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姆”张强

2011-10-27 08:00朱德清
当代党员 2011年10期
关键词:马良张强保姆

朱德清

数次创业失败后,他发现自己原来不适合做企业。一次,在帮别人解决企业危机时,他发现,为企业服务也是一门好生意。

“撞”上来的商机

2004年10月的一天,重庆华新街人才市场。

张强在一张表格上工整地填写着应聘信息。手机响了,是重庆良奇科技公司负责人马良奇打来的,朋友王成向他推荐了张强。

半年前,在“重大科技园”任副总经理的张强,受重庆大学创新服务中心高级研究员王成委托,将其一项科研成果申报了新型工业项目,获得了政府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我的生物质气化炉具项目想投产,但筹不到启动资金。请你也帮帮我吧!”一见面,马良奇就把大堆技术资料抱给张强。

马良奇期盼的目光,让张强想起了几年前的自己。

1999年7月12日,张强一大早来到海南东方县一块1800多亩的土地上。尽管心有不甘,但他还是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文件签了字,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当地政府将这块荒芜了三年的土地收回。

三年前,他和一个香港商人合伙,预付了一半的土地款,将这块土地拿到手,计划上马观光农业项目。可因国际汇率危机,他一直筹不到剩下的土地款和开发资金。

创业失败后,张强回到老家重庆,应聘到“重大科技园创新服务中心”上班。半个月前,上级单位解散了“重大科技园创新服务中心”,他不得不重新找工作。

申报项目是张强的强项。想到这,张强决定帮马良奇试一试。

张强将生物质气化炉具的高科技含量和高市场效益,详细写进了申报材料。几个月后,国家科技部等部委根据这份详实的材料,批复了30万元无偿资助资金。

接过马良奇硬塞的5000元感谢费,张强灵光突闪:何不成立一家公司,专门帮人解困?

在美国硅谷,有许多这样的公司,而国内并不多见。

随后,张强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在重庆各个工业园区调研。他发现,大部分中小科技型企业,或是资金困难,或是技术短缺,并且自己一时很难解决。

“他们就像刚破土的幼苗,需要精心呵护。”2005年初,敏锐的张强当机立断,一个旨在为这些“幼苗”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公司——重庆巨邦辰源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成立。

“退守”的生存法则

多次创业失败的经历,让张强更清楚企业的需要,也注定了他能成为一个为企业服务的成功者。

2007年5月的一天上午,张强带着巨邦的员工,在观音桥做企业服务现场咨询。

人群中,重庆大为石化公司员工黄静一直默默观察着他的举动。直到中午,黄静才瞅准他到后台找水喝的机会,把名片递上去:“能否想法帮帮我们公司?”

原来,大为在建的高清洁汽油燃料生产线,陷入了资金短缺的困局,向银行申请贷款,又因项目未投产、风险系数高被拒贷。听说巨邦是专为企业解难的,公司派黄静前来打探。

在大为的调研现场,张强凭多年的经验认为,这条新生产线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新能源产业,建议大为向市经委(现市经信委)申请“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

没想到可申请政府资金,大为被张强的专业所折服,随即与他签订了项目申报代理。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张强带着员工,连续一周加班到深夜,收集整理申报材料。随后,市经委根据该生产线的节能减排、高能效等特点,为大为批了100万元专项资金。

大为走出了困局。而巨邦的名声也越来越响,很多企业找上门来。

很快,张强就遇到了瓶颈。

2008年元旦前夕,大为的老总再次找到张强。原来,大为自建的新生产线具有非常高的科技含量,他担心别人会快速仿冒。

“应该申请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张强开出了药方。

如果做成这笔业务,对巨邦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但问题接踵而来——目前巨邦涉及的,只是科技咨询、项目申报和融资担保类的服务,其他服务从未接触过,张强不知该如何着手。

冒然接下?还是拱手让人?考虑再三的张强选择了后者:为大为推荐一家代理公司。

“这不是把到嘴的肉,又吐出去吗?”员工们感到不解。

“如果把客户的委托当儿戏,那以后将无路可走。”在张强看来,技不如人时,最好的办法是放弃。

随后,他对市内多家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一一对比,最终给大为推荐了重庆论道公司。

为了使大为长足发展,他随后推荐重庆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为大为做财务咨询及审计工作。

大为没想到的,张强帮它想到了;大为没规划的,张强帮它规划了。贴心的服务,使张强拿到了为大为终身服务的协议。

企业“保姆”的春天

2010年,张强走到了一个拐点。

6月,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将微型企业发展纳入了“十大民生工程”,巨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此时,在张强的精心浇灌下,巨邦已经成长为行业小巨人——五年来,为近200家微企争取政府资金1.3亿元,争取各种投融资3450万元,并获得了科技部授予的“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招牌。

张强没有止步。

一个问题时常让他纠结:客户的需求千变万化,很多都是巨邦服务范围外的,如何在客户无限需求和巨邦有限服务的跷跷板中找到平衡?

“何不将各个领域的专业服务机构整合在一起,抱团出击,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张强的联盟想法一提出,立即得到重庆151家中介代理公司的响应。

2010年9月26日上午,江北区重庆市工业服务港人头攒动,巨邦·重庆企业服务联盟的启动仪式在这里举行。

人群中的张强笑得特别灿烂。

“在美国硅谷,政府只对微型科企提供基础服务,其余的全是由专业企业服务公司来为企业终身服务。”市科委副主任、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说,“希望联盟向硅谷看齐,帮助重庆更多的微型科企上路。”

抱团效应很快得到了显现。

联盟成立第二天,曾云良就慕名前来寻求帮助。张强得知多次创业失败的他,研发出一种全新冷凝管防水垢技术后,不仅义务帮他在铜梁县工业园找了800多平方米的免费厂房,还通过联盟平台,推荐了重庆论道公司,为他申报了产品专利。

这是联盟成立后,通过平台互动做的第一单生意。但张强清楚,今后的路会更长。

在考察重庆“两翼”的科技企业时,张强和联盟成员决定,在各个区县设联盟工作站。

2010年10月9日,巨邦·重庆企业服务联盟在秀山设立工作站,布下了在区县的第一颗棋子。紧接着,酉阳、万州等工作站开张……联盟的区县拓展战略正式推开。

“布局区县,并向全国推广发展,把企业服务做成集团、做成产业。”雄心壮志下,张强的“保姆”生涯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马良张强保姆
合作社成了『粮保姆』每公顷地减损500斤
我想成为神笔马良
在保姆家午睡
哇,咪咪虎当保姆了(!上)
Мероприятия и контакты
我的神笔马良
王夭一先胜张强
张强:转身后的感悟
张强:“求包养”何来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