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置与冲突

2011-10-09 01:59孙国涛
中国艺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布面隐喻现实

孙国涛/文

并置与冲突

Juxtaposition and Conflict

孙国涛/文

在人类呈现的境况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中,我们每天都看到愈来愈多某种深刻变化的迹象和征兆。我们生活在这个由大众媒体共同创造的人造现实的时代中,这是一个现实本身被现实符号取代的世界。作为艺术家,必须假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然而生活的现实永远是无比复杂、无法言说的。

秩序与混乱相对立的世界是如此矛盾,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恰当时刻,某种开放的可能性,可自由选择的时间,人与世界及地球、宇宙的短暂遭遇。世界的每一个方面之间都彼此介入,一方又是另一方的补充或者注脚,他们可能出现在冲突中,却永远不可能各自孤立。

作为艺术家,我们的作品如何才能在一种热衷于微观事件、碎片、非线性、边缘化与多元视角的后现代思潮下建立一种有意义的叙述方式呢?另外,在后现代主义者提出关于艺术的范畴和概念的批评之后,仅仅使我们增强了对缺乏框架或结构的世界的认识,难道这些抽象的框架或结构能给我们马赛克般和眼花缭乱的生活带来秩序,并赋予其意义和希望?

下一个 亚麻布综合材料 110cmx120cm 2010年 孙国涛

显然我们即便承认具有多重视角是生活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必要条件,然而仅仅这一点也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试图把作品建立在一种世界历史的跨文化叙述中也有很大缺陷。我们正目睹现实世界的文本化过程,历史本身是一个文本,我们能以解释一个文本的所有构想来创作作品,然而这些同样存在缺陷。

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形式都有建构过去的方式和语言,如神话、传说和史诗。我们的作品不仅要使跨文化的、另类的诸种历史多样化,而且要建构一种历史之外的另类的综合景观。真正的挑战在于为过去理清一种关系,它将把过去的不同文化的表现方式如神话、传说、史诗和艺术作品等结合为一体。

升腾 布面油画 150cmx150cm 2009年 孙国涛

作为贯穿着宇宙万物的唯一真实的现在,时间是线性的,朝着一个方向运动,但如福柯这样一类哲学家,他们把断裂、差距、非连续性、有节奏的时间甚至历史时间的性别化置于特别显要的位置。处在新世纪转型时期,我们的日常景观表现出一种渴望,人类与地球之间的新型关系完全不同于自工业革命以来占主导地位的理性-科学世界观所展示的那样。

隐喻意味着根据他物认识事物本身,在明显不相干的现象中就可能通过隐喻思维建构起知识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再现历史图像的价值感兴趣,这种再现将它作为真实历史的补充。人们对世界的感知不仅仅通过文字文本,还有图像。

我近期的《攀高》等一系列作品把不同的图像片断并置在一起,重构了图像的时间和空间。这些不相干的在二维空间共生的图像片断来自大众媒体,由此构成了作品的公共层面。观看图像碎片所获得的体验以及日常感知构成了思考作品意义的缘由。

世界的构成展现为碎片的形式,就像一张万花筒般的拼贴画,以那些任意选择的划时代的时间为基础,以短小精悍的故事形式呈现,并通过类比等方式建立在隐喻基础上的与文本相关联的图像实现。事件不再按严格的编年史的先后次序排列,不再有主题和中心情节,所有的故事和图像都意味着事件出现的深远影响。

上 攀高 布面油画 110cmx130cm 2009年 孙国涛

下 金蝉脱壳 布面油画 80cmx100cm 2009年 孙国涛

我试图努力改变我们过去的思考方式,并最终改变我们自己促成这种变化的尝试。以往我们以为关于过去的知识能帮助我们理解这个世界,解决现实的困境,但现在我们发现,这些知识其实毫无意义,因为在大众图像构成的世界中,一切是那么微不足道。

在诸如《下一个》这样的作品中,这些图像信息被再次流传,并通过绘画使其物质化,不同的图像片断在观者的视觉过程中互相干涉,产生视觉化的联系,由此观者的感知构成了一种行为并使图像呈现出另类意义。

猜你喜欢
布面隐喻现实
王秋莲
塬(布面油画)
詹克兢布面油画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漫画:现实背后(下)
张方白艺术作品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现实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