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工具在英国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2011-11-09 06:41胡运霞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5期
关键词:社会性工具软件

社会性工具在英国教学中的应用调查

目前,人们对虚拟学习环境中的社会性工具(允许用户通过网络与其他用户相互交流和共享数据的工具)的关注与日俱增。诸如Wiki、Blog、IM、Facebook、GoogleDocs、Delicious、Dropbox等社会性工具,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学中。为此,在JISC基金的支持下,英国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 UK)于2008年9月~11月,在英国诸多高等院校发起案例研究。

该研究主要调查社会性工具软件在英国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的使用情况。研究目的是明确以下几点内容:使用社会性工具的教学目标;支持使用社会性工具的人群;使用社会性工具给机构、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本文节选翻译了研究报告的结论部分。

1 学生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1. 合作性和相互学习

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学生在诸如Wiki或者群体博客上的共同工作空间内所作的贡献,可以看到其他人使用的不同的方法,也能回顾他们自己所做出的努力。通过参与对话,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学生也倾向于对他人的贡献做出评论,并提出支持或者批评的意见。

2. 为实际的工作环境需要的技能做准备

社会性软件工具在实际工作中使用的越来越多。工作环境中内部网络的Wiki、市场营销的Blog、消费者教育的播客、网络会议、路演时的网络社交群体、实施调查问卷等,都需要使用社会性工具软件。如果学生能够学会使用这些软件并理解它们的潜在用途,那么不仅在使用软件时会得心应手,在某种情况下决定使用何种软件去解决问题也会变得简单。此外,使用社会性软件工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线合作、交流技能,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3. 为以后的工作准备电子公文包

学生学习的成果,如论文、诗歌、技能评审记录等,如果展示在Wiki或者Blog这类社会性工具上,就可以呈献给潜在的老板观看。

4.学习资料收集

现在的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跨学科、跨机构收集到很多学习资料。

挑战

1. 合作者空间里的集体合作

当学生在诸如Wiki或者群体博客上合作时,由于每个人对小组的贡献度不同,那么合作成果的所有权归属就成为问题。当然,这个问题在不使用技术作为合作媒介的时候也同样会出现。进一步说,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对小组做出贡献,那么学生从合作性学习中学到的东西就会非常有限。Wiki提供历史记录的查询,但这需要教师的监督才有效。更为通用的解决方案是设计一个可以记录全体和个人贡献度的评价方案。

由于大多数机构都要求他们的雇员在集体中工作,而每个人的贡献度又不可能相同,如何处理这样的情况对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

2. 发掘工具价值

只有在群体合作的条件下,工具价值才能体现。如果学生在其博客中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评价,他/她从社会性工具软件中能够得到的益处就会非常有限。

3. 学习新工具

与机构的虚拟学习环境不同,由于工具总是不断发展,教师也试用不同的软件,学生在不同的课程中也会使用不同的工具。这要求学生下功夫去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工具,并完成相应的工作。

4. 体验技术

如果学生不能理解技术在他们学习中所担当的角色,或者他们对技术的学习曲线非常陡峭,而工具的友好性很差,他们可能对这段学习经历非常不满,会认为技术妨碍了他们的学习。

5. 知识版权的问题

有些学生担心他们在公共域上公布的想法会被他人窃取。虽然社会性软件工具的核心是合作,但个人的评价也非常重要。

6. 学生社会空间的侵犯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他们的学校进入他们个人的诸如Facebook的网络社交领域,也并不一定希望将他们的教师加为“好友”。有些学生很想让他们的私人生活与学习生活分开。但是,从案例来看,这样的情况比较少见,也许不成问题。

7.喜欢独自学习而不是合作学习

成人学生和非全日制学生必须在同一时间处理工作和学习问题,他们普遍希望有自己的学习步伐和时间。所以他们可能抵触合作性学习,因为这样必须配合其他人的时间,而他们的日程又很难安排。

2 机构的机遇和挑战

虽然有喜欢参与讨论的信息化新一代学生,但课堂上也有那些非网络时代的学生,对他们来说,教育者还是需要用“广播”的方式来授业解惑。

机遇

1. 留住学生

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学习早期所遇到的困难可以通过学习软件中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工具箱解决,这给予学生继续学习的信心。

2. 塑造形象

在课程中应用数码技术,不仅吸引了学生,也打造了机构与时俱进的形象。

3.维护校友

那些在课堂上使用社会性软件以便于共同完成课业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成立了校友圈子,继续保持联系。

挑战

1.公共域里的社会性软件与虚拟学习环境呈现紧张关系

如果教师使用的工具软件不在机构的虚拟学习环境中,那么服务的持续性、可靠性和维护,以及是否要应用这个软件都是机构必须面临的问题。必须考虑缺乏对外部服务的控制力:只有与外部服务提供商签订正式的合约,学生享受的服务才有保障。

2.缺少使用社会性软件的制度规定

在研究中,没有一个受调查机构针对如何使用社会性软件设计了正式规定和行为规范。

3.公共域中防火墙和和工具通道问题

使用社会性软件,比如Skype或者Second Life等工具,需要更改防火墙的设置。这给机构网络系统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3 教师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

1.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进行早期干预

教师现在能够保留一个学习群体或者某个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在恰当的时候进行适当的干预。

2.课前收集学生的问题

教师能够在上课前了解一些学生想到答案的问题,这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疑问制定出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3.学生更加积极参与交流

有些课程和讨论需要学生参与。像Wiki这样的工具就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建立资料源。学生能够张贴自己的看法,并从同龄人和教师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

挑战

1. 教学方式的变革

学生希望学习与现实生活相关且有趣。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需要使用对话式的社交软件来激励、鼓舞、指导学生学习。

2. 学生需求的差异化

虽然有喜欢参与讨论的信息化新一代学生,但课堂上也有那些非网络时代的学生,他们也许没有计算机,不能宽带上网。对他们来说,教育者还是需要用“广播”的方式来授业解惑。这要求教师对两类学生的需求都要适当满足。

3. 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评价

虽然这次案例研究证明了针对几种不同目的使用社会性软件的有效性,但目前尚无对教学者使用社会性软件进行教学和评价的指导方案。故而,教师们很难决定工具在教学中所担当的角色、让工具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方法。何况设计评价体系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件事情。例如,计算一篇博文后面发表评论的条数并不是评价学生对这篇博文贡献度的好方法,因为有些评论并没有见地。

4. 工作量的问题

有几个案例表明,计划、推出和维持一个社会性软件的教学是非常耗时的事情。有些教师指出如果用社会性软件工具来做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那么很难跟进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一个课堂上有30多个博客是很常见的事)。不过,有些案例完全呈现出相反的图景:设计和推出学习方案并不费时,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也并不耗时,最后整体上节省了教学者的时间。诸如RSS这样的工具能够更好地跟踪学生的更新,表明学生是为Wiki的某个词条贡献有益的观点和知识,而不仅仅是去查看某个词条。社会性软件提供的一整套评价体系能够减轻教学者的工作。

5.教师角色转换

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社会性软件工具时,其角色变为激励者。这个观点与有些教学者认为自身角色是传输教育和指示角色相冲突。

(编译:胡运霞)

猜你喜欢
社会性工具软件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禅宗软件
the Walking Dead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软件对对碰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