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尊铜像何方神圣

2011-11-07 08:17王家年
检察风云 2011年4期
关键词:梓潼帝君真武

文·图/王家年

文·图/王家年

文昌帝君

近日,我去友人在古玩城经营古玩的店里玩,友人说,最近收了一尊造像,不知是谁?也不知是什么年代的,看造像线条流畅,造型端庄,包浆淳厚,应是老物件。并让我看看,这一尊造像是谁?

我仔细观察以后,告诉他,这尊造像叫文昌帝君,这种造像有多种形态,应是明代之物。

文昌帝君为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文昌本是星名,亦称文曲星,或文星,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他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四川梓潼神张亚子有关。东晋宁康二年(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王,起义抗击前秦苻坚,英勇战死,人们在梓潼郡七曲山为之建张育祠,并尊奉他为雷泽龙神。其时七曲山另有梓潼神亚子祠,因两祠相邻,后人将两祠神名合称张亚子,称张亚子仕晋战殁。实为《晋书》所载张育之事。

文昌原是天上六星之总称,即文昌宫。六星各有星名,称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司禄等。文昌封为帝君,并又称文昌帝君、梓潼帝君,当是元仁宗时之事。元仁宗延祐三年(1316年)封梓潼神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梓潼神与文昌神合为一神。唐玄宗入蜀时,途经七曲山,有感于张亚子英烈,遂追封其为左丞相,并重加祭祀。唐僖宗避乱入蜀时,经七曲山又亲祀梓潼神,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并亲解佩剑献神。宋朝帝王更是多有敕封。

元明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规模化和制度化,对于文昌帝君的奉祀也逐渐普遍。各地都建有文昌宫、文昌阁或文昌祠数以千计,其中以四川梓潼县七曲山的文昌宫规模最大。一些乡间书院和私塾也都供奉文昌神像或神位,其间虽时有兴废,但因文章司命,贵贱所系,所以一直奉祀不衰。旧时每年二月初三日为文昌帝君神诞之日,官府和当地文人学士都要到供奉文昌帝君的庙宇奉祀,或吟诗作文,举行文昌会。

真武大帝

历史上遗存青铜造像的种类繁多,如今大都不为人所识。藏友老刘有一件青铜造像,不知是谁,让我释读,我根据造像特征、造型特征、时代特征等,断为明代真武大帝造像,存世量少,值得收藏研究。

真武大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也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玄龙,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中华之祖龙。

《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称: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编辑:陈畅鸣 charmingchin@163.com

猜你喜欢
梓潼帝君真武
走进道真梓潼戏
两难
新时代梓潼的诗意表达
——梓潼县文学创作概述
从玄武到真武:宋代真武信仰及其现代价值探析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真武造像
MAKING HISTORY
梓潼镶碗
帝君教子记
帝君求子记
《帝君求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