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广东省获奖单位摘介

2011-10-09 09:36肖桂华
中国科技产业 2011年2期
关键词:产学研广东省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广东省获奖单位摘介

■ 本刊记者 肖桂华

2010年12月22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向大会发来贺信。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高峰论坛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等领导出席论坛。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国家科技奖励办批准、专门针对产学研合作而设立的唯一的全国性奖项,在我国政产学研界具有很高的声誉。奖项设立的目的是要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及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的表彰,广泛调动产学研、政资介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产学研结合的水平,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实践,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升级和跨越发展。奖项分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和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2010年12月22日,第四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北京)高峰论坛暨2010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年会在京举行。大会集中对荣获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颁奖。国家科技奖励办主任邹大挺同志宣读了《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办法》。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徐志坚,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副院长干勇,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张勤,中共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等领导同志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

广东省作为全国产学研合作工作的领头羊,积极参与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的申报工作,20多家单位和个人获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为了表彰和宣传在产学研合作的领导和组织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同志,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依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奖励办法》,经产学研界推选,决定授予省部产学研结合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等十位同志“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李兴华同志率领省部院产学研办大胆开拓,勇于创新,锐意进取,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创新的工作思路,为构建企业为点、行业为线、区域为面的创新格局,为开创广东省产学研合作的新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2005年,广东省与教育部、科技部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省、部联合推进产学研结合试点工作,随着中国科学院、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的陆续加入,目前产学研合作已拓展为“三部两院一省”。在李兴华同志的带领和直接推动下,五年来,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建立了包括省部院高层会商机制、多级联动机制、校市和校企全面合作机制的三大推进机制;构建了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政策支撑体系、多元化投入体系和产学研服务体系的四大支撑保障体系;创建了包括组建创新联盟、派驻科技特派员、共建创新平台、服务集群经济、建设示范基地五大创新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的有效途径,推动了我国科研体制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加快建设和不断完善区域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奖单位

一、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

东莞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是由东莞市人民政府、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华中科技大学于2007年4月合作共建的一个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平台,旨在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升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装备十余类。针对广东省建材、家具、电子制造、模具、毛纺、能源等行业的重大需求,自主研发了十多类行业关键装备,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制造装备数控化工程,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推进技术合作,服务企业一千多家。建立了激光技术中心、检测技术中心、设计服务中心以及物联网技术中心等四大技术服务中心,拥有国内领先的技术手段、设计方法和核心技术。

加强人才培训,培养骨干几千人。通过在职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为企业培养了硕士、本专科以及中高级技能人才1000多人,使其成为产品研发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骨干人才。同时,依托学校的人才积累和国际交流优势,引进国际国内顶尖人才。

孵化新兴产业,吸引投资数千万。目前,已经孵化出激光、检测、LED装备、多媒体融合、机器人等领域的6家高科技企业;正在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建设4.3万平方米华中科技大学产业园,将发展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LED设备、物联网、云制造等高新技术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3年内形成过10亿元产值。

二、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凭借自身在矿物加工技术、材料表面工程科学与技术、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制备技术、粉末冶金技术、耐磨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焊接材料工程技术、分析测试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近5年来,共取得科技成果99项,累计有74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省市等奖励,申请专利121件,授权专利72件。

“十一五”期间,全院共申请各类科技项目543项,争取国家科技项目、军工配套项目、省市区重点项目计270项,科研经费18493万元,横向科研合同数268项。到目前为止,该院经选拔派驻企业特派员已有20多人,领域涉及矿产资源、冶金、新材料及环境保护等。

该院牵头组织成立了“广东省铝镁轻金属材料产学研创新联盟”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学研创新联盟”,参与了“广东省绿色无铅产学研战略创新联盟”、“梅州市铜产业创新联盟”、“液压机械装备产学研创新联盟”和“清远市再生金属产业创新联盟”等7个联盟。

以该院为主负责完成了编制《广东省铝工业技术路线图》、《广东省镁工业技术路线图》,以产学研结合形式申报获准立项的各类政府项目35项。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复杂铂钯共生矿分离提取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作为主要单位参与了“大型无筛板沸腾氯化工艺技术及装备研究开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千瓦及高性能储氢材料燃料电池应急系统研究”国家“863”计划项目、“厚涂层面向等离子体材料和部件的制备与应用研究” 国家“973”计划项目,承担了国防军工重大专项“大型运输机”项目及广东省重大专项“车辆及电子工业用铝镁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研究工作。

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获奖代表领奖

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市政府于2006年在深圳共同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四年来,研究院已建成“三所四中心”的组织框架,实施“四位一体”的集成创新组织模式,形成了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从产学研合作到高新技术企业育成一系列完整的科技创新价值链;全球招聘,吸引213名博士到院工作,集聚了近千人的高水平科研队伍;科技创新突出“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围绕“集成工程学”、“健康工程学”、“数字工程学” 三大新兴学科进行重点布局,已形成较强的国际影响力;在电动汽车、机器人与智能系统、低成本健康与高端医学影像、数字城市与高性能计算、新能源和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不断取得核心技术突破,集聚了一大批合作企业,已成为珠三角和华南地区的学科带头单位和新工业培育基地。

至2010年5月,在研项目319项,共争取科研项目经费约3亿元,获国家重大专项、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等24项。签署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合同113个,合同收入3205.73万;争取148个地方科研和产业化项目,共计金额7674.2万元。建立行业工程中心等合作平台,开展了包括机器人、低成本健康、纯电动车、超级计算与城市感知等四个重点工业新产品的研发项目,建设了广东省机器人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四个重点实验室和技术服务平台,与企业建设8个联合实验室,孵化企业32家。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奖单位

一、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以“广东省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为契机,加强了不同形式创新载体的共建,构建中科院向地方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加快中科院高新技术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大幅提升广东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2009年,通过广东省科技厅和广州分院的共同努力,加之省院合作专项资金的引导与带动下,中科院68个直属科研机构与广东近千家企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中科院400多项科技成果在广东省转移转化,新增产值148亿元,新增利税超过20亿元。

中科院广州分院推进产学研合作,坚持“需求牵引、规划先行、平台依托、项目带动、人才集聚”的指导原则。第一,共建了一批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第二,加快推动原有共建创新载体的发展;第三,加快推进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第四,省院合作专项资金计划全面执行;第五,积极推进风险投资基金的建立;第六,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服务广东;第七,建设和完善“一园一廊一网络”,即在广州开发区共建科技创新园,在珠三角核心地区建设和完善科技创新走廊,在全省构建科技创新驿站网络。

二、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在广东省科技厅的批准和支持下,组建了广东省工业设计中心、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服务中心、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专业机构,并发起成立了广东省生产力促进协会、广东省创新方法研究会、广东省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广东工业设计创新服务联盟、珠三角技术转移联盟、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协会、广东发明协会等社会团体和联盟组织。建设和管理广东生产力信息网、广东创新基金网、广东科技投融资担保网、广东软件科学园、广东省实验室体系网、中小企业国际交流网等多个网站,年点击率超过20万人次。2009年,中心服务企业达7566家。通过向企业提供咨询、融资、培训、人才、孵化等多方面的服务,为企业新增销售额70多亿元,新增利税近8亿元,为社会增加就业超过2万人,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为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产业转型升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9年,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被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首批“广东省中小企业综合服务机构示范单位”,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实施十周年表彰中,被省科技厅和省财政厅授予“优秀服务机构”称号。中心2007-2009连续三年在科技部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绩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全国200多家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中获此殊荣的仅7家), 2009年底荣获国家科技部“生产力促进(服务贡献)奖”(全国共15名)。2010年中心入选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百强机构。

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获奖代表领奖

三、佛山市顺德区华南白色家电产学研中心(白色家电产学研创新联盟)

白色家电是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也是顺德的特色产业,顺德家电产业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0%,占全国同业的15%。基于顺德区的产业化基础,在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部产学研办、顺德区政府的指导下,于2007年5月26日,由美的集团、广东华南家电研究院等12家顺德的白色家电行业骨干企业,与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2所重点高校和科研机构联合成立了白色家电产学研创新联盟。

白色家电产学研创新联盟建立了稳定的信息集散中枢,完善行业信息交互交流平台建设,为企业及高校院所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组网式服务,提高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从产业链角度,完善资源整合。建立了互助互信的运作机制,组建了多个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高校技术为支撑的研发基地。建立了产业体系服务,应对金融危机。引导企业向新能源、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并且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以产学研合作方式,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和区域综合竞争力。探索并推动“多对多”等产学研合作模式。联盟已成功组织了“多对多”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建立联盟“专利池”,促进并推动联盟共有知识产权建设。绘制白电产业技术路线图,促进产业链的有利合作。目前,联盟已联合完成了《广东省民用燃气具产业技术路线图》,并已经启动《电压力锅绿色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一系列白色家电产业技术路线图的制定工作。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获奖单位

一、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专业团队领导的专注于卫星导航核心芯片、模组及解决方案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是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的优良成果。 公司由上市公司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拓思软件科学园有限公司、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整合相关经营、技术、市场等资源,联合投资创办而成。公司整合了股东单位在卫星导航领域技术、人才、资金、设备、生产及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资源,在GPS、北斗卫星导航信号处理技术及基带芯片的设计、产品应用解决方案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研发工作,并且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研究成果。

申报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的产品为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I I/GPS双模卫星导航基带芯片。该芯片可以基于北斗与GPS双模系统,通过应用终端实现卫星定位导航与授时,即利用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对地球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授时、监测和管理。目前,公司已经基于自主核心研发的芯片开发出基于车载导航终端的通用双模模组、车载行车记录仪带G-Se n Se r双模模组及基于北斗系统授时模组等核心产品,并成功在市场上形成销售。

2010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获奖代表领奖

二、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

天泽盈丰科技有限公司多年从事服装行业应用的RFID 读写器、标签、应用中间件及系统集成软件等核心技术产品开发和服装生产线信息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具有一支丰富经验的技术开发队伍与工程建设实施队伍,为国内上百家企业建立起生产线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电子菲数据采集器、移动数据采集器、电子菲专用射频卡、LED 电子显示屏等产品远销到越南、斯利兰卡等海外国家,具有丰富的RFID 技术产品研发经验。

利用低频和超高频RFID 技术,针对纺织和服装行业的特点,研发多种纺织服装行业专用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开发纺织服装产业链系统数据及交换接口RFID 中间件、基于云计算平台海量数据快速存取、数据自动化分析技术与平台,设计基于RFID、面像识别销售终端,优化纺织服装生产技术及管理方案。

实现对纺织原材料、纺纱、织造、印染、服装生产、仓储、物流和门店销售等全流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管理。采用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共享,达到对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产品质量,明显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建立纺织、服装行业RFID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三、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数字家庭产学研创新联盟

广东省教育部科技部数字家庭产学研创新联盟在广东省科技厅和省部产学研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下,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清华大学等部属高校,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茁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共同发起组建。经过五年的建设,联盟的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22家发展到目前的339家。申报成果“面向数字电视的嵌入式中间件”是联盟“标准规范制定、核心技术研究、关键产品研制和试点示范”技术路线中关键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中山大学牵头,联合广东星海数字家庭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茁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数字家庭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核心成员单位,整合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优势资源,组成研发团队共同开发完成。

数字电视嵌入式中间件产品定义了一个通用的开发平台,可以实现在不同的数字电视终端设备上运行相同的内容和应用,从而推动市场向内容服务和客户应用为主的发展,能为运营商和终端用户带来更多的利益。数字电视嵌入式中间件屏蔽了底层系统的复杂性的差异性,使程序开发人员面对简单而统一的开发环境,减少程序设计的复杂性,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业务上,不必为程序在不同硬件设备、不同系统软件上的移植而重复工作,从而大大减少了技术上的负担。它可广泛应用于电视类基本业务、信息服务类业务、通讯类业务、媒体浏览类业务、电子商务类业务等互动服务的开发和运营支撑。

锐意创新 战略前瞻——广东省高性能环保涂料研发基地

“广东省高性能环保涂料研发基地”是广东华润涂料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共同组建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等学校为技术依托、以产业化为目标的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

人才队伍及设备。拥有专业研发技术人员88人,其中博士6人、硕士7人,高级工程师5人。研发基地拥有国内外先进研发检测仪器设备30多台套。

建立检测中心。华润涂料公司检测中心于2006年11月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可进行涂料的常规检测项目、涂料的有害物质限量项目、涂膜性能的老化项目等开展检测服务。

依托华润涂料公司,2007-2009年期间基地积极参与6项涂料行业的国标/行标制修订工作。

发展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广东温氏动物防疫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温氏集团科技园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华南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共同组建了“广东温氏动物防疫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基地主要对重大动物疫病确诊、流行病学研究和新型兽药和生物制品等动物防疫工作进行研发,并通过技术成果转化为养殖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动物保健品。

基地建立了畜禽疫病监控中心实验室、畜禽疫病研究中心、P3实验室、SPF试验动物中心各1个,生物制品研发中心2个,兽医实验室3个,示范基地4个。

基地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优质鸡生产基地,上市肉鸡6.77亿只,2009年实现销售172.4亿元,带动4.3万农户从事养殖,户均获利3.6万元,社会效益显著。

肇庆大华农生物药品分公司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禽流感疫苗定点生产厂家,共向国家农业部提供超过4亿份的疫苗。

进行多层次的动物防疫技术推广和培训,其中对养殖户进行培训达80次,受训人数18632人次。

猜你喜欢
产学研广东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广东省铸造行业协会十周年会庆暨第四届理事会就职典礼成功举行
广东省制冷学会团体会员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广东省粮食局 加强地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将在重庆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