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吨的沉淀

2011-10-26 07:58侯瑞宁
中国石油石化 2011年7期
关键词:胜利油田胜利勘探

■文/本刊记者 侯瑞宁

10亿吨的沉淀

■文/本刊记者 侯瑞宁

在10亿吨原油产量的积累过程中,胜利油田沉淀出了一笔丰厚的财富:独有的理论、先进的技术、精细化的管理、高素质的队伍和胜利精神。

◎“人拉肩扛”的场景在胜利人手中重新上演。摄影/张广虎

10亿吨原油产量,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一笔丰厚的积淀。

其间,胜利油田积淀出了怎样的财富,为今后的奋进又积蓄了怎样的力量?

为了寻找问题的答案,阳春三月,记者来到了位于黄河之畔、渤海之滨的胜利油田,见证原油产量突破10亿吨的历史前夜。

理论创新锐意行

在贴满地质勘探形势图的办公室里,记者见到了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永诗。他用电子笔熟练地指着黄河入海口那块隆起与坳陷,不同深浅的红色将那里分成一个个不规则的小格子,世界上三分之二的油藏类型在这里都可以找到。

经过多年高速高效勘探开发,到了“十五”期间,胜利油田的“肥肉”基本发现完毕,资源储量不能满足开发需要。尽管每年依然上报探明储量1亿吨,但是储量块数越来越多、储量规模越来越小、储量品位越来越差。

“原来1亿吨储量只要几个区块就可以完成,现在则需要几十块甚至上百个区块。”王永诗这样说道。最艰难的2000年,油田平均每个单块探明储量仅为116万吨。一时间,“资源枯竭论”的阴影笼罩整个油田。

为了扭转勘探被动的局势,胜利人瞄准了以岩性地层为主的、一般技术手段难以发现的隐蔽油气藏。它也是世界石油地质学家攻关的前沿。上万次的样品分析、上百次的模拟实验、上千次的探井实践,实验、失败、再实验、再失败、再实验……8年之后,“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横空出世,唤醒了沉睡多年的油田。“十一五”以来,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指导下,胜利油田初步落实了3个5000万吨级目标区、2个3000万吨级目标区和多个千万吨级勘探目标区。

其实,这样的理论飞跃在胜利油田不止一次,剩余油富集理论也是可以载入勘探史册的理论之一。当捞出10吨液体里9吨是水的时候,胜利地质专家皱起了眉头。为了让剩余油无处藏身,他们提出了“分割控油,弱驱富集”的剩余油富集区理论,配套形成了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系列。2005年11月,“陆相水驱油藏剩余油富集区研究与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胜利油田的勘探理论史册上,还有一系列的专业名词:潜山勘探理论为胜利油田累计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万吨,为稳定东部资源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新的勘探领域;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研究有新进展,实现了由聚合物驱向复合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突破……

这些理论如同盏盏明灯,照亮了胜利的勘探之路,也照亮了整个渤海湾。如今,胜利油田已经累计发现77个油气田,探明地质储量50亿吨,连续8年实现预测、控制、探明储量过亿吨,连续14年实现储采平衡,“寅吃卯粮”的被动不复再现。

技术创新倚天立

50年来,胜利油田建立完善了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水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稠油开发技术、滩海油田开发技术、石油工程、采油工程、油田地面工艺配套技术、计算机应用与信息技术等具有胜利特色、在国内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的十大配套技术。据统计,胜利油田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800多项,其中110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2000年以来,油田连续11年获得20项国家级科技奖励,这在国内同行业少有。

胜利油田这柄科技之剑为何如此锋芒四射?如果说,是胜利油田特殊的地质条件锻造了它,那么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完善则让这柄“倚天长剑”剑锋更利。近年来,经过不断发展和配套完善,胜利油田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科技管理、科技创新、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其中,由地质院、物探院、钻井院等研究院组成了油田的科技创新主力体系,为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一把把科技利剑惊艳出鞘。

科技投入上,胜利油田毫不吝啬。在投资、成本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胜利油田对科技投入却逐年加大,包括国家、中国石化和油田在内的三级科技投入经费由“十一五”初的年3亿元左右增加到了2010年的5亿多元。

不仅注重“大鸣大放”,而且鼓励“小打小闹”,这是胜利油田的科技创新理念之一。为此,油田积极鼓励成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技术创新工作室,“代旭升工作室”就是若干中的一个。作为普通的一线采油工人,代旭升和同事为了让废弃在荒野中的油井起死回生,在反复设计、反复试验中研制出了“自动泄压式凡尔抽子”,一举解决了停产井捞油的难题。2005年以来,这一技术已经累计增油2376吨。

参加工作39年,代旭升先后自主完成技术革新成果80多项,累计创经济效益1亿多元。2009年,他研制的“移动式套管气回收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如今,胜利油田依靠科技进步每年新增探明储量4000万吨以上,新增可采储量1000万吨以上,新增原油产量300万吨,科技转化率在90%以上。

2009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胜利油田时,对油田勘探开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科技成果给予充分肯定。总书记指出,胜利油田迎难而上,加强科研攻关,取得了石油勘探开发技术的突破,保证了油田的稳产高产。今后,面对复杂的油气藏、地质体,还要尊重人才、依靠科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攀登石油勘探开发的高峰,继续创造新的辉煌。

精细管理提内涵

第一次去老168区块,是去年初春时节。在淡蓝色海水的映衬下,橘红色的“磕头机”伴随着波浪和海风有节奏地“点着头”,场面异常美丽。这座被誉为胜利油田单体产能最大的海油陆采平台从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到平台投产仅用了两年时间,比预计工期整整缩短了一年。与同区域、同类型运用传统模式开发的老163区块相比,老168建设周期缩短近一年,平均单井生产能力却提高了53%。

秘诀在哪里?答案是“一体化运行机制”。长期以来,胜利油田对勘探、开发、石油工程三大系统,一直实行条块管理,独立运行、独立考核机制,缺乏协调机制,限制了综合效能的充分释放。“随着油田勘探开发难度和投资经营压力的不断增大,迫切需要三者之间实现更加高效的组织衔接和协调配合。”胜利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管理局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孙焕泉对此深有感触,“经过不断探索,我们开始实行方案设计一体化、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形成协同作战、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

“十一五”以来,胜利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16亿吨,新发现储量中500万吨以上的整装储量占60%;储量累计动用率88.1%,比2005年提高2.1个百分点。“一体化”运作,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针对油田产量压力和成本压力增大,胜利油田领导层提出:“十二五期间,一体化管理必须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不在一体化上下工夫,产量难以完成,成本更是难以降下来。”

其实,管理创新一直是胜利油田提升内涵发展、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胜利油田积极探索建立油公司模式,东胜、鲁明、鲁胜等石油公司破土而出,使沉睡多年的难动用储量被唤醒。“九五”以来,胜利油田利用“油公司”模式累计开发难动用储量3.2亿多吨。目前,年产规模达到了290万吨左右,占油田总产量的10%。

此外,胜利油田还在精细化管理上花大力气、下大工夫。“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将在系统节点管理上做文章。将产量、投资、成本细化到每一个员工、每一口井、每一吨油。”胜利油田分公司副总经理毕义泉告诉记者。

精细化管理在胜利油田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临盘采油厂采油1队通过持续开展“一井一策、一块一法”精细管理模式,目前该队已培养2年以上长寿井83口,10年以上长寿井6口,其中L2—N20井免修期长达15年,成为油田的“长寿井之王”。

精细化管理不仅延寿了老油田,而且提高了采收率。“十一五”,胜利油田年均提高采收率0.325个百分点,高于“十五”水平。

管理创新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为10亿吨原油的积累插上了翅膀。

高素质队伍筑根基

谁也没有料到,刘书会放弃了“当官”的机会。2010年5月,在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副处级干部竞聘中,作为油田高级专家的刘书会符合条件,却主动放弃了。见大家意外,她回答说:“我是油田高级专家,现在的岗位能让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让刘书会做出这一选择的根本原因,在于胜利油田敢于突破思维定式,加强三支队伍建设,疏通了各类人才的成长通道。“十五”以来,胜利油田围绕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三支队伍建设,积极创新思路,以岗位建设为核心,构建了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三大岗位序列。

“三支队伍实现了人才队伍建设从条块建设向系统建设、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历史变革。”胜利油田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张仕江这样表示。

林深引得凤凰来。这一机制大大促进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吴时国,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博士生导师。这个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在日本做过博士后的学者,在看到胜利油田对科技的重视后,戴着博导的帽子来到油田甘愿当起了博士后。

目前,胜利油田共聘任资深首席高级专家1人,首席高级专家4人,高级专家62人,二级单位首席专家126人。1.2万名专业技术人员走上了各级专业技术岗位;在油田近14万名技术工人中,有2人获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称号,有中华技能大奖3人,全国技术能手15人,中石化和山东省技术能手225人。

“此外,我们还在高层次人才与创新团队建设上重点着力,为实现‘百年创新、百年胜利’的目标储备更多人才。”张仕江告诉记者。为此,胜利油田建立人才工作的“特区板块”,在政策、措施、环境等方面设“特区”,搞“特殊”,带动和促进了整体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让胜利油田的“百年创新”有了根基。

胜利精神传百年

管线因冻停输、电杆拦腰折断、油井大面积停产……2010年2月28日,50年一遇的暴风雨席卷了整个胜利油区。河口采油厂采油一矿三队指导员刘金红冒着暴风雪,爬上4米高的油罐车开启卸油闸,连夜组织职工完成一口日产油30吨高产井的洗井工作,保证了管线及井筒不冻堵。全队职工坚守岗位,四天四夜不眠不休,把产量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这样的故事在胜利油田俯拾皆是。胜利油田是一片精神的沃土,“以国为重,以油为业,以苦为乐”的胜利人取得一次又一次石油会战的胜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油田开始孕育出“从创业走向创新,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新时期胜利精神。

1999年6月24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江泽民视察胜利油田时欣然题词:“发扬创业精神,从胜利走向胜利。”总书记的嘱托鼓舞和激励着每一位胜利人。

顾心怿,这位在胜利油田扎根50多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用一次次创新为国家乃至世界石油装备奉献着自己的智慧。从浅海坐底式石油钻井船——胜利一号到具有两栖功能的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胜利二号,他实现了胜利油田从陆地走向海洋的梦想;从链条式抽油机到液压蓄能石油修井机,他使采油效率不断提高。如今,他又投入到了长环形齿条抽油机的研制中,并于2007年现场试验成功。

为了将胜利精神发扬光大,近年来,胜利油田创新提出了“油田与心田共建,文化与文明共创”的新理念,大力实施“胜利心田”工程,进一步凝心聚力,共建情有所寄的胜利精神家园。在企业报纸、电视、局域网等内部媒体上常年开辟专栏专版,传播胜利故事,弘扬胜利精神;每年都分层次举办企业文化培训班,召开胜利文化建设年会,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 ……

胜利精神胜利人,胜利铁军胜利魂。10亿吨的路上,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群人,胜利油田在关隘重重之中披荆斩棘,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猜你喜欢
胜利油田胜利勘探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坚持就是胜利
庆祝胜利油田发现60周年贺信
勘探石油
坚持
十九大胜利召开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胜利油田经济产量效益评价方法研究
一个老油田的自我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