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热泵调峰技术在地热供暖系统中的应用
——锅炉调峰供暖系统改造

2011-10-13 01:11周小霞渤海石油水电服务公司天津300452
天津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调峰新村滨海

周小霞(渤海石油水电服务公司天津300452)

水源热泵调峰技术在地热供暖系统中的应用
——锅炉调峰供暖系统改造

周小霞(渤海石油水电服务公司天津300452)

结合滨海石油新村供暖改造工程实例,详细讲述了如何将“地热-锅炉调峰”系统改造为“地热-水源热泵调峰”系统,从而提高地热利用率,降低尾水排放温度,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

水源热泵调峰地热供暖系统锅炉

0 引言

在实际供暖当中,地热供暖系统中采用锅炉调峰,地热的热能只利用了一部分,造成了地热利用率低,排水温度较高。如果采用水源热泵调峰,基本热负荷由地热负担,尖峰热负荷由水源热泵负担,通过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及热泵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地热利用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减少污染物排放。

2010年11月投产的滨海石油新村“地热直供结合热泵完全替代锅炉供暖”工程成功利用燃气驱动水源热泵调峰供暖替代锅炉调峰供暖,实现供热模式新突破,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益。现结合滨海石油新村供暖改造工程实例,详细讲述如何将“地热-锅炉调峰”系统改造为“地热-水源热泵调峰”系统。

1 项目改造

渤海石油滨海石油新村现有建筑面积约33万m2,其中工业建筑面积7万m2,民用建筑面积26万m2。冬季供暖主体热源为区内40蒸吨的重油燃油锅炉房,辅助热源为2口高温地热井和1口低温地热井。现采用“地热-锅炉调峰”供暖系统,地热尾水排放温度高,地热利用率低,且锅炉燃料油为重油,烟尘中带有大量的硫化物(SOx)、二氧化碳(CO2)、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等有害气体,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滨海新村供热系统改造势在必行。

1.1 热负荷

滨海石油新村冬季室外供暖计算温度为-9℃,根据《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建筑供暖供热平均热指标采用60W/m2。按滨海石油新村供暖实际情况统计,室内供暖温度20℃;供暖期从当年11月1日起,至次年3月31日止,供暖天数为150 d,供暖小时数为3 600 h。滨海石油新村现有供暖面积约33万m2,热负荷19.8MW;其中工业7万m2,热负荷4.2 MW;民用26万m2,热负荷15.6MW,年供暖供热量为16.89万GJ。全年热负荷见表1,供暖热负荷延时图见图1。

表1 滨海石油新村全年热负荷表

图1 供暖负荷延时图

1.2 改造前热源

1.2.1 改造前滨海石油新村内主要供热热源为燃油蒸汽锅炉,其中20 t/h(供热能力为14 MW)锅炉1台,10 t/h(供热能力为7MW)锅炉2台。

1.2.2 地热井3口:滨六井,滨七井,滨四井。其中高温井2口(滨六井、滨七井),总出水量140 t/h,水温为70℃(供暖供回水温度42~70℃,供热能力4.6 MW);低温井1口(滨四井),出水量40 t/h,水温为42℃,作为锅炉水。

1.2.3 在供暖初、末期采用地热供暖,中期采用锅炉调峰供暖。

1.3 改造原则

在供暖初、末期利用地热直接对用户进行供暖,中期采用水源热泵进行调峰供暖,从而实现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降低地热排水温度,提高地热利用率,同时减少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使地热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1.4 扩建热源

1.4.1 改造后地热井供热能力计算。对滨六井和滨七井进行技术改造后,两井出水量由140 t/h变为170 t/h,出水温度为70℃。地热直供时供热能力为5.6 MW(供回水温度42~70℃)。

42℃低温水量为(170+40)t/h,其中10 t/h作为居民生活热水,其余200 t/h经热泵二次提取热量后,水温降至25℃,计算提取热量4MW。热泵cop值取1.7,热泵供热量为10MW。则“地热-热泵调峰”系统供热能力为5.6+10=15.6 MW,比小区热负荷19.8 MW少4.2MW。因此,决定采取新打一口热源井的方式来增加供热能力。

1.4.2 增加地热井后供热能力。在滨海石油新村新打一采一灌地热井,新井出水量为110 t/h,出水温度为70℃。地热直供时供热能力为9.2MW(供回水温度42~70℃)。42℃低温水量为(280+40)t/h,其中10 t/h作为居民生活热水,其余310 t/h经热泵二次提取热量后,水温降至25℃,计算提取热量为6.2MW,热泵cop值取1.7,即热泵供热量为15.5MW。则“地热-热泵调峰”系统供热能力为9.2+15.5=24.7MW,比小区热负荷19.8MW节省4.9MW,考虑能量转换过程中热损失等其他因素,预留余量。

1.4.3 在现有燃油锅炉房内利用拆除的20 t/h燃油锅炉的位置,新建3台8.0MW高温水源热泵机组及配套设施,热泵为燃气驱动,采取两用一备的运行方式。

1.4.4 新建1 000m3的地上式储热罐,保障地热水源的储存及调配。

1.4.5 备用热源。将两台10蒸吨的燃油蒸汽锅炉改为燃气蒸汽锅炉,作为应急备用热源,备用率70%。形成地热+高温水源热泵+备用燃气锅炉的一套具有多重保障的供热系统,为滨海石油新村的用户提供可靠的供热服务。

1.5 热平衡分析

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海新村供热系统进行热平衡分析(见表2),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热-水源热泵调峰系统总供热量能够满足滨海新村的供热需求,改造后的两台10蒸吨燃气锅炉总供热量为14MW,可在事故工况下作为整个区域的备用保障性热源,使新村内供热稳定性、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表2 滨海新村供热系统热平衡表

1.6 供热运行调节

1.6.1 供暖初、末期改造后滨海新村供暖系统在供暖初、末期采用地热直供,直供模式为:

供暖初、末期采用变流量调节方式进行运行调节,整个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度、通过调节热源井供水量来调节供暖循环水供水温度,同时对供暖循环水回水温度进行回水温度限制,当高温地热水系统不能满足负荷需求时,通过下式计算出热泵开启的时机:

Qn、Qn’——供暖设计热负荷和在室外温度tw下的供暖热负荷;

tn、tw’——室内外的计算温度。

地热直供供热能力9.2 MW,小区热负荷19.8 MW,室内计算温度20℃,室外计算温度-9℃,即9.2/19.8=(20-tw)/[20-(-9)]得tw=6.5℃,当室外温度为6.5℃时,开始启动热泵。

1.6.2 供暖中期当室外温度低于6.5℃时,启动热泵系统,部分低温水作为用户生活热水。在供暖中期采用质调节方式进行运行调节,整个控制系统根据室外温度、供暖循环水回水温度调节供水温度,以保证小区供热。

2 节能效益

2.1 供热能耗现状

原有燃油锅炉每年耗油量为3 600 t渣油,经折算每年耗标准煤约为5 143 t。

2.2 本项目达产后供热节能效益

根据滨海新村年供热量、供热时间、地热水供热能力、热泵启动时间、燃气低位热值等数据计算改造后每年消耗燃气量约为260万m3,折算标煤为3 227 t。项目实施后,与原有燃油锅炉相比每年节约标准煤1 916 t。

3 社会效益

3.1 滨海新村的环境现状

改造前滨海石油新村采用地热-燃油锅炉作为供热热源,经测算,二氧化碳排放1 052 t/a、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22 t/a、氮氧化物排放26 t/a、烟尘排放32 t/a。

3.2 本项目达产后的环境效益

地热-水源热泵调峰项目投产后,由于扩大了地热的供暖面积,提高了地热利用率以及天然气替代渣油作为供暖燃料等原因,经测算,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 t/a、锅炉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9 t/a、氮氧化物排放11 t/a、烟尘排放13 t/a。

3.3 其他社会效益

将地热尾水综合利用到25℃以下进行回灌或达标排放,从而实现地热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创造良好条件。

通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效改善滨海石油新村居民的居住环境,还小区一片蓝天,为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小区打下坚实基础。

4 结束语

“地热-水源热泵调峰”的供暖模式完全替代了沿用几十年的“地热-锅炉调峰”供暖模式,实现了供暖技术的重大突破。滨海“水源热泵调峰”项目的实施,实现了地热资源梯级利用,使地热利用率由40%提高到64%,地热利用率提高了40%,最大限度的利用地热资源,减少天然气用量,实现企业降低供暖运行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的。■

[1]贺平,孙刚.供热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2]陈东,谢继红.热泵技术及其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000(16):85.

[3]EnriqueColacio,RaikkoKivekas,FrancescLioret.Architecturedependenceonthestericconstrainsofthe ligandincyano-bridgedcopper(I)-copper(II)mixed-valencepolymercompoundscontainingdiamines:crystalstructuresandspectroscopicandmagnetic properties[J].Inorg.Chem.,2002(41):41-51.

[4]S.F.Huang,H.H.Wei,YuWang.Anewcyano-bridgedone-dimensionalpolymericmixed-valenceCu(II)/Cu(I)complexformedfromreductionofabinuclearCu(II)complexwithsodiumcyanide[J].Polyhedron,1997(10):17-47.

[5]Agnus,Y.,Gisselbrecht,J.P.,etal.Mixed-valenceCu(I)Cu(II)macrocycliccomplex:aresultofaCu(II)-promotedoxidationofaziridinesintocyanide[J].J.Am.Chem.Soc.,1989(111):14-94.

[6]Kappestein,C.,Schubert,U.X-raycrystalstructureof twonewmixed-valencecoppercyanidecomplexes:unusualbi-co-ordinatedcopper(I)atomsinpolymeric networks[J].J.Chem.Soc.,Chem.Commun.,1980(5):11-16.

[7]Z.L.Lu,C.Y.Duan,Y.P.Tian,etal.Synthesischaracterizationandcrystalstructureoftris(2-aminoethyl)aminecoppercomplexwith4-dimethylaminopyridine ligand[J].Polyhedron,1996(11):17-69.

[8]周伟舫.电化学测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9]高小霞.电化学分析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6.

2011-01-09

猜你喜欢
调峰新村滨海
中国画《林涧·新村》
新常态下电站锅炉深度调峰改造与调试实践
江苏省天然气储气调峰设施建设的探讨
调峰保供型和普通型LNG接收站罐容计算
重庆市天然气调峰储气建设的分析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岳滨海 藏石欣赏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