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

2011-11-03 05:47张桂森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1年8期
关键词:网民信息文化

■ 张桂森

用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

■ 张桂森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强势的大众传媒文化,正日益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思想。用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发展建设先进的网络文化,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当前,要繁荣社会主义网络文化,必须高度关注网络文化中的各种问题,科学把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题。

一、我国网络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首先,西方网络文化的渗透,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构成了冲击。互联网上的资源、技术大部分来自西方国家,英语已成为国际网络文化传播中最通用、最主要的语言,互联网全部网页中有81%是英语的,其他语种加起来不到20%;全球90%的网络业务在美国发起、终结或通过;互联网上访问量最大的100个网络站点,有94个在美国境内;全球互联网管理中所有重大决定仍由美国主导作出;负责全球域名管理的13个服务器中有10个在美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软件公司,最大的接入系统供应商、最大的ISP,全球主要的网络安全公司也在美国。西方国家以网络作为传播媒介,向我国大量输入娱乐文化、暴力网游、色情视频,渗透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甚至直言不讳地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人生观、价值观等。在这些网络文化信息的灌输下,许多人原有的理想和信仰逐渐淡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发生扭曲和错位,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观念。

其次,网络文化表现形式的信息性、符号性会诱使人们政治行为失范。其一,网络文化的自由性使传统的政治话语权被打破,由于互联网时代被称为“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广大网民可以任意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参与网络政治。但是过度自由的网络政治参与为无政府主义的泛滥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其二,网络文化拥有海量信息,大量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充斥其间,影响人们对信息真伪的判断,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某一事件造谣生事,煽动网民攻击政府,引发公民非理性的政治参与。其三,网络文化缺乏明确导向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确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我国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网络为人们畅所欲言提供了类似“电子大字报”的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泄对现实的不满,评价批判社会上的各种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公民的自由平等意识,也为党和政府获取信息增加了渠道。然而,网络内容没有鲜明的导向,不会明确地指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只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个人的情绪、思想、意识和心理。此外,论坛、跟帖、博客、微博等经常会针对某一时下的热点形成强烈的网络舆论,一致声讨某个人或群体、政府,很容易引发网络内外的群体事件,如最近的“天价酒事件”、“局长微博”、“郭美美事件”等。

第三,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信息集权、技术集权的再现,出现“数字鸿沟”。由于经济、技术的原因,不同国家、不同阶层占有的资源差别巨大,产生新的不平等。信息技术发达的国家可以运用网络将自己的信息疆域扩展到信息化较落后的国家,从而对这些国家的信息主权构成“侵略”。同时,有些谋求霸权的国家可以利用其信息控制优势,一方面贬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向信息化弱国的受众连续不断地传递有利于自己的文化信息,从而实现其“文化帝国主义”的企图。就其对个人影响而论,经济收入是能否上网的一个重要因素,上网需要计算机、手机等通信设备和通信费用,经济富有者由于比经济贫穷者拥有更多信息资源,这使经济富有者更富裕,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贫富差距将越来越大,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强化网络文化主阵地建设

第一,与时俱进,充分运用现代网络技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们的头脑,不断探索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机制。网络文化是信息网络时代出现的新型文化,使人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音频视频技术等,将电子计算机与多种家用电器结合起来,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熔声、光、电、化于一炉。利用信息网络媒体的独特优势,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宣传普及活动,形成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舆论氛围,引导广大网民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广大网民的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保证网络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确保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息迅速传播,并以广大网民便于接受的各种形式展现出来,促使广大网民在虚拟的环境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解和认同。要针对一部分人因网络文化中的不良因素影响所产生的政治信仰淡漠,是非观念混淆,价值取向日趋“多元化”“、功利化”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信念,建设网上“宣传部”。

第二,进一步提高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创新能力。当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不到位,特色化服务不多,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严重不足,网络文化创新能力不强,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有很大差距。二是网上“三俗”问题严重,虚假信息、违法信息在网上蔓延,腐蚀人们心灵,败坏社会风气,给人们思想带来混乱,影响社会稳定;网络“水军”横行,网上攻击、造谣、恶搞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出现,干扰正常的网络传播秩序。要进一步拓展网络文化服务的领域,提高网络文化的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广大网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信息需求,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网络思想文化平台。强化电子党务和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加强各级政府网站建设,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将政府信息资源上网,对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主动发布相关信息,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把政府网站建设成为亲民、为民、便民、利民的重要窗口。大力培育教育、科学、卫生、文化、艺术等网站,积极引导各类商业网站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唱响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大合唱”,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建设性作用,建设网上“组织部”。

第三,开展网络法制教育。网络文化的平等性、互动性为提高网民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彰显自由个性创造了条件,网络分布式的物理结构,决定了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和无层次。任何一个节点上的网民都是平等的,他既是网络文化的消费者、接受者,也是网络文化的生产者、提供者、创造者和发布者。网民之间可以平等地进行互动交流,充分彰显自己的个性,但网民的所有行为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要求网民自觉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在网上从事政治活动时,既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又要承担相应的政治义务,做到不制作、不传播有害信息,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求网民树立网络时代的政治安全意识,深刻认识互联网是新的国际政治斗争的阵地,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度,提高对有害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

(责编/郭建民)

作者单位:中共河北省委党校信息管理处

猜你喜欢
网民信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谁远谁近?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有感“网民节”
2.9亿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