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演戏曲现代戏的肤浅体会

2011-11-17 03:56赵艳玲
剧影月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现代戏唱腔戏曲

■赵艳玲

我演戏曲现代戏的肤浅体会

■赵艳玲

我是丰县小凤凰剧团的旦角演员,毕业于丰县戏曲学校(剧团的前身),主工武功花旦。开始演析子戏,即演《打神告庙》,所学的武功,全用上了,后来又演《白蛇传》中青蛇,也觉得学有所用,得心应手。在团内前几年,几乎全演戏曲传统戏,很多程式化的表演,稍作变动,几乎都能用上。

后来剧团排演大型现代戏《双拥情》,该剧的素材来自本地,作者也是本县人。我被分配饰演剧中的三号人物田喜玲,读戏词时,我特别有新鲜感,因为都是地方语言,通俗、生动,但一上排练场,我现丑了,导演批评我说:“你那套传统的东西,全丢掉,你要知道这是现代戏!”我当时一头雾水,我演了几年戏,还从没受过这样严厉的批评,我慢慢琢磨,听导演的教诲,特别有一场戏,跟企图霸占她的马全福跳舞,得到了导演的首肯,他连夸“很好,很好,再有点羞怯的表情就更好了。”接着他又说,这舞是现代舞,但也不同舞场上的舞,你把传统戏中的程式化表演揉进去了。

这场戏演得比较成功,该剧,被评为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又上了中央电视台,我受到很大启发,以后又演了几出现代戏《接公公》、《借气筒》、《赤子情》,都受到观众好评。通过戏曲现代戏的表演,我有以下几点肤浅的体会:

首先,戏曲现代戏是指反映现实生活的戏曲剧目。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历史戏而提出的。所以在中国戏曲舞台上,按照“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并举”划分它应该“三分天下有其一”。戏曲要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戏曲无法直观地反映现代生活,于是有了戏曲现代戏。所以,戏曲现代戏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作为一名演员,既能演传统戏,也应该能演戏曲现代戏,否则,不能算是一名称职的演员,我们的豫剧大师常香玉、马金凤等都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其次,现代戏因为没有程式可以借鉴,所以如果从艺术上讲,戏曲现代戏远远无法与生存了上千年的传统戏曲抗衡。实事求是地说,长期以来,戏曲现代戏所赖以生存的,不是艺术优势,而是题材优势。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其优势无可取代。从解放前夕到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现代戏曾经取得过非常喜人的成就。《杨三姐告状》、《罗汉钱》、《血泪仇》、《刘巧儿》、《小女婿》、《李二嫂改嫁》、《朝阳沟》、《夺印》等,曾经红遍全国。今天,戏曲现代戏也出现了一些比较优秀的剧目,比如川剧《金子》、京剧《华子良》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村官李天成》、吕剧《补天》等。我们团的《双拥情》、《接公公》也是占了题材优势的好戏。

还有,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戏曲现代戏的题材优势”已被削弱,因此,“戏曲现代戏”要生存、发展,必须从艺术本身上挖掘它长久的、真正的艺术价值。如果说戏剧传统戏中的程式化表演是在共性中寻求个性的话,那么戏曲现代戏的表演就是在个性中寻求共性――寻求戏曲化。在“戏曲现代戏”中,新的程式成为“一剧一用”,不可重复使用的“一次性消费”。现代戏的发展常常来自对“传统”的“背叛”――它要避免艺术人生的重复。但越要出新,舞台呈现的设计难度越大。例如传统中的“起霸”、“出将”、“入相”用了多少年,依然用着。现代戏中有的设计了“骑车”、“拉平车”等,第一次看,很新鲜,再用就有重复之感。

还有这样一个现实不能回避,与传统戏相比,现代戏的重要优势是与时代同步,及时反映社会生活。而且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随着网络的普及,手机和电脑的应用,人们几乎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世界各地发生的新闻。而电视访谈、对话等节目,其跟进速度更是戏曲所不可及。这样一来,戏曲现代戏单靠题材优势难以生存了。若生存发展,必须从艺术本身挖掘它的长久的、真正的艺术价值。我以为,象《朝阳沟》、《刘巧儿》、《李二嫂改嫁》这些现代戏剧目,不单是占了题材的优势,它的优美唱腔设计,在该剧种中也是相当优秀的。不然,上山下乡已不再提,寡妇改嫁,已不需要大力宣传,为什么还久唱不衰呢,有些唱段,百听不厌,这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可以说,这些剧目声腔的成功,主要不是源于继承,而是来自求新求异,唱腔设计者在借鉴原有特色风格的基础上,所追求的是对传统戏声腔的脱胎换骨的改变。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打虎上山”,人们并没有在意那“二簧导板”,而是交口称赞那交响风格的前奏。如今,戏曲现代戏音乐唱腔设计的总趋势不是对传统的回归,而是越来越远离本剧种旧有的风格,渐渐向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就是音乐剧方向。

音乐唱腔是如此,表演更是如此,杨子荣、李玉和的上下场绝不是传统戏里的出将入相,看《智取威虎山》里战士上场,也绝不是传统戏里的站门。那滑雪舞蹈,更象艺术团体操,总之,越是比较成功的现代戏,越是避免重复,它的表演程式越是独特,而设计难度越大。

以上肤浅见解,如有不妥,请专家指导、并与同行共勉。

界,再把角色的内心世界外化为动作和台词。我在谍战剧中的表演也遵循着这个表演原则,先吃透角色的内心世界,再用自己的理解,将角色的内心世界用肢体、表情、语言表现出来。谍战剧中的“双重表演”,其实没那么复杂,只需让它回归到一个完整的角色的层面,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角色的所思所想,就能在表演中恰当地体现出来。

猜你喜欢
现代戏唱腔戏曲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戏曲研究》稿约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戏曲现代戏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京召开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