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影视艺术中几种声画组合方式

2011-11-16 12:05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任肖甜
电影评介 2011年15期
关键词:声画对位蒙太奇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任肖甜

浅议影视艺术中几种声画组合方式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任肖甜

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声音与画画结合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声画同步、声画分离和声画对位。总体上讲,声音和画面是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声音的运用丰富并扩大了电影的时空,声音表现力的运用给电影蒙太奇展开了广阔的天地。

影视艺术 声画组合 声画同步 声画分离 声画对位

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

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如在《黄土地》、《菊豆》、《红高梁》中,具有西北风味的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气息。电影《孔繁森》中主人公与边防战士同唱“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对画面中的人物和情绪起着烘托作用。电视剧《苍天在上》中市委林书记追赶前往山村小学调查情况的代理市长在铁道路口相遇,此时,急速奔驰的火车将二人隔开,画面中火车哐当哐当的碰撞声和长长的汽笛声,展示了两人激烈的内心冲突。另外,在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本来以为是一次小小的轻松的战斗,结果在天亮后却发现不只是情报中说的两个德国兵,而是“3个…4个……10个……16个”,女战士那轻轻的、平静的声音却让观众的心情不由得越来越紧张,越来越震颤,随着数字的增加,观众对敌我力量悬殊的战斗、对5个主人公的命运不禁产生了深深的担心和忧虑。平静的、优美的景色中,偶尔从湖对面树丛中闪出一个德国兵的身影,和女兵轻轻的数数声剪辑在一起,造成的却是一种截然相反的效果。这种声音与画面的同步加强了观众的真实感,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且刻画了人物,将观众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二、声画分离

声画分离是影片的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声音与画面的关系是各自独立、互相补充的。在声画分离时,声音一般不会来自画面之中,而以画外形式出现,但在总体情感、情绪上,又有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它们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达到更高层次的统一。陈凯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中有个片段是小春在擦乐谱时心中想着谱子上的音乐,于此同时一段悠扬的小提琴曲响起,这音乐像是从小春的心里和粘满灰尘的谱子里流淌出来的。这段画面和音乐告诉观众小春领悟了老师这种教学方法的用意,并且在音乐方面得到了提高;另外,在日本动画片《萤火虫之墓》的最后,节子死后,清太凝视着火葬节子的火堆上跳动的火苗,忽然,画面上回荡起节子清脆的笑声和稚嫩的喊声“哥哥,我们回家吧……”旋即响起了《home sweet home》主题音乐,忧伤、凄凉的音乐加强了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将观众的伤感情绪推向了高潮;美国影片《爱情的故事》结尾,女主人公患上癌症,历经磨难最终去世,深深爱着她的男主人又来到记录着他们美好爱情的滑冰场,然而映入眼帘的是那覆盖着皑皑白雪、静悄悄的滑冰场,一阵阵笑声传来,打破了这寂静,越发显露出男主人公的惆怅和寂寥,透露出无限的悲凉情调,唤起了人们无限的惋惜之情。

三、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这个概念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有声电影产生初期,普多夫金、爱森斯坦、亚历山大洛夫三人在1928年的《苏联艺术》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宣言,称“只有将音响作为一段蒙太奇的对位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意味着声音与画面在情感、内涵、情绪、情调、氛围、节奏恰好是错位、对立的,形成很大反差的。正是由于声音与画面的差异、对立、错位、相反,才更有力地形成一种对比和对照,从而用一种反差的方式更强有力地表达出正面的意义、价值。美国影片《教父》第三部,一边是圣洁的洗礼,优美的教堂音乐,沉缓的钟声,婴儿的哭声,祈祷声,另一边却是血洗五大家族的杀戮行动。画面总共不足5分钟,却达到出奇制胜的视觉效果和强烈震撼。电影《毛泽东的故事》结尾,当年老的毛泽东蹒跚地走向走廊和生命的尽头时,却出现了《东方红》雄浑而深情的音乐,辉煌、崇高、怀念、感伤各种情绪相互交织,深深地触动和感染了观众。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另外在声画关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组合方式——“静默”。古贤云“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所有声音在画面上突然消失产生的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学效果。如英国影片《摩非的战争》开头,静寂的画面上是一片被鲜血染红了的大海,波涛翻滚着,冲击着破碎的军舰残骸和士兵的尸体,而遍体鳞伤的摩非倚靠在一旁,没有任何表情,只有从那偶尔转动一下的眼珠上才发现这还有一个活物。这种寂静制作的紧张氛围迅速地让观众带着种种猜测与思索进入下面的情节。另外,中国电影《一个与八个》也成功地运用了静默的艺术手段。大秃子在与鬼子的战斗中最后一次高喊着“痛快”站起来的时候,一颗炮弹炸响了,在一片浓烟之中,所有的声音突然消失,只剩了死一样的寂静,营造了一种悲剧的、悲壮的美。

总之,声音和画面应该是一体的、相辅相成的。声音的运用丰富并扩大了电影的时空,声音表现力的运用给电影蒙太奇展开了广阔的天地。在声音与画面、声音与声音的组合上,除了上述三种组合外,还有着丰富的待发掘的艺术表现潜力。

任肖甜,女,1981年11月出生,山西吕梁人,文学学士,风景园林在读硕士,助理工程师。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5.008

猜你喜欢
声画对位蒙太奇
以“对位变奏思维及模式”观兴德米特“天体音乐”
错位蒙太奇
再一次的声画惊喜之作 Sony索尼KD-65A1
体验出色,声画俱佳,为发烧而生 亿格瑞A11 4K高清播放机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在影视编导中的应用实践
从叙事的角度谈平行蒙太奇与交叉蒙太奇
一种跨层盲孔制作及对位方式研究
改善录播的教室环境,提高录制的声画质量
十二音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