点是:加强本院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和网络设施,加快排除故障的时间,确保医疗设备的维修质量和安全使用。

总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管理和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问题,涉及到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医疗管理部门和医院管理制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既需要有专业的呼吸专科医师和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也需要在医疗制度、装备保障、安全管理及人员培训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确保机械通气安全有效地进行,从而提高危、急、重症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1]杨广智.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及维护[J].医疗设备信息,2007,(3):145-146.

[2]尹忆农.呼吸机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医疗装备,2006,(10):52.

[3]汤黎明,戚仕涛,祝正祥.从呼吸机临床案例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J].医疗卫生装备,2008,(3):104-105.

[4]高虹,朱敏,郭丹.医院内呼吸机整体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08,(4):72-73.

[5]宋燕波.呼吸机临床应用中的安全管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0):78-81.

[6]肖胜春,卢兴平,曹德森,等. 呼吸机通气质量检测及质量评估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08,(1):46-49.

Safe Application and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of Smart Ventilator

HE Ying,XING Su-mei,
XIA Wen-jun
Respiratory Department, 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 China

R197.39

B

10.3969/j.issn.1674-1633.2011.03.035

1674-1633(2011)03-0097-03

2010-12-12

夏文俊,副主任技师。

作者邮箱:heying8206@163.com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phylactic intervention of 1,125 potential safety hazards in 55,577 days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mart ventilator in latest 4 years. It is counted that the average service efficiency is 67.83%. The Operation Verification Procedure before using ventilator is describded, it can decrease the failure rate effectively and has vital clinical value by clinical verification.

Key words:ventilator; clinical application; preventive intervention

猜你喜欢
技术人员呼吸机报警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LKD2-HS型列控中心驱采不一致报警处理
2015款奔驰E180车安全气囊报警
死于密室的租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