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测评

2011-10-24 07:45殷克东李兴东
统计与决策 2011年3期
关键词:经济总量省市实力

殷克东,李兴东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我国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测评

殷克东,李兴东

(中国海洋大学 经济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文章通过构建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模型测评;采用Kendall方法对4种测评方法的结果进行了一致性检验和梯度划分,综合4钟方法得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排名;针对海洋经济的3个构成因素进行了要素分析,最后对我国沿海11省市6年间海洋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动态分析,为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海洋经济;指标体系;模型测评;Kendall检验;梯度划分;要素分析

0 引言

随着国人对海洋经济发展重要性认识的深入,海洋经济研究成果开始不断涌现。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正处在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上。由于沿海省市综合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海洋经济发展历程和特点的不同,各省市的海洋经济呈现明显的强弱之分。我国沿海的省市从北到南包括辽宁省、河北省、天津市、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要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就必须对我国区域海洋经济进行比较。目前,关于海洋经济的研究还未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脉络,有关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测评研究则很少,尤其是定量分析方面。

国内学者在综合评价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并且成功地应用到了陆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测评研究中,这些成果为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1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概念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包括海洋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海洋科技等诸多子系统实力之和。狭义的海洋经济实力有狭义则仅仅指除去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海洋科技等因子之后的海洋经济的实力,它主要体现在所以海洋产业和海洋相关产业的经济实力之和上。洋经济综合实力主要指狭义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

描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经济主要从其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三个角度考察。所以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就是反应考察对象的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三者之和的指标。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主要是从总体规模上考察海洋经济的发展状况,衡量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强弱。从更科学的意义上讲,海洋经济综合实力不单指海洋经济现在已经达到的发展状况和发展水平,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注重其与未来海洋经济应该达到的综合实力以及能够达到的经济实力的对比与预测。

1.2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

借鉴陆域经济实力指标,从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三个角度设立我国海洋经济实力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模型

2.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我们通过查阅相关的海洋年鉴、统计公报、各省(市)海洋管理结构以及相关的海洋经济信息网站公布的数据,计算了2002~2007年我国沿海11个省(市)关于以上各个指标的数据,通过科学的数学方法计算出每个省(市)每个指标各年份的值。

由于本文的原始数据通过收集计算获得,而原始数据的属性不同以及单位不同或者大小差别较大,所以还不能直接应用方法进行测评。我们应用数据处理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即首先确定各评价指标数据的类型,然后对数据进行非量纲化处理,最后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指标的数据值变换到[0,1]区间上去。

表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表

在本文研究中我们选用线性变换法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若向量指标为效益型指标,则采用此变换方法:Zij=(yij-

在我们的问题研究中,我们认定海洋产业霍夫曼系数和海洋产业结构变化值指数为成本型指标,其他指标都为效益型。

2.2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模型的选择和构建

由于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涉及众多指标,因此需要将反映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多种指标加以汇总,得到一个综合指标,以反映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情况,即多指标综合评价。目前,多指标综合评价法主要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ANP方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神经网络评价,基于小波网络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灰色关联评价法等。充分考虑数据特征,经过对比尝试,文章选用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灰色关联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四种评价方法分别确定权重,对沿海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比较,并通过Kendall一致性检验法验证所得测评结果的一致性,最终确定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梯度划分。

2.3 四种方法模型的测评结果

我们分别运用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以及主成份分析方法使用MATLAB软件对我国沿海11个省(市)2002~2007年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建立模型进行了评价,计算出各年每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得分。

2.3.1 基于熵权法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熵权法评价方法可以理解为概率论中的期望。其求解步骤如下:

(1)数据无量纲化,得 zij,i=1,2,…,m;j=1,2,…n

(2)确定各指标的权系数 Wj,j=1,2,…,n

表2 基于熵权法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排序结果

表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海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排序结果

根据指标Ci的大小比较方案i(i=1,2,…,m)的优劣。对标准化数据应用加权和的评价方法,计算结果如表2。

基于熵权法的评价方法:由于加权和的理论十分简单,其评价过程也很简单,基本上在评价过程中没有引入别的评价信息,而是完全反映了权重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由于只考虑到了熵权法的权重对最后评价结果的影响,因此加权和评价的结果就是仅仅来自于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数据,具有完全的客观性。

同时,对比各指标最终所得的权重,可看出其差别不是很大,通常认为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各省市之间数据差异并不大,因此所得到的权重反而较小,这与实际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是作为一种完全客观的测评方法,熵权法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3.2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评价

我们对标准化后的平均数值的数据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评价方法,对于加权的灰色关联分析,权值的确定方法也有多种,如简单的变异系数法确定权重、熵权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等。本文只列出熵权法确定权重后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测评结果见表3。由于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指标的样本数据样本空间较小,灰色关联度方法正好可以弥补样本空间小的劣势,因此,灰色关联度的评价结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最适合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方法。

2.3.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纯主观的测评方法,本文作者将指标体系整理成专家意见调查表,征求海洋领域专家的意见,共收回有效调查表12份。对于专家反馈回的意见,本文采用几何平均的方法整理专家意见,通过层次分析法步骤,最终确定各三级指标权重。最终的层次分析法排名结果见表4。

表4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排序结果

表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结果

2.3.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我们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我们设置的累计贡献度大于等于90%。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评价方法:由于主成分分析不需要权重,其评价过程具有非权重的特点,因此,主成分分析的评价结果与我们在设立评价指标体系中确定的权重没有关系。同时,主成分分析的过程中,由于只是对数据样本进行的分析,对所有评价指标的线性化拟合,因此,评价结果90%以上地反映了样本空间的所有信息,具有完全的客观性。评价结果如表5。

2.4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测评

在前面,我们已经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我们选定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测评结果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但是这些方法所测评的排名结果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仅采用一种方法未免有些偏颇,理想的方法是综合应用几种方法。我们采用KENDALL一致性检验法对四种方法的评价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如果排序结果具有一致性,则说明四种方法结果基本一致。此时可以将四种方法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求标准得分之和,最后按标准得分之和进行排序,即得最后评价结果。

按照上述步骤对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的测评结果排名进行KENDALL一致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6所示。

检验结果显示在概率保证度为99.5%的情况下熵权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这四种方法四种排序结果具有一致性,可以将这四种测评排序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

表7 2002-2007年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综合排名

将各方法得分进行Z-score标准化处理,然后求标准得分之和,最后按标准得分之和进行排序,得到最后评价结果如表7所示。

3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分析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由三大方面要素构成,这三大要素分别是海洋经济总量实力、海洋经济结构合理性实力、海洋经济推动力实力。每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都是由上述三个方面的实力的综合,所以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综合实力的研究就必须对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各方面的实力进行比较分析。以下我们将从海洋经济总量、海洋经济结构和海洋经济推动力三块来实证分析各沿海省市的实力状况。

3.1 海洋经济总量分析

海洋经济总量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判断一个省市海洋经济实力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而又直观的指标。为了研究问题的简化,我们采用熵值法分别对2002~2007年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总量实力进行一个测评。测评结果如表8所示。表8很好体现了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总量实力的强弱。

通过以上海洋经济总量的测评我们认为从海洋经济总量角度,我国沿海省市可以划分为如表9的梯队。

我们以2007年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总量指标数据为依据,运用MATLAB软件对11个沿海省市做欧式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分析如图1所示。

从沿海11省市海洋经济总量的聚类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河北和广西、江苏和浙江、山东和广东在海洋经济总量的各个指标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但我们从图中也可以发现,海南省的情况比较特殊,同时也说明聚类分析图不能完全的反应沿海11省市在海洋经济总量方面的发展相似性。

3.2 海洋经济结构分析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变。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下面我们对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结构做实证分析,我们以设定的海洋经济结构指标数据对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结构实力运用熵值法测评结果如表10所示。

表6 2002-2007年实证分析结果的Kendall一致性检验

表8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总量实力测评排序表表

表9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总量梯队划分

表10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结构实力测评

表11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结构梯队划分

3.3 海洋经济推动力分析

和上面两类因素分析方法一样,我们以海洋经济推动力指标数据对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推动力做一实证分析。熵值法测评结果如表12所示。

表12的测评结果客观了体现了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推动力实力的状况,各个省市海洋经济推动力得分和排名在2002~2007年六年间变动不大,我们就以2007年各省市海洋经济推动力指标数据做欧式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见图4。

通过对海洋经济推动力的研究我们认为从海洋经济推动力角度,我国沿海省市可以划分为如表13的梯队。

通过以上对海洋经济结构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各省市各年的海洋产业结构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认为基本上按照海洋经济结构优化程度,可以把我国沿海省划分成三个梯队(见表 11)。

我们以2007年的数据做欧式距离法系统聚类分析,见图2。

结合2007年沿海省市海洋产业的产业结构图,分析各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结构合理性(见图3)。

从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和天津两个直辖市产业结够有很大的优势,第一产业占比很小,海洋产业结构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河北省海洋产业结构测评得分一直处于中上游,这与其海洋经济总量形成强烈反差,这主要是由于河北省海洋第一产业占比较小,而海洋工业和海洋交通运输和海洋旅游业则得到一定的发展。广西、海南、福建和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还处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比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很多,广西和海南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福建省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制约,海洋工业发展缓慢,过多的致力于海洋渔业的发展,这对其海洋经济实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其他省份海洋经济结构优化程度居于上述两集团之间。

4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评价

我们已经通过使用不同的方法对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行了一个横向的研究分析,但是仅仅研究各省市间的海洋经济实力差异还不能完全定位每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状况,我们还必须对11省市的海洋经济实力进行一个纵向比较研究,研究每个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2002~2007年的变化情况,进而找出决定海洋经济实力变化的要素,再通过要素分析各个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和问题。

结合横向研究的成果,比较分析2002~2007年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变化,见表14。

为了更好的比较各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弱 ,我们综合所有的测评结果对2002~2007年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进行梯队划分,见表15。

表15很好的展示了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2002~2007年的变化状况,我们看到有的省份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十分稳定,像上海市和广东省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始终处于第一集团,而河北和广西则一直处于最后一集团中。我们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对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进行了测评。研究发现我国沿海省市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整体上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但是不同的地区发展的速度迥异。综合分析最近五年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变化状况,我们按照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弱把沿海省市的划分成以下梯队:

表12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推动力实力测评

表13 沿海省市海洋经济推动力梯队划分

表14 2002-2007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综合测评排名

第一梯队包括上海、广东、天津。2002~2007年,上海和广东的测评得分一直很高。尤其是上海,各种方法测评的最终得分结果,上海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得分总是高出其他省市一大截。广东和上海海洋经济实力相对于其他省市的强大优势主要受益于其陆域经济的带动。上海市和广大省经济总体实力分别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占据龙头地位,陆域经济对海洋经济具有强大的支撑力和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对陆域经济有着较强的依附性。所以上海、广东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在所有沿海省(市)中理应处于第一集团。天津作为另一个沿海的直辖市,经济整体实力尽管不及上海,但是相对于全国其他省(市)还是占优,就近几年,天津的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海洋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从2005年开始就一直稳居第一阶梯。

第二梯队包括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和海南。处于第二梯队的这六个省份6年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排名具有一定的波动性。2002~2007年间,六个省份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都有显著的提高,但比起第一阶梯的上海、广东和天津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比起第三阶梯的河北和广西来说,有具有一定的优势。山东、浙江和江苏比辽宁、福建和海南有相对的优势,名次的排序上稍稍靠前,但我们仍然把这6个省份归于第二阶梯。第二阶梯的省份虽然在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方面有所差距,各年的排名也都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上都处于海洋经济的高速发展腾飞阶段,把他们归于第二阶梯有一定的合理性。

第三梯队包括河北和广西。研究结果显示河北和广西省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得分始终处于所有省(市)的最末端。河北省陆域经济其实在全国处于中上游,但是由于对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视不够,投入不大,产业结构制约,腹地经济对海洋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强,海洋经济发展整体规划相对滞后等原因,使得其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很弱。广西省的海洋经济尚处于自我发展状态的初级阶段,海洋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层次低。所以河北和广西的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最弱。这两个省份应该尽快加强在海洋经济方面的开发和发展,制定海洋经济发展方面的规划,争取早日追赶上沿海的其他省份。

表15 2002-2007年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梯队划分

[1]蒋铁民.中国海洋经济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1982.

[2]张耀光.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特点与今后发展重点探讨[J].海洋技术,1995,(4).

[3]赵伊川,栗维新,杜艳艳.葫芦岛市海洋经济发展SWOT分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4]李佩瑾,奕维新.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初步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

[5]昌军,王广凤.海洋经济价值内涵及其评价的框架结构[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6]刘明.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经济与管理2008,(3).

[7]朱孔来.省(市、区)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测评指标体系与方法的研究[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6,(4).

[8]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

[9]张丽,郭丕斌.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山西省各城市经济综合实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6,(6).

[10]吴振华,钟城,赖景生.湖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主成分分析[J].价格月刊,2008,(3).

[11]徐质斌,牛福增.海洋经济学教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12]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亦 民)

F224

A

1002-6487(2011)03-0085-05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08BJY006)

殷克东(1965-),男,山东临沂人,教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数量分析,管理科学与工程。

李兴东(1986-),男,山东博兴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理金融。

猜你喜欢
经济总量省市实力
中国经济总量突破百万亿元意味着什么
实力抢镜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省际经济总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