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与提升综合国力

2011-10-20 05:16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18期
关键词:信息安全信息化信息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教育信息化与提升综合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一、教育信息化与提升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2010国际形势黄皮书》对美国等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中国排名第七。在当前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力对提升综合国力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主力。信息力可以从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和信息安全这三方面进行衡量或评估。

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5%。从产业规模来看,似乎中国的信息产业仅次于美国,但我国信息产业大而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大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工业附加值和利润都很低,大多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兴起,“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国信息产业后来居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

原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指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尤其是以微电子、计算机、软件、通信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发展速度最快、覆盖范围最宽、应用领域最广的高新技术,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世界各国都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综合国力、抢占全球经济科技竞争制高点的重点。”目前,中国信息化发展尚位于世界中等偏低水平行列。

虽然可以将信息安全归入信息化的范畴,但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已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情况表明,网络攻击是对国家的主要威胁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展开了抢占网络空间制高点,争夺网络空间霸主地位的部署和行动。今天网络空间控制权即“制网权”的重要性,完全可以与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相比,它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突出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我国应从被动防御应对转向积极防御,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总之,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是信息力的重要体现。

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我们不仅应当从教育信息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的地位来衡量它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应当看到教育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培育出符合信息时代需求的人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上述构成信息力的三个方面,无论是信息技术产业、信息化还是信息安全,归根结底都要依靠人去发展、掌握和运作,因此,教育信息化对于提升信息力、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机遇

“十二五”国家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首先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在2010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提出了“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要求,这是中国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信息化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中国特色信息化的高度概括。在我国,推进信息化,衡量信息化的水平和信息化的绩效,都应遵循这一原则。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云计算,将使信息领域的软硬件和服务形态发生重大的变革,为推进我国可靠、低成本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机遇。

2010年左右,云计算兴起,这种模式实现了更高程度的集中,它可将分布在世界范围内的计算资源整合为一个虚拟的统一资源,实现按需服务、按量计费,使计算资源的利用可以像用电力和用自来水一样方便。云计算集成了网格计算、公用计算、将软件作为服务等技术,具有很大的市场驱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催生的产物。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后我们可以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和物都可通过云计算相联,取得我们所要的云服务,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服务也包含在内。

三、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链

云计算对中国信息化建设的意义重大。一是云计算使IT基础设施架构发生重大变革,从“重量级边缘、轻量级核心”转变为“重量级核心、轻量级边缘”。二是云计算终结了W intel对计算机领域的垄断。三是云计算使“一切都是服务”。四是云计算改变了IT产业的技术架构、市场格局和商业模式,这些新变革有利于中国发挥后发优势,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链,为推进可靠、低成本信息化提供了保障。

自主可控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必要条件,重要信息系统不应采用外国软硬件。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还未充分成熟,市场也未被跨国公司垄断,有利于推广国产云计算技术和解决方案。目前引领云计算的大型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技术成果主要用于支持其自身业务,没有形成通用化的云计算基础软件产品以及各类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不能满足我国大部门、大企业发展基于云计算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建设“私有云”、“混合云”的需求。国产云计算软硬件不但性价比有突出优势,而且能自主可控。基于国产云计算软硬件可以方便地构建大部门、大企业的自主可控的云计算,是摆脱跨国公司控制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切实可行的途径。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已推出了云计算定制化的硬件、操作系统和解决方案,甚至已初步形成云计算产业链。例如,世纪互联、北京云计算基地、上海数据港公司、浪潮……纷纷推出集装箱式数据中心;浪潮公司的云战略重要产品、云海OS在北京发布;中国移动已经建成1000台服务器、5000个CPU Core、3000TB存储规模的“大云”试验室;北京云基地已初步形成云计算产业链等。

四、云计算推进可靠、低成本信息化建设

如果我们的信息化需要全盘依靠外国技术和装备,并由他们提供支持和服务,这样的信息化将是不可靠的、高成本的,不但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本国的相关产业得不到发展,而且还可能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造成数字鸿沟,这样的信息化是不可取的。采用自主可控的国产软硬件和服务是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的关键。包括云计算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政府和重要信息系统中采用中国自主可控的软硬件替换进口软硬件提供了机遇。

云计算对信息化建设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云计算能大大提高IT资源利用率和节约能耗。一般数据中心的CPU利用率只有5%左右,能效比(总能耗/IT设备能)PUE=3,而好的云计算中心的CPU利用率可达60%,PUE达1.1左右。符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绿色IT的要求。

第二,云计算可实现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用户从云计算服务提供者那里可按需获取各种服务(IaaS、PaaS、SaaS),而不再需要一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投资来购买部署计算机硬软件设备和聘用IT人员。一个云计算中心可以为海量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从而不需要建设许多分散的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一拥而上、重复建设现象本身就不符合云计算的目标。

第三,云计算不仅能大大节约信息化成本,而且能够很快地部署计算资源,实现按需分配,按量计费;它是一种灵活的IT服务交付模式,便于发展新业务,从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第四,云计算使物理上分布于广阔地域的计算资源成为一个虚拟的、整合的计算资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使用者不需顾及资源具体的物理实质和管理细节,大大便于运营维护。今后云计算中心可以建在能源便宜、气候寒冷的边远地区,进一步降低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的成本。

第五,云计算有利于采用只有显示和交互功能的瘦客户端,与PC作为信息终端相比,它更安全、更便于管理;云计算能支持丰富的云端设备,有利于移动办公等新业务的开展。

第六,为保障信息安全,可采取私有云提供内部服务,而托公共云提供对公服务(采用混合云方案)。由于云计算能高度整合资源,集中进行管理,虽然云计算也带来很多新的安全问题,但随着这些问题在应用中不断得到解决,最终云计算将有利于信息安全。

第七,我国信息化起步较迟,历史包袱较轻,过渡到云计算的代价较发达国家低,有后发优势。而且我国已有一批企业能够提供构建云计算(包括私有云、公共云、混合云)的核心技术、软硬件装备和服务,依托这些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和服务构建信息系统,能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

总之,教育信息化对提升综合国力有重大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云计算,有利于中国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链,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建设。

(根据现场录音及PPT整理)

猜你喜欢
信息安全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防护策略
高校信息安全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