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皮与肉桂的鉴别

2011-10-20 05:31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全缘先端桂皮

▲肉桂

桂皮为常用中药,其原植物比较复杂,约有十余种,均为樟科樟属植物。肉桂仅有一种,现将桂皮和肉桂两种中药作比较。

来源、产地及植物形态

桂皮为樟科植物天竺桂、阴香和川桂的干燥树皮,主产于福建、浙江、贵州、云南等地。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

天竺桂常绿乔木,高达17m。树皮灰褐色,有香气。单叶近对生,近枝梢处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或椭圆形,长9~12cm,宽3~5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稍淡;具离基3 出脉;花小,两性,基部筒状,花被6 裂;发育雄蕊9;雌蕊1。果实长圆形,暗紫色,果托浅杯状。花期4~5 月。果熟期7~9 月。

阴香常绿乔木,高达20m。小枝赤褐色,无毛。叶近于对生或互生,革质,卵形或长椭圆形,长6~10cm,宽2~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两面均无毛,具离基3 出脉;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绿白色,花被6;能育雄蕊9;雌蕊1。果实卵球形,果托先端平截。花期5~6 月。果期7~8 月。

川桂常绿高大乔木。枝紫灰褐色,光滑。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卵形至长卵形,长8~15cm,宽3~5cm,先端渐尖,全缘,上面绿色,无毛,下面微被白粉,幼时有白色绢状毛,后渐脱落;具离基3 出脉;花小,白色,呈圆锥花序或聚伞状排列;花被6 裂,内外皆疏生绢状细毛;雄蕊与雌蕊均与前种相似。果实卵球形,果托先端平截。花期5~6 月。果期7~10 月。

肉桂常绿乔木,高12~17m。树皮灰褐色,芳香,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疏被细柔毛;具离基3 出脉。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花小,两性;花被裂片6;发育雄蕊9,子房椭圆形,花柱与子房几等长。果实椭圆形,果托浅杯状。花期5~7 月。果期10~12 月。

性状鉴别及功能主治

桂皮,以皮薄、呈卷筒状,香气浓郁者为佳。天竺桂皮,树皮为筒状或不整齐块片,大小不等,一般长30~60cm,厚2~4mm。外皮灰褐色,密生不明显的小皮孔或有灰白色花斑;内表面红棕色或灰红色,光滑,有不明显的细纵纹,指甲刻划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气清香而凉略似樟脑,味微甜、辛。阴香,树皮为槽状或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厚3mm。外皮棕灰色,粗糙,有圆形突起的皮孔和灰白色地衣斑;内表面棕色,平滑。质坚。断面内层裂片状。气香,味微甘涩。川桂皮,为不规则块片,厚1~3mm。外皮褐色或棕褐色,粗糙,皮孔呈点状或椭圆形突起,或有灰棕色花斑;内表面灰棕色或棕色。质硬,断面浅棕色或棕色。香气弱,微有樟脑气,味辛凉、微辣。

肉桂,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和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皱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 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桂皮,温脾胃,暖肝肾,祛寒止痛,散瘀消肿。主治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腰膝酸冷,寒疝腹痛,寒湿痹痛,瘀滞痛经,血痢,肠风,跌打肿痛。

肉桂,补火助阳,引火归源,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闭经、痛经等症。

猜你喜欢
全缘先端桂皮
封面照片说明
钩藤花
全缘琴叶榕扦插育苗的影响因素分析
先端帽辅助在结肠镜操作中的应用分析
桂皮多酚的提取及稳定性研究
天名精药材鉴别要点
西藏兰科一新纪录种
——长爪厚唇兰*
HPLC法测定桂皮中的cinnamtannin D-1和cinnamtannin B-1
桂皮水除口臭
桂皮水除口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