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坛医院为艾滋病感染者成功摘取罕见肿瘤

2011-10-20 05:3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肠系膜艾滋病腹腔

▲北京地坛医院外科主任穆毅为艾滋病患者进行手术/范明璋 摄

前不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艾滋病感染者小陈成功实施腹膜后巨大肿瘤手术。主刀医师穆毅等医护人员经过5 个小时的拼搏,从小陈身上取出一个直径15 厘米,比一个成年人拳头还要大的肿瘤。术后,小陈恢复良好,手术获得成功。

腹腔内的大血管为肿瘤编织了一个网套

接受手术的小陈来自广西,今年29岁,有HIV(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特殊病史。手术半年前,他感到自己的腹部有个硬块,且随着心脏的波动而上下跳动。小陈到当地医院检查后,诊断结果显示,他肚子里的硬块是极为少见的巨大腹膜后肿瘤。专家明确表示,因为肿瘤位置特殊,且被大的动脉、静脉血管包裹,无法手术。

小陈辗转来到北京地坛医院,地坛医院为小陈施行手术。与术前各地专家预料一致,肿瘤跨骑在腹主动脉之上,下腔静脉受肿瘤压迫,管腔狭窄,腹主动脉发出的腹腔动脉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分别横亘在肿瘤背侧上下缘。肿瘤的下极紧贴双侧肾脏动静脉起始部,肿瘤腹侧上极附着有脾静脉和门静脉主干,肿瘤腹侧右缘附着有肠系膜上静脉。手术难度极大,主刀医生穆毅将其形容为“用腹腔内的大血管为肿瘤编织了一个网套”。穆毅分离覆盖在肿瘤表面的组织和器官后,肿瘤终于显露出其真实面目。肿瘤真实情况比术前预想的更为复杂,除紧紧被腹腔内各主要血管包绕外,更为严重的是,由这些主要血管发出密密麻麻的血管支互相交织成网,包绕着肿瘤。只要轻轻触动肿瘤,就可能造成血管破裂出血,且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已受肿瘤压迫、管腔塌陷,血流变得极为缓慢。

这是我经历过风险最高的手术

手术进行得十分艰难,满布于肿瘤表面的细小血管被一一仔细分离、切断、结扎,随之脾静脉与肿瘤分离,继之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腹腔动脉干和双肾动静脉、下腔静脉分别与肿瘤分离……肿瘤背侧的腹主动脉也通过动脉鞘内分离,逐渐离开肿瘤。肿瘤渐渐被分离出来,而此时,最严峻的挑战出现了。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被肿瘤完全包绕,穿过肿瘤实质,不能与肿瘤实质分离。仅切除已游离的大部分肿瘤,保留包绕肠系膜上动脉的肿瘤组织。虽不伤及肠系膜上动脉,但术后肿瘤会很快复发转移。要完整切除肿瘤,必须一同切除部分肠系膜上动脉,这将造成小肠和大部分结肠的坏死。

面对进退维谷的困境,穆毅探查肿瘤与肠系膜上动脉间的关系后,决定切除部分肠系膜上动脉,并重建肠系膜上动脉,从而完整切除肿瘤。当一个个血管被剥离、切割、再结扎,手术医生的护目镜(为艾滋病感染者进行手术时的必要保护)也一次次被汗水模糊,又被护士擦亮。穆毅全身心地投入手术之中,细细剥离、快速结扎。但他并没有忘记接受手术的患者还是个艾滋病感染者,稍微的闪失划破手套,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经过5 个小时的拼搏,一个直径15 厘米,比一个成年人的拳头还要大的肿瘤被拿下。

“这个手术的难度,比肝移植还要大,也是我经历过的风险最高的手术。”穆毅这样评价这次极为特殊的手术,他说:“如果任其发展,半年后,肿瘤就会压迫血管,患者的生命也就此完结。但患者还年轻,现在艾滋病有了很好的控制方法,拿掉肿瘤后,他的生活质量应该不成问题。”

猜你喜欢
肠系膜艾滋病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 世界艾滋病日》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