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启云与Y两优系列广适性超级杂交稻

2011-11-14 12:53李伟工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1年1期
关键词:超级稻杂交稻袁隆平

文/李伟工

邓启云与Y两优系列广适性超级杂交稻

文/李伟工

邓启云博士在湖南怀化Y两优1号高产示范基地现场

上世纪70年代,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一颗种子撼动世界,“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如今,30多年过去了,袁隆平和他的追随者们仍然在朝着培育出更加优质高产的水稻杂交品种不懈努力。

邓启云,农学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学科出站博士后。为了追寻袁隆平院士的足迹,1983年,邓启云大学毕业后到杂交水稻发源地——安江农校从事杂交水稻教学与科研工作,1988年又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在袁院士身边工作至今。邓启云现任湖南省第十届政协委员,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湖南省杂交水稻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在导师袁隆平院士的悉心指导下,邓启云在杂交水稻生理生态、遗传育种、分子育种以及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了Y两优系列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积累了丰富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田间工作经验。

近年来,有感于水稻生产上灾害、病虫害等造成的严重减产,邓启云立足于广适性育种,以培育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抗逆性强、能在我国水稻主产区大范围推广的广适性超级杂交稻品种为主方向,进行了不懈的攻关,终于在2005年选育出了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

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具有株叶形态好,抗逆、抗病性强,一般配合力高,育性稳定、起点温度低,繁殖和制种产量高,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等特点。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Y58S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碱消值、蛋白质含量等5项指标均达到国颁或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有利于配制米饭柔软、适口性好的优质杂交稻组合。

邓启云以Y58S为母本,选育出了Y两优1号(农业部超级稻认定)、Y两优7号(湖南省超级稻认定)、Y两优8号、Y两优2号等优质高产的杂交稻。尤其是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获得了科技部“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能够适应我国不同生态条件下各稻区的生长环境,目前已累计推广种植2000万亩以上,已成为农业部主推品种和“隆平高科”的主要赢利品种。Y58S优良的品质,使得多家科研单位和种业公司引进配组,目前已选配Y两优系列强优势组合100多个,其中通过省部级审定的35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有4个,被认定为超级稻的有3个。它们以广适性、优质、多抗、超高产等显著特点迅速大面积推广,显示了广阔的生产应用前景。

邓启云现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件,获授权1件;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9件,其中4件已获授权;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他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00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技术顾问并应邀去印度指导杂交水稻育种工作;2002年12月~2003年6月,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从事超级杂交稻C4转基因合作研究;2004年2月作为特邀代表到泰国清迈参加泰国生物技术第十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并作大会首场主题报告,为我国水稻杂交技术的推广作出突出贡献。

多年来,邓启云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项目,取得了“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稳定性及其鉴定技术研究”、“水稻简易人工气候室研制”等多项科研成果。他多次获得科技进步和科技发明奖励,其中有“大北农科技成果奖”、“袁隆平农业科技奖”等,并获得“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

责编/高妍

猜你喜欢
超级稻杂交稻袁隆平
喂饱全世界:袁隆平5月22日逝世
“袁隆平中队”重名不重样
袁隆平 56年的“师生恋”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树脂包膜缓释肥在机插杂交稻上的肥效初探
超级稻宜优673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研究发现超级稻增产新基因
石门县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部确认2013年超级稻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