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上写忠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创新工作新格局走笔

2011-11-02 01:49杨国军
当代贵州 2011年27期
关键词:监察局沿河廉政

■ 文/特约记者 杨国军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红土地上写忠诚──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创新工作新格局走笔

■ 文/特约记者 杨国军

本刊记者 文叶飞

“腐败毒瘤一日不除,反腐工作就一日不止。对腐败分子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让正义生根,让群众满意。”

顺江而建,沿水而生。这就是位于贵州东部,坐落乌江之滨的沿江小城,云贵高原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之所在的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这片有着历史厚重感的红土地上,驻守着一群心系群众,情系民生,公正清廉,执纪为民的忠诚卫士,反腐倡廉的排头尖兵,他们就是被群众亲切称为“正义使者”的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纪委监察局集体。

2006年以来,沿河县纪委监察局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462件次,立案查处230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787.7万元。连续3年被评为铜仁地区纪检监察工作目标管理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5年获本县绩效目标考核优秀名次。2008年纠风工作获得国家纠风办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作经验交流;2009年推行乡科级领导干部任前考廉,2010年推行村务监督员等做法也引起了积极反响。2011年,沿河县纪委监察局机关还被中纪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监察部评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一个山区小县的纪检监察集体,为何能展示这般蓬勃生机?

严律腐败之风

“对腐败分子要重拳出击,铁腕整治,让正义生根,让群众满意。”这是该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蔡光莲的铮铮铁言。

沿河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蔡光莲(前排右三)在省纪委监察厅举行的授匾仪式上。(省纪委宣教处供图)

几年前,沿河接连查处了“几大局长腐败案”。一桩桩公共权力腐败案不断滋生,引起了该县纪委监察局领导班子的深深思考,权力这柄双刃剑握在领导干部手中,怎样才能保证其为国建功立业、为民创造福祉,真正做到“权重更知责任大,位高不失公仆心”呢?

“腐败毒瘤一日不除,反腐工作就一日不止”。一项项严惩腐败的新举措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

为了保持查办案件的高压态势,沿河县建立了委局领导包片办案和委局机关全员办案制度,制定了相关部门相互移送违法违纪材料的规定。同时,一些重大典型案件查办结束后,该县通过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典型案件通报、案件剖析等形式,对全县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充分发挥了查办案件的警示和震慑作用,收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此外,针对“低保金”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县纪委还制定下发了农村低保金工作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办法,从而进一步规范了涉农资金的发放流程,确保了惠民资金的安全运行。

重拳出击,必有阵痛,但这绝对是对沿河干部队伍的一次刮骨疗伤,也是对沿河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大手术、大净化、大提质。

情满山乡保民生

“执纪为民,就是要为群众办好他们需要办的事,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高效便捷服务,这也是社会公平正义、渠道畅达的一个重要窗口”。沿河县纪委监察局始终践行着自己的使命。

为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沿河县在县直部门、乡(镇)、村(居)、自然村寨分别设立“纠风信息直报站”、“纠风信息收集点”、“纠风监督员”,形成了以“纠风办”为龙头、“纠风信息直报站”为纽带、“纠风信息收集点”为基础、“纠风监督员”为前哨的四级纠风工作网络。通过四级纠风监督网络对各项惠农资金的排查,共查处涉农案件53件,纠正不合理的现象200多个。

2006年春节前夕,近50名湖南籍民工集体到沿河县县政府上访,要求施工方白果树水电站兑付1年来的工资,无助的民工带上棉被准备在政府门外过年。“一定要给农民一个交代,不能因为工程项目大、工期长等种种原因让工人挨冷受饿”。县纪委监察局获悉这一情况,便立即牵头组织人社、公安、民政、财政等部门成立工作组迅速展开调查,3天内全额追回民工被拖欠的工资。

此后,在沿河县纪委监察局的牵头协调下,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的“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了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清理力度,设立了举报信箱,公布了举报电话,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对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依法予以惩处。五年来,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举报投诉案件71起,追回拖欠农民工工资781.35万元。

为进一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县、乡人大代表,对全县22个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运行情况定期进行评议、监督,在全区率先推行“统一药品配送、统一药品质量、统一药品价格、统一医疗收费”的“四统一”机制。坚持药品价格县、乡、村三级公示,建立了严格的基金管理制度,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封闭运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得到有序推进,2010年全县的参合率达到95%。

“政风行风热线是我们了解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也是治理违法乱纪的重要形式。”蔡光莲说。为切实加强社会管理,该县利用“政风行风热线”让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走进电台直播间,现场受理投诉,并解答企业和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全县共有48个单位负责人走进直播间,受理投诉电话500多个,书面答复并予以解决问题290多个,满意率达99%。同时,还召开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媒体对全县16个单位和部门干扰经济环境的行为进行了公开曝光。

让权力透明运行

2007年,该县洪渡镇在移民搬迁工作中因前期实物指标丈量出现不公平现象,村民反映很大,县纪委监察局立即派纪检监察干部逐户复查,由于少数人的不正当利益受到损害,工作人员经常接到骚扰电话。

面对威胁,纪检监察干部顶住压力,及时清理纠正不实房屋面积342.37平方米,门面2093.62平方米,追回过度安置费30万元,监督纠正移民资金不合理使用3起,涉及资金406万元,保证了移民资金安全高效运转。

“随着各类涉及民生的项目增多,只有加强监督才能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既保证了群众的利益不受侵害,也有效防止各级干部犯错误”。为进一步加大监督,县纪委监察局通过出台《关于重申严格禁止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在移民工作中谋取不正当利益的通知》、《关于对移民实物指标复核中涉及有关问题的联合调查方案》等文件,确保移民库区群众没有出现一起越级上访事件,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

沿河县创造性地在每个村配置了1名村务监督员,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享受同等报酬,隶属于乡镇纪委直管,形成了县、乡、村(居)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新格局。

五年来,沿河县共对300多名党员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对38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通过函询对80名有轻微违纪苗头的干部实行了谈话打招呼,对23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对6名违反廉洁自律的干部给予党政纪处分。

勤政廉政上台阶

“以前由于工作忙,很少顾及到家庭,妻子常常吵闹。自从县纪委组织她参加了家庭廉内助警示教育培训后,她反而还时常提醒我,要踏实工作,清白做人,这种教育培训应该多办。”这是沿河县扶贫办负责人的一番肺腑之言。

为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近年来,县纪委监察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制定了《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领导干部廉政法规知识学习制度》、《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乡(科)级领导干部任前廉政法规知识考试制度》等制度,编印《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手册》发到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手中进行学习,节假日给领导发手机廉政短信和贺年卡。相继在全县举办“家庭助廉”、工程建设领域预防职务犯罪、廉政法规知识等培训班并进行考试,将考试成绩装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领导干部的“身份证”和提拔干部的“准入证”。

五年来,沿河县已举办8期廉政法规知识培训班,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每年定期举办廉政文艺汇演,通过相声、快板、歌舞等节目宣传廉政文化。还将优秀的书画和公益广告作品在县城防洪堤休闲广场进行展出,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廉政文化的自觉认识和热情参与。

贵州沿河,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闪光足迹的这片红色土地上,党的纪检监察忠诚卫士始终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地履行着光荣使命,谱写着无限忠诚,高扬着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责任编辑/周德瑞)

猜你喜欢
监察局沿河廉政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九九歌
沿河自治县组织退休干部和“两代表一委员”调研“两会一节”重点项目建设
“救护”专车
阳泉市郊区:组织旁听庭审警示教育活动
九九歌
我省试行重大节假日廉政短信提醒制度
闻喜县:以“赛”促学建设学习型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