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1-11-01 08:49李国璋张唯实
统计与决策 2011年7期
关键词:资本积累协整面板

李国璋,张唯实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制度差异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李国璋,张唯实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文章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首次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全国和区域的人均GDP和开放存在相互因果关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制度差异;面板数据;经济发展

0 引言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复杂的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差异格局不容忽视。虽然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开拓了对外开放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崭新局面,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以及经济增长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制度改进带来的好处对全国和区域的影响不同,制度差异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究其原因是我国30年的经济改革,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非均衡性,这不仅导致省际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使得制度差异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和影响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探究我国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影响不平衡背后的原因以及演变趋势,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中国东、中、西部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和模型分析了制度差异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研究发现,东、中、西部地区制度差异变量与区域经济增长变量之间都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东部地区制度变量的成效比全国平均和中西部要高,全国和区域的制度差异对社会经济发展差异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做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1 数据来源、变量的选取及样本说明

三大经济区域的划分按传统的方法,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由于重庆市1996年以前的部分数据严重缺乏,故将重庆市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并入到四川省统计数据中,而西藏地区经济结构的特殊性,未将这一地区的数据纳入分析范围)。这样,本文的样本地区为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东、中、西部各变量的数据值均由各自对应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数据加总所得。

本文将使用1996~2008年中国的省际面板数据来检验各地区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计量方程识别如下:

方程中变量的含义和预期符号表1所示。

本文主要使用Excel2003和SPSS18.0对数据进行了必要的预处理和计算,对方程的估计主要使用了Eviews6.0、Stata11.0和R语言,缺失的数据主要使用了Matlab7.0进行了插值计算处理。

2 实证检验

表1 变量说明

2.1 面板单位根检验

由于所选取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国有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都是年度时间序列数据,在进行协整和因果检验之前,必须先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即检验序列是否服从面板单位根过程。本文利用Levin,Lin&Chu、Im,Pesaran and Shin W-stat、ADFFisher Chi-square、PP-Fisher Chi-square、Hadri Z-stat方法来检验样本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先后对相关变量的对数序列和一阶差分序列进行ADF检验,在滞后期数的选择上,参照赤池信息准则(AIC)和Schwarz信息准则(SIC),结果如表2。

由表2可知,全国和三个经济区域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国有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的统计量均大于5%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接受原假设,时间序列含有单位根,是非平稳序列,其一阶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是平稳序列。由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国有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都是一阶单整的序列,这就构成了序列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下文将通过协整检验模型来判断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在三大经济区域内是否都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表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

2.2 面板协整检验

依据上面所介绍的Kao(1999)面板协整检验的方法,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国有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的协整关系进行检验。结果在表3中列出。

表3 Kao Residual协整检验

通过高残差协整检验结果可知,在1996~2008年间的协整检验统计量都拒绝了向量不存在协整的原假设,因此,有理由判定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全国和三个经济地区中的FDI、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是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2.3 方程估计

表4 Correlated Random Effects - Hausman检验

表5 方程估计结果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来考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国有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长期均衡关系。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首先必须考察各变量是否同阶单整,因此要对各变量进行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在确定各变量的同阶单整后进行协整检验,考察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说明短期内的均衡关系。对于模型(1),有多种估计方法。首先采用混合最小二乘法(Pool OLS)方法,把各省的数据堆积在一起,用最小二乘法来估计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影响,表明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在三大经济区域间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并且具有显著性。接下来,分别使用面板数据的标准估计法,即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模型再估计模型(1)。霍斯曼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拒绝了随机效应模型所需要的假设,因此更信赖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给出的结果,即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在三大经济区域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在1%水平上具有显著性。估计的协整方程如表5所示,所有控制变量的符号符合预期,并都具有较高的显著性。开放、外国直接投资、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城市化等制度变量的符号为正,这说明在我国改革开放后,在一定的条件下,开放程度越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国有化变量符号为负,这说明国有经济过高,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对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

从表5可以看出,主要变量和控制变量对全国和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很明显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向效应东部比中西部明显,中部比西部明显。国有化变量的影响也是一样。DW检验说明各变量之间的序列相关并不严重,估计结果值得信赖。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不仅缓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短缺,加快国民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步伐,更为重要的是,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可以通过正外溢效应,使中国的技术水平、组织效率、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要素生产率。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在东部经济发展的作用远大于对中西部的作用。

2.4 计量结果的简要分析

东西部地区存在制度利用上的重大差异,东部地区对制度的实际充分利用率要远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制度经济投入所产生的经济绩效要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这种制度绩效的差异主要来源于不同的制度演进格局所产生的制度本身的差异上。在稀缺性的历史条件下,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已为人类的经济史证明最能有效解决稀缺性问题的制度安排,必然比其它制度安排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尽管东中西部的经济制度最终都是向着市场经济体制方向发展,但其演进的速度、完善和发展的程度,以及其配套的各种制度如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并使东中西部之间在资源配置效率、经济发展绩效上表现出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长期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方面。

3 结论

本文在面板协整模型的基础上以东、中、西部地区1996~2008年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代计量分析的方法检验了中国三大地区制度差异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短期因果关系以及动态影响。根据以上的实证分析结果,得出以下三点结论:

(1)在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基础制度优势方面,东部地区基础经济发展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的历史进程大大领先于中西部地区,从而在资源配置的基础制度上形成了较大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东部地区在要素配置效率上具有显著的优势制度。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都取得了辉煌的发展,但是相对中西部而言,东部地区发展更快,东部和中西部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地区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向东部倾斜的国家发展战略、地区发展基础差异、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等,本文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东部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产业,有力地促进了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且产生了极化效应和自发展效应,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3)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不但会使落后的中西部地区难以发展,而且会影响到发达的东部地区,从而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发展。我国地区间的差距因为开放、金融发展、市场化、资本积累、外国直接投资、城市化等制度变量区域差异的自我放大效应而持续扩大,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建立可持续均衡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相当重要。

[1]Balasubramanyam,Venkataraman N.,Mohammed A.Salisu,David Sapsford.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Growth in EP and IS Countries[J].Economic Journal,1996,(106).

[2]Tamin Bayoumi,Gabrielle Lipworth.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Regional Trade[C].IMF Working Papers 97/103,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7.

[3]Borenstein,E.,J.De Gregorio,J-W Lee.How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ffect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8,(45).

[4]Shiva S.Makki,Agapi Somwaru.Impac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Evidence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J].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2004,(86).

[5]Albert Wijeweera,Renato Villano,Brian Dollery.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FDI Inflows[Z].School of Economics,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Armidale,NSW,2351 Australia,2007.

[6]李富强,董直庆,王林辉.制度主导、要素贡献和我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分类检验[J].经济研究,2008,(4).

[7]沈坤荣,李剑.中国贸易发展与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3,(5).

[8]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级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10).

[9]张唯实.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9,(23).

[10]张唯实,李国璋,周彩云.生产效率、产业集聚与我国西部经济发展[J].新疆社会科学,2010,(3).

[11]张唯实,李国璋,周彩云.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西部经济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6).

F752

A

1002-6487(2011)07-0115-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9年度西部项目(09XMZ038)资助

李国璋(1944-),男,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张唯实(1973-),男,甘肃陇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计量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

(责任编辑/浩天)

猜你喜欢
资本积累协整面板
《资本积累论》中的总体性方法探究
石材家具台面板划分方法
MasterCAM在面板类零件造型及加工中的应用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Photoshop CC图库面板的正确打开方法
欠发达地区R&D要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协整关系分析——以新疆为例
中国金融发展与TFP关联关系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