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吴月红

2011-10-23 00:33尹辉
当代贵州 2011年9期
关键词:正安县采石场福建

■ 文/本刊记者 尹辉

“农民工”吴月红

■ 文/本刊记者 尹辉

现在的吴月红有个“梦”,希望把自己的建筑、建材企业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贯通产业链的集团公司”。而16年前,他“不过是觉得务农很难发家,想出去闯荡一番。”

“拼”出来的天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民工”称呼逐渐兴起。“民工潮”、“春运”、“治安”成为珠三角乃至全国的热门话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年轻的吴月红1994年也登上了去往福建的客车,开始了自己的“农民工”生涯。

吴月红的老家在遵义市正安县小雅镇,这是一个在正安这样的贫困县里比较贫穷和偏僻的乡镇。

初中毕业后,吴月红开始在家务农。“做了几年的农活,感觉这样下去别说赚钱盖房子、娶老婆,就连‘吃饭’都是个问题。”他告诉记者,那时候听说正安一些人开始到福建等地打工,赚到的钱比务农要多得多。年轻的心难耐这样的诱惑,于是他大胆地踏上了去往福建的征程。

初到福建,和很多的农民工一样,吴月红由于不懂技术,文化程度也不高,根本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只能在建筑工地上做最苦最累的小工。“到福建的第一份工作,是老乡介绍的,在一个建筑工地抬沙。一进去,就遇到工地赶工期,三天三夜连续加班,实在困得不行也就是在工地旁的草地上眯一会儿,根本没有精力想别的。”吴月红说。

慢慢的,吴月红悟出点门道来,如果没有一技之长和过硬的本领,打工也很难赚得比较高的收入。于是,打工两年后的吴月红又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北上河南学武。

现在,吴月红(左一)大部分时间都会待在正安,忙于他的吴氏公司。(吴国江供图)

“其实也是在打工过程中受了一些欺负,想学武防身,保护自己。”吴月红笑着说,“没想到这个大胆的决定居然还走对了。”在武术学校学了4年,临近毕业的时候,他被到学校挑人的老板看中,于是,吴月红再次回到了福建福州。

凭着从小受父母熏陶养成的不怕吃苦、永不服输的性格,凭着农村孩子朴实厚道的品质,凭着多年来在外闯荡积累下的经验,吴月红的第二段打工生涯逐渐顺风顺水。老板对他非常赏识,甚至让他帮助管理公司,并逐渐将一些小的项目交给他独立运作。从小项目到大项目,从帮助老板干到独立承包出来干,吴月红项目越做越多,越做越大。

事实上,在正安人看来,正安的第一代农民工,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正安县组织300‘娘子军’南下广东番禺务工,开创了贵州省有领导、有规模、有组织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富余劳动力的先河。此后,正安的‘外出打工潮’就一直没有断过。”

经过20余年,正安县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数量已达18万。千千万万个的“吴月红”走出家门,出县、跨省,想要“致富”,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如吴月红这样较早走出去的农民工中很多人,就象刚恢复高考之时的“老三届”大学生,凭着较多的积累,已经开始在不同的行业崭露头角。

返乡,“农民工”的再次创业之旅

在正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出去,开始自己的农民工生涯;但也有越来越多返回家乡,开创自己的新事业。据不完全统计,正安县返乡农民工中自主创业达2150人,其中,创办企业41家,个体工商户1250户,养殖大户475户,种植大户310户。注册资金总额达2亿多元,缴纳税费1100万元,带动就业6500多人……

吴月红再次“赶潮”,成为返乡创业潮中的一员。

2007年,家乡正安开始筹备首届农民工节。县委书记韦圣福亲自带队到福建等正安农民工较多的地区考察,号召正安农民工返乡创业。听过韦圣福的介绍后,吴月红开始产生返乡投资的念头。

2008年,吴月红经过实地考察后,选择了熟悉的建筑建材行业,首先投资300万元创办了凤仪镇山峰村国均采石场。在他的眼里,现在沿海那边受金融风暴的影响,企业开工不足,农民工的工资降得厉害,有的降到60%,一个月只有几百块,不愿做就走人。“我现在投资的项目不求高额的利润,只要能正常运转就心满意足,作为正安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带动更多的人回来投资,解决更多的农民工在当地就业,为本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今,国均采石场已经初具规模。据吴月红介绍,他现在招收的返乡农民工有30多人,当地民工有50多人,每天运砂的车子有七八十辆,等全部生产线上齐后,预计可以解决200多人的就业。现在每个工人的收入每天都在40元以上。“这样的收入其实与乡友们出去打工差不多了。”他说。

在吴月红的带动下,现在已有4位农民工加入到了他的创业行动中。一位也是从福建返乡的小雅民工告诉记者,“虽然在外面干找钱容易些,但总觉得回到正安才踏实,毕竟我是正安人嘛,终归是要回来的。”

正安本地对于“返乡创业潮”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正安人看来,农民工返乡创业在促进城镇经济和城镇化的同时,又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为农民就业和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使农民就地就近进入二三产业;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发了农村的人力资源,造就了一大批新型产业工人,塑造了一批新型农民,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

“现在很多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了。”吴月红略显骄傲地说,初步估算,一名返乡创业人员每兴办一个企业可以带动3个以上劳动力就业。

“吴月红们”的冲击

2009年,吴月红成为正安县“返乡创业十佳个人”。在2010年5月举行的中国·正安第二届农民工节上,吴月红当众捐出了10万元。“我希望这些钱能用来帮助乡村里贫困的学生们。”他说。

吴月红希望能今后扎根正安,在本地实现自己更大的发展,为本地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现在虽然还是两边跑,但更多是待在正安。”吴月红说,在正安的总投资接近2000万,将逐渐成为自己未来事业的核心。虽然,他在福建还有自己的贸易公司,以及四家颇具规模的超市。

他的目标是在正安投资最终形成集建材生产、销售为一体大型建筑企业,规范正安建材市场,兴建建材一条街。

从2009年5月份创办国均采石场到现在,吴月红又通过合股、并购等方式陆续“整编”了正安本地数家采石场。目前正在对这些采石场进行整顿和生产线改造,整顿完毕后将关闭2家采石场,重点发展3家采石场。此外,新型节能砖厂也正在紧张的建设中。吴月红说,等采石场和砖厂投产正常运转以后将着手建设搅拌站。

吴月红现在很匆忙,既要每天到工地检查督促进度,又要忙着办理各种手续,现在已经完成了吴氏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接着将以该公司为母体,在旗下分别注册采石场、砖厂、搅拌站等多个实体。忙的原因还在于,一些相关手续的办理让吴月红有些头疼。在吴月红看来,农民工创业有激情、有干劲,却缺乏社会资源及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真希望我们这里也能象发达地区一样,给予农民工创业更多的支持,给农民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环境”。他希望,自己能为这种环境的改善尽一份力。

如今,吴月红已经成为正安县的“招商顾问”。“我把好多生意上的朋友都带过来投资了。”他说。

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不但带回了资金、技术和市场信息,更带回了都市文明和现代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等……“吴月红们”不但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更在冲击和改变着这片土地。

对话吴月红

记者:外出打工对你以及像你这样的农民工有什么样的意义?

吴月红:可以说,打工使农民从贫困山区走进了繁华的大都市,从“田间”跨入了“车间”,大大地缩短了城乡差距,走上了“一人务工,全家脱贫”之路。不仅如此,打工还成了农民工的“免费大学”,学到的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隐形资产。

记者:为什么要回来创业呢?

吴月红:叶落归根,我是正安人嘛,终归是要回来的。再说,现在贵州的发展正在“加速”,有很多机会是沿海发达城市所没有的。

记者:在你身边,像你这样的外出打工后又回乡创业的人多吗?

吴月红: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通过在外打工多年,逐渐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和资金,看到家乡有好的项目,或好的市场前景,就选择回来了。毕竟,这里是我们的家乡嘛。更普遍的情况是,现在很多人开始选择回到家乡,就近打工。一方面,就近打工可以照顾家里;另一方面,工资报酬的差距逐渐在缩小,刨除掉一些在外的开销,差距就更小了。

记者:农民工创业主要存在哪些困难?

吴月红:首先是资金的困难。很多农民工虽然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但要凭自有资金实现创业,很多都存在资金缺口。而且,现在贷款也不是很容易。另外的困难就是“大环境的配套政策”,很多时间、精力都花在了跑证、批文上。好在政府出台了优惠政策,在资金、政策上给予了很多支持和优惠,相信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编辑/尹辉)

猜你喜欢
正安县采石场福建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废弃采石场华丽变身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采石场大变身
那个梦
Dyeing a “Blue Lagoon”black
福建艺术战“疫”
正安县“三变”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及打算
正安县银杏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正安县召开2016年全县老干部、老年教育暨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