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略“九一八”事变及启示

2011-10-31 03:30赵敏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九一八关东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赵敏

80年过去了,我们永远忘不了“那个悲惨年代”。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的期间,日本在疯狂侵略中国的同时,还对中国进行了极为罕见的经济掠夺和破坏。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使日本走上了全面侵华的道路。

日军侵华的魔爪早已伸向中国

据史料证明,日本在19世纪对外围国家的富饶国土和经济资源就垂涎三尺,侵华野心由来已久,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清政府战败并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条约的签订,使日本侵略者“初尝战果”,也进一步看透了这不可救药的清王朝是多么的软弱可欺!由此,“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进一步激发了日本进军远东的侵略野心,八国联军进攻中国、西方列强瓜分中国和日本帝国企图独吞中国。

1905年12月日本迫使清政府同意《朴次茅斯和约》的合法性并与清政府签订了《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从甲午战争到日俄战争整整过了10年,日本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辽东半岛。

一年后,经过日本天皇的指示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在中国东北成立,这个“满铁社”的股份日本政府和日本皇室各占一半,表面上其主要任务是经营铁路、开采矿山、安置侨民,但背地里却为日本全面侵华做着诸如收集情报等等各种准备。其后日本又将辽东半岛改称“关东州”、将驻地日军命名为“关东军”,并设立殖民统治机构“关东都督府”,至此日本完成了对辽东的殖民统治。

1920年,“九一八事变”主谋之一石原莞尔前往中国,到各地进行“考察活动”,以勘测地形及刺探情报。同年赴德国三年,怀揣一颗野心,潜心研究军事史,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并积极鼓吹日本进行侵略活动。

1928年,在河本大佐的推荐下,担任关东军副参谋。同年提出臭名昭著的“石原构想”。1931年与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本庄繁等人策划九一八事变,并借口占领中国东北。

九一八”事变当天

在日本的不断挑衅下,国民党政府却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低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

1931年9月12日,蒋介石在河北石家庄召见张学良,再次告诫他:“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我考虑到只有请国际联盟主持正义,和平解决。我这次和你会面,最主要的是要你严令东北全军,凡遇到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

1931年9月18日22时20分,以日本军官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7名驻扎在中国东北的“关东军”,按照预定的阴谋,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村一段。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軍队,随即向沈阳东北军第七旅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日军袭击了北大营火药库,守护火药库的中国士兵被射杀、屠戮。驻北大营王以哲旅数万人,素有东北军模范旅之称,由于执行不抵抗命令,被日军铁路守备队第二大队500人一举将营地攻占。

当时,东北军的总人数有30万左右。而日本关东军此时在东北的兵力只有1万余人。由于执行蒋介石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在兵力上占优势的东北军将士对突如其来的进攻毫无戒备,致使日军偷袭得逞。

19日零时20分,关东军司令官向所属部队下令,向东北各地实施进攻。同时,又令驻东北的关东军第二师主力迅速集中,攻击沈阳城;独立守备队各部队进攻南满铁路沿线的安东(今丹东)、营口、凤凰城和长春等地。19日凌晨3时,日军攻入沈阳。留守的沈阳公安总队在警务处长黄显声的带领下同日军展开了巷战。4时,驻扎长春、宽城子等地的日本军队向中国军队发动了进攻。当时,在沈阳的东北地方军政大员仅有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和辽宁省主席臧式毅两人。二人对日军的突然行动毫无准备。当北大营第七旅值班军官向荣臻电话请示处置措施时,由于当时身在北平的张学良事发时正在同英国大使一起看京剧,联系不上,不敢擅自改变既定对日政策的荣臻含泪下达了这样的命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领营房,均可听其自便。”

经过5个多小时的战斗,日军占领了沈阳城。日军如入无人之境。东北当局及辽宁省设于沈阳的党、政、军、财、教育等机关,兵工厂,飞机场,银行等全被侵占。辽宁省省长臧式毅被俘,东北边防军代理司令、参谋长荣臻伪装逃走。日军攻占沈阳后,大肆抢掠公私财物。 据不完全统计,仅官方财产损失就达18亿元以上,损失飞机262架,各种炮3091门,机枪5864挺,步枪、手枪11万余支。日军在攻占沈阳的当天,还攻占了安奉、南满两铁路沿线的长春、营口、海城、辽阳、鞍山、铁岭、四平街、公主岭、安东、凤凰城、抚顺等20余座城市,略地千余里。日军又继续扩大占领区,仅一星期,就侵占了辽、吉两省。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事变后,中国人民迅速武装起来抗击日军

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号召。事变发生后,先后于9月20日、22日、25日、30日和10月12日连续发表宣言、告全国同胞书等,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罪恶目的和反动本质,严厉谴责了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辱国的不抵抗政策,提出了“以武装民众的民族革命战争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的抗日救亡主张。号召全国民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自己武装起来。

事变前,东北已经有了多支抗日队伍,如“抗日救国游击总队”、“抗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等。 事变发生后,这些抗日队伍联合在一起,形成东北抗日联军。其间,中国共产党迅速派出罗登贤、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魏拯民、冯仲云等重要干部到东北,组建东北抗日联军,与自发组织起来的东北义勇军一道,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打击日本侵略者。从而拉开了中国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了著名的“八一宣言”,鲜明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2月,党的瓦窑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和任务。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毅然捐弃前嫌,从民族大局出发,全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开创了全民族抗战的新局面。

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政府当局被迫暂时放弃了“攘外必先安内”、对日本侵略者不抵抗以及寄望于国际社会调停干涉等卖国、误国政策,中国军队才能够一致对外,开始走上全面抗日的道路。无数将士的爱国热情得以激发,他们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淞沪会战、忻口战役、台儿庄战役、武汉大会战、昆仑关战役等重大战役,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企图通过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妄想。

在整个抗日战争的艰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面对政府当局的妥协退让倾向,顽固派军队制造的反共摩擦,中国共产党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旗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中国共产党这种忍辱负重,顾全大局,为民族利益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有力地维护了全民族的坚强团结,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领导核心。

小结:80年后,我们回首着抗日战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程,深深地思索:在中华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是中国共产党,力挽狂澜,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推动和领导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猜你喜欢
九一八关东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齐齐哈尔日军“忠灵塔”探析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使用化学武器探析
罗登贤与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聂荣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践行与发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党的建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共产国际中国问题研究小组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