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名称相似的中药鉴别

2011-10-20 05:3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性味主治本品

中药中有很多品种名称相似,但其来源、性状、功能主治不同。特别是一些少用或极少用的中药,这些药北京历史上曾经用过,现在很多医生不了解,工作中有时又遇到,容易造成使用和调剂错误,本文将部分品种进行总结,供同行参考。

枣槟榔与马槟榔

枣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未成熟干燥种子。均为栽培。主产于海南、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地。秋季采摘未成熟的果实,除去果皮,晒干。药材以个均匀,完整,体重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性状:本品呈长卵形或类心脏形。表面紫棕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坚硬。断面暗棕色。气微,味微涩。性味:甘、苦、涩。功能与主治:消食、化痰。用于胸膜闷滞、呕吐,解酒。用法与用量:4.5~9g;入汤药或入散剂。

马槟榔别名马牙槟榔,为白花菜科植物马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为野生。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冬季采摘成熟果实,除去果壳及果肉,收集种子,干燥。药材以个大、饱满、种仁色黄白、味甜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去壳取仁。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扁圆形,直径1~2cm。表面棕褐色。外种皮质硬而脆,种仁黄白色,子叶交叉折叠。盘旋卷曲,如蜗牛状。气微,味甜而微涩。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归肝、肺经。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热病咽喉肿痛,疮疡肿毒。用法与用量: 3~9g,嚼细后冷开水送服。

粳米与陈仓米

粳米为禾本科植物稻的干燥种子。均为栽培。全国各地均产。秋季采收,将全株割下,打下果实,除去果壳及种皮,筛去米糠。药材以粒大,饱满,完整,色青白,无杂质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净灰屑,簸去皮壳。性状:本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颗粒状。表面青白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断面白色。气无,味甘。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温中益气。用于补气和胃,长筋骨,壮筋骨。用法与用量:9~15g。

陈仓米别名老米,为禾木科植物稻的干燥种子,库存年久变色者。药材以入库年久,粒大,色黄褐,无杂质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灰屑。性状:本品呈椭圆形,稍扁。表面淡黄褐色,有细纵纹。质坚硬。气无,味甘微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心,脾、胃经。功能与主治:理脾助气,调胃止泻。用于脾虚胃弱,精神不振,烦渴便泻。用法与用量:6~9g。

▲煅赤石脂

糠谷老与红谷子

糠谷老本品为禾本科植物粟感染禾指梗霉,而产生糠秕的干燥果穗。均为栽培。主产于华北、东北、西北,秋季剪下病穗,晒干。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剪成中段。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段状,密生粗长毛。表面淡灰黄色或灰褐色,极少有若干小穗。偶尔中间散生谷粒,质柔软,气无,味淡。性味:咸,微寒。功能与主治:除烦解渴,清热,利水。用于胃热口渴,心烦闷乱,小水不利。用法与用量:9~15g。

红谷子为禾本科植物粟的干燥果实。均为栽培。北方各地均产,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割下全株,剪下穗,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药材以粒饱满,色红黄、无杂质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性状:本品呈类圆球形,直径2mm,上端稍钝圆,下端稍尖。表面红黄色粗糙,有4 条明显凸起的纵棱。质坚,断面白色粉性。无臭,味微甘。性味与归经:甘、咸、凉。归肾、脾、胃经。功能与主治:开胃健脾,除湿解毒。用于脾胃虚弱,胸闷腹胀,腹鸣泄泻,瘾疹不透。用法与用量:15~30g,入汤药或煮粥。

大青盐与光明盐

大青盐别名青盐,为立方晶系湖盐结晶主含氯化钠。主产于青海及内蒙古等地盐湖中。采收后沥尽母液,干燥。药材以色白、结晶整齐、洁净明亮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性状:本品为立方体,八面体或菱形的结晶,白色至灰白色,半透明,具玻璃样光泽,多数颗粒有一至数个小孔洞。质硬,易砸碎,断面光亮。气微,味咸、微涩苦。性味与归经:咸、寒。归心、肾、膀胱经。功能与主治:清热凉血。用于目赤肿痛,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出血。用法与用量:1.5~4.5g。

光明盐别名石盐、水晶盐,为天然的食盐结晶。主产于新疆、青海、四川、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土及杂质。药材以纯净、透明、无杂质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泥土及杂质。用时打碎。性状:本品多呈不规则或长方形块,大小不一,具顺直的解理纹。全体呈无色透明或暗白色,有的微带蓝色,表面常附微量泥土,质坚硬,易砸开,解理呈长方形或碎片,解理面平坦光滑,透明,具玻璃样光泽。无臭,味咸。性味与归经:咸、微甘,寒。归肾经。功能与主治:补肾,清热凉血。用于目赤、肿痛、多泪、头痛等。用法与用量:1~2g;外用适量。

天生黄与硫磺

天生黄本品为含硫温泉处升华凝结于附近岩石上的天然升华硫。主产于云南。全年均可采收。收集后用冷水洗去泥土,再用热水烫7~10 次,然后与香油混合,捞起浮于表面者。药材以纯净、色黄、体轻、无杂质者为佳。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性状:本品呈大小不等的颗粒或碎片状。淡黄色,微有玻璃样光泽。不溶于水,易燃,燃烧时火焰蓝色。气臭特异。性味与归经:酸,温。归胃、脾经。功能与主治:壮阳散寒,通便杀虫。用于阳痿,虚寒泻痢不止,老人寒结便秘、虚喘,外用治疥癣疮毒。用法与用量:1.5~3g,多入丸散,外用适量调敷。储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火。

硫磺别名石硫磺,为自然元素类矿物硫族自然硫,采挖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或用含硫矿物加工制得。主产于山西、陕西、四川、河南、广东等地。全国均可采挖或加工。采得后,加热熔化,除去杂质。倒入模型中、冷后取出。药材以色黄,光亮,质松脆者为佳。炮制:硫磺,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打成小块。制硫磺,取净硫磺块,与豆腐同煮,至豆腐显黑绿色时,取出,漂净,阴干,每100kg 硫磺,用豆腐200kg。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黄色或略呈绿黄色。表面不平坦,呈脂肪光泽,常有多数小孔。用手握紧置于耳旁,可闻轻微的爆裂声。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常呈针状结晶形。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燃烧时易熔融,火焰为蓝色,并有二氧化硫的刺激性臭气。制硫磺,形如硫磺,黄褐色或黄绿色,臭气不明显。性味与归经:酸,温;有毒。归肾、大肠经。功能与主治:外用解毒杀虫疗疮;内服补火助阳通便。外治用于疥癣,秃疮,阴疽恶疮;内服用于阳痿足冷,虚喘冷哮,虚寒便秘。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末油调涂敷患处。内服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注意:孕妇慎服。贮藏:置干燥处,防火。

红粉与红粉底

红粉本品为红氧化汞(HgO)。以水银、火硝、明矾为原料加工而成。产于北京、天津、武汉等地。药材以色红、有光泽者为佳。炮制:以原品入药,用时研成细粉。性状:本品为橙红色片状或粉状结晶,片状的一面光滑略具光泽,另一面较粗糙。粉末橙色。质硬,性脆;无臭;遇光颜色逐渐变深。性味:辛,热;有大毒。功能与主治:拔毒,除脓,去腐,生肌。用于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恶疮,肉暗紫黑,腐肉不去,窦道瘘管,脓水淋漓,久不收口。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与其他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注意:本品有毒,只可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亦不宜久用。贮藏:置干燥处,遮光,密闭。

红粉底别名生药底,来源为生产红粉锅底的残渣。主产于北京、天津、武汉、南京等地。药材以淡黄色,完整者为佳。炮制:原品入药。用时研成细粉。性状:本品呈不规则板块状,厚薄不一。外表面呈乳白色或淡黄色,多数一面平坦,一面呈蜂窝状。气微臭。性味:辛、热;有大毒。功能与主治:化腐生肌。用于皮肤溃烂,压伤,破流脓血。久不收敛,外用。用法与用量:外用适量。研极细粉单用或其它药味配成散剂或制成药捻。储藏:置阴凉干燥处,遮光,密封。专库(柜)保存。注意事项:本品剧毒,只供外用,不可内服。外用不宜持久使用。

白石脂与赤石脂

白石脂本品为含硅酸盐类矿物。主产于山西、河南、江苏等地。全年均可采挖。采得后,选择白色滑腻的块状体,除去杂质。药材以色白、细腻、无杂质者为佳。炮制:白石脂,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石块,打成碎块。醋白石脂,取净白石脂,碾成细粉,用醋调匀,搓条切中段或制成饼,晒干,置容器中,以武火加热,煅至红透,取出,放凉,每白石脂100kg,用醋25kg。性状:白石脂为不规则碎块。色白细腻吸湿性强,有黏性与土腥气。醋白石脂为不规则的段状或饼状。表面黄棕色、质坚硬,微有醋酸气。性味与归经:甘、酸、平。归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涩肠止血。用于久泻,久痢,崩漏带下,遗精。醋白石脂、增强收敛、提高止带止血之效。用法与用量:9~12g。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患处,或入丸散用。

赤石脂本品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要化学成份为含水硅酸铝 [Al4(Si4O10) (OH)8·4H2O]。采挖后,除去杂质。炮制:赤石脂,除去杂质,打碎或研细粉。煅赤石脂,取赤石脂细粉,用醋调匀,搓条或捏成小饼状,切段,干燥,明煅法煅至红透。用时捣碎。性状:赤石脂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粉红色、红色至紫红色,或有红白相间的花纹。质软,易碎,断面有的具蜡样光泽。吸水性强。具黏土气,味淡,嚼之无沙粒感。煅赤石脂段状或小饼状,表面青砖色或红棕色,质硬,吸水性强用舌舔之黏舌。性味与归经:甘、酸、涩,温。归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涩肠,止血,生肌敛疮。用于久泻久痢,大便出血,崩漏带下;外治疮疡不敛,湿疹脓水浸淫。用法与用量:9~12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注意:不宜与肉桂同用。

猜你喜欢
性味主治本品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佛医方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从“肺主治节”论治COPD肺血管重构
主治医的中国梦
浅析经方中厚朴的主治特点
盗汗病治疗药物性味归经频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