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反弹琵琶”探索立体开发式扶贫

2011-10-23 00:33文叶飞黄前生肖云华
当代贵州 2011年11期
关键词:松桃全县农民

■ 文/本刊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黄前生 肖云华

松桃:“反弹琵琶”探索立体开发式扶贫

■ 文/本刊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黄前生 肖云华

立足县情,松桃提出并实施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镇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经过十年的努力,松桃正逐步摆脱主要依靠外界“输血式”扶贫的模式,积极创造、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帮助贫困人口脱贫并逐步走上致富路。

近年来,松桃举全县之力,大力扶持发展项目覆盖面广、受益农户多、增收效益好的种养业,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图为黄板乡妙湾村500亩百合种植基他。(黄前生/摄)

“入股互助社,贷款就像取自家的存款一样方便,可多次使用,随借随还,这对我这样缺乏资金的养殖户来说帮助太大了。”松桃苗族自治县太平乡石榴村的养殖户龙文辉高兴地说。

为了解决村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使农民增收,该县太平乡石榴村率先成立了“农村扶贫互助社”。互助社的互助资金由财政扶贫资金、村民自愿交纳的互助金和捐赠资金三部分构成,互助资金在扶贫村内封闭运行,有借有还,周转使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目前,该村在互助社已发展社员近百名,发展专业养殖户20多户,年人均增收500多元,成为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土银行”。

这是松桃县积极创新,整合资源,组装项目,探索立体开发式扶贫工作的生动写照。

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有效实践

“多年来,我们通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突出重点,狠抓项目;突破难点,整村推进等三项措施促使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可以说,三个强有力措施是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减贫任务完成的重要保证。”谈到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县委书记龙海认为,必须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稳定脱贫为出发点,整合资源,突出产业开发;大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生态居住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站在科技扶贫种草养畜项目区盘石镇巴茅村的山顶,风吹草动,草香扑鼻,放眼望去,一片翠绿。绿毯般的山坡上,一栋栋标准化的圈舍里养着成群的山羊、莱芜猪、野猪、美国七彩山鸡、英国贵妃鸡、珍珠鸡……这些既是当地农民致富的希望,也是该县科技扶贫整合资金、高标准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的一个缩影。然而,谁能想到,就在数年前,这片上万亩的群山,还是杂草丛生、甚至是石漠化严重的不毛之地。

经过10年来的努力,如今的松桃正逐步摆脱主要依靠外界“输血式”扶贫的模式,积极创造、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在确保贫困人口脱贫的同时,更确保了温饱成果的巩固。

松桃地处武陵山区腹地喀斯特岩溶地貌的典型地区。200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25万吨,人均吃粮380公斤,人均收入1214元,是新阶段国家59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有23个乡(镇)和321个村被列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面对着勤劳而贫困的群众,面对着贫瘠的大山,历届松桃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无不心急如焚,一次次的开会讨论,一次次的现场调研……贫困的突破口究竟在哪里?

10年来,该县针对实际,破旧立新,切实转变观念,提出并实施了“农业稳县、工业富县、城镇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进程。扶贫开发工作以重点乡(镇)、重点村为主战场,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中心,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为重点,以“整村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产业化扶贫”为切入点,举全县之力,全面掀起扶贫攻坚热潮。十年来,全县共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58亿元,实施项目1848个,项目覆盖全县28个乡镇,农村受益人口累计达到60万人,累计解决9.04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县乡村公路里程由2000年末675公里增加到1l80公里。从2001年至今共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460.12万元,改变了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落后面貌。

近年来,该县全面启动实施以“整村推进”为“一体”,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为“两翼”的 “一体两翼”扶贫战略,奏响“山水经济”乐章,基本解决了群众增收难、行路难、生态能源开发利用等问题,凸现了综合效益。让全县50多万农村人口从中受益,确保了贫困地区农民快速脱贫致富。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965元。

今年1月8日,省扶贫办检查组分别深入到松桃自治县九江、正大、盘信等乡镇检查扶贫开发工作情况。对松桃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该县扶贫开发力度大,扶贫开发措施落实到位,乡村扶贫项目实施大见成效。

扶贫开发成果照暖苗岭乡村

“为加快松桃扶贫开发步伐,促使贫困农户稳步脱贫,我们始终坚持‘三个有机结合’(全面推进,把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产业升级,把扶贫开发与县域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缩小差距,把扶贫开发与构建和谐社会有机地结合),‘三个有机结合’不失为一条促农快速致富的有效捷径。”县委副书记、县长叶德恩认为。

前不久,平头乡平大村极贫户梁方领到县畜牧局无偿提供的50头优良仔猪后,感动得热泪盈眶。该县对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出栏的仔猪实行保价补贴,对农村贫困户无偿送猪扶贫,既激发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培育良种母猪的积极性,同时又使全县94个村的4128户极贫户无偿获得11729头仔猪救助扶贫。此外,该县还对全县养殖户无偿配送优质牧草种,极大地推进了生态畜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据统计,2008年以来,该县为打好基地建设攻坚战,扶持生态畜牧业的各项惠农资金达5000多万元。

3月25日,坐落在松江河畔的松桃县蓼皋镇决基坪的村民组格外忙碌。因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惠及,村民们修通了通组道路,硬化了寨子中的连户路,从此告别了肩挑背驮的历史。记者看到,一条条长水泥路贯穿寨子,路面整洁。有多个出口通往干线公路,3.5至4米宽的路基可以通行农用车。

副县长曾杰告诉记者:“我们在开展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并不把它作为一个单一的项目加以实施,而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背景下,将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合力破解‘三农’问题。”

走进苗乡松桃,一项项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一幢幢漂亮的农民新居、一个个干净整洁的自然村落、一张张洋溢幸福的笑脸,构成了农村美丽的新景象!

近年来,松桃在开展扶贫开发项目实施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百里苗岭中构筑起生态画廊、绿色银行,发展药材、养殖、蔬菜、乡村旅游等多种农业发展模式,打牢“富”的基础。同时,创造性地开展“六进农家”创建活动美化山乡,令越来越多的山区农民住上富有湘黔民族传统建筑风格特点——“小青瓦、白粉墙、雕花窗、转楼阁”的民居。庭院干净整洁、家里窗明几净。公路通到寨子,水泥路连到每家每户。“万村书库”、“农民文化家园”、“农家书屋”的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远程教育、“电视进万家”等工程实施,让农民“学”有条件。各种文艺宣传队伍常年活跃在农村,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随之改变的是邻里和睦的多了、发生纠纷的少了。农民群众植树、种花、清垃圾、治环境,昔日“脏乱差”的村寨变成了村容整洁的新农村。农村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农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触动了新农村建设农民的兴奋点。

扶贫开发工作的全力推进,犹如一阵春风吹拂苗乡大地。“平安村寨”、“和谐家庭户”、“科技示范户”像花朵一样次第开放,美丽迷人。

多年来,松桃突破资金“瓶颈”,集中力量打造配套协调、高效可靠的立体扶贫开发支撑体系,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经济发展网络顺势铺就,成为68万松桃人凝心聚力谋发展的重大科学实践。

采访手记 〉〉

当我们走进今天的松桃,跃入眼帘的是碧水连天的松江河,花草繁茂的民居院落,新家园建设也是有声有色。

解读松桃扶贫开发的成功路径,记者发现,这背后是松桃各级领导干部发扬“5+2”、“黑加白”、三情三苦精神(豪情创业、激情干事、热情服务,领导苦抓、干部苦帮、群众苦干)的艰辛付出。在扶贫攻坚的号角声中,全县上下“穷尽一切为治贫”,实现了“人进贫退”。其展现出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令人感慨。松桃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两欠”程度很深,但松桃人却反弹琵琶,化不利为神奇,把不利当做“优势资源”去开发,抒写了一出出得意之笔。一届届松桃决策层以另一种视角去解读扶贫攻坚:扶贫攻坚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以智慧和汗水、以百折不饶的精神,把扶贫攻坚作为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来抓好,才能组合好一个个自然音符,演奏成一曲奇美、诗意的交响。

曾经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被松桃人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景观。每一个项目的成功,无不闪耀着松桃人“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而这一切将力推松桃改变在贵州发展版图上的地位。

(编辑/黄莎莎)

猜你喜欢
松桃全县农民
发现非遗之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铜仁市委离退局组织退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
铜仁市委离退局调研员罗用娉一行到松桃调研指导工作
松桃县委离退局看望易地安置离休干部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