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矿工雕像传神

2011-10-28 03:19王成祥
当代矿工 2011年7期
关键词:矿长文坛矿工

□ 王成祥

他为矿工雕像传神

□ 王成祥

杨治华的文学作品:中篇小说集《矿长的上午》(陕西旅游出版社.2003)、散文集《走马千秋雪》(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

在陕西的作家群中,大家都知道杨治华是以创作煤矿题材小说而跻身文坛的“煤”字号作家。在他发表和出版的约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中,写煤矿的占了绝大部分。其中中篇小说《矿长的上午》在北京《阳光》文学期刊发表后,产生了全国性的强烈反响,并同毕淑敏、屠岸等文坛名家一起获得该刊首届“阳光文学奖”之小说奖。因为这个原因,他又与著名作家贾平凹等人一起被授予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德艺双馨优秀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成为陕西煤炭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人。他还被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当选为中国煤矿作家协会理事。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杨治华的人生道路很是坎坷,下乡插队落户,当放映电影的合同工,煤矿井下挖煤,如此等等,丰富多彩又备尝艰辛。他曾经动情地说:“尽管自己经历较广,但什么事也比不上在煤矿下井令人刻骨铭心,这种经历已不是一般的生活感受,而是非同寻常的生命体验。”这就是他如此钟情于写作煤矿小说的原因所在。正如古文学论《毛诗序》言:“诗者,志之所至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杨治华致力于煤矿文学创作,除谙熟生活的缘故,还有着难能可贵的理性追求。就像他在陕西省作协会员大会上所说:“展示煤矿的斑斓生活,描述矿工的工作及生存状况,抒写矿工的美好心灵,已不应是一般的对生活的摹写,更应该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打造饱蘸血汗、饱含深情的无愧于矿工奉献业绩的传神之作,使矿工的伟大奉献精神为世人所感知、所敬重,也使矿工兄弟从中受到鼓舞和慰藉。如果说梁晓声是为知青群体而生,我应该就是为煤矿而生。”

一个个漫漫长夜,留下了他奋笔疾书的动人身影,一篇篇泛着煤香的作品相继完成并不时发表于报刊。特别是1997年以后的几年间,他形成了自己创作生涯中的“波尔金诺之秋”,《中国煤矿文艺》《阳光》《中国煤炭报》《陕西日报》《群众艺术》等许多报刊都留下了他的作品印迹。一时间,杨治华成了陕西省煤炭职工中文学创作的耀眼新星,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受到文坛的关注。《阳光》期刊连续刊发了数篇关于他和他的作品的评论文章,陕西省作家协会特别指定他在会员大会上就如何创作《矿长的上午》进行了经验介绍。2003年,30万字的煤矿题材中篇小说集《矿长的上午》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被认为又填补了陕西文坛的一项空白,他的“煤”字号特色也更加显著。2008年,杨治华30万字的散文集《走马千秋雪》被铜川市列入文化强市精品工程,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见解,热情讴歌了煤矿工人的光辉业绩,抒写了祖国的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进一步展示了作者横溢的才华和丰厚的学识,赢得了读者的好评。

阅读杨治华的煤矿生活小说,会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他的作品澎湃着大海般的激情,即对矿山、对矿工的热爱之情。他用现实主义的凝重之笔,描述矿工的命运,抒写矿工的爱情,歌颂矿工的业绩,传扬矿工的精神……《那矿那路那葡萄架》中能干又命运多舛的劳模南老嘎,《美丽的遭遇》中的天凤,“我”、俊彦、肥猴、艺人等个性张扬、爱憎分明的矿山青年,《戏迷人生》和《第二次军礼》中身具军人与矿工铁与火一般意志品质的“秦腔迷”、梁国栋等一批退伍兵,以及《矿长的上午》中为企业摆脱困境日理万机的矿长许宏文和“位卑未敢忘忧企”的农民协议工秦大威……他们被杨治华一支灵动的笔刻画得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组成了一组栩栩如生的矿工雕像。

(作者单位:陕西煤业化工集团陕西煤炭建设公司)

猜你喜欢
矿长文坛矿工
金牌挖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矿长的记性
矿工老李
回炉
管得宽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
第三只眼看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