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唱民族之魂的好诗

2011-11-21 00:55李廷舫
草原 2011年11期
关键词:陶冶胡杨大漠

□李廷舫

在第八届 “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配乐诗歌朗诵会上,一首《胡杨·大漠之魂》以其饱满的诗情和深厚的内涵,引起了听众的共鸣。一时间这首诗像一支倏然唱响的歌曲,在一定范围内很火爆地传播开来。这种配乐诗歌朗诵的形式,也得到了诸多人士的肯定和赞扬。在隆重举行的“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上安排这样的艺术形式,无疑是对诗歌的一种推崇,是引领群众接触和接受高雅艺术以陶冶灵魂的一次成功之举。从文化建设角度看,定能催生一些好诗的问世和传播。

《胡杨·大漠之魂》这首诗是幸运的,能够在这等高规格的场地得以传播;听众是幸运的,能在一个夜晚欣赏包括这首诗在内的那么多好诗的配乐朗诵,享受到一次丰美的艺术盛宴。

《胡杨·大漠之魂》这首诗之所以让人震撼,在于它飞扬的文采、激荡的诗情。更在于它深厚的文化蕴藉。诗的开头两句“上百次梦里呼唤的就是你,千百回心中牵挂的还是你”,诗人“梦里呼唤”、“心中牵挂”的“你”是胡杨,但读完全诗再细细回味,便知诗人“呼唤”和“牵挂”的绝不只是“一株、两株”的物质的胡杨,而是胡杨所象征的精神,那种经历了 “扭曲”、“风霜”、“酸梦”、“痛创”而仍然在“挺着胸膛”的“不屈和坚强”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与我们息息相通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也正是诗人歌唱的这种精神,引起了听众和读者的共鸣,激起了强烈的回应。

《胡杨·大漠之魂》中的这个“魂”,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魄;诗人笔下的胡杨,是我们民族魂魄和“民族气势”的象征。诗人看着它,“如同翻阅历史的画卷”,“走进岁月的长廊”。我们听着或读着这首诗,也会随诗人及与她相伴的胡杨一起 “穿越时空隧道”,走进额济纳大漠的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多彩多姿又多伤痕的历史文化长廊。从古到今,去聆听“碎石沙砾的怯怯颤抖”、“弱水余波的淙淙流淌”、“沙漠骆驼的足音”和“神州问天的隆隆巨响”。我们听着或读着这首诗,也和诗人一起想象“站在那里的胡杨”,是怎样 “用干枯的手臂托举新绿”,“用粗壮的腰杆撑起脊梁”,“用不屈降伏遮天的沙尘”,“用执著挑战风暴的凶狂”……

一位大文学家说过,“诗应该有一种力量:号召的力量,感动的力量,启发的力量,或是陶冶的力量”。这首诗就在号召我们要像胡杨一样坚强,抵抗一切邪恶而顽强地生长;它所颂扬的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朽”的生命的顽强,让我们的感动油然而生,让我们在长久的思索中受到启发,进而得到情操的陶冶和思想境界的提升。这不正是给了我们号召、感动、启发和陶冶的力量吗?

《胡杨·大漠之魂》,这真是一首近年诗坛上不可多得的歌唱我们民族之魂的好诗!

这首诗的作者高朵芬,原巴彦淖尔盟乌拉特前旗人,小青年时即常在《巴彦淖尔文艺》、《花地》等刊物上发表诗作。后在呼和浩特市教育系统工作,仍笔耕不辍,曾出版诗集《叮咚水》,所作多首歌词曾由作曲家谱曲,广为传唱,并曾获内蒙古电视歌曲一等奖。二○○八年她出版了新的诗集《芬芳流韵》,这首《胡杨·大漠之魂》即选自此集。这本诗集和这首诗标志着高朵芬的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应该看作是她诗歌创作的一个新的起点。希望高朵芬再接再厉,不断有《胡杨·大漠之魂》这样的好诗问世。

猜你喜欢
陶冶胡杨大漠
千年胡杨
Possibility to break through limitation of measurement range in dual-wavelength digital holography∗
大漠千年
家风伴我成长
大漠落日
胡杨颂
从“涵养美感,陶冶德行”到“立德树人”——听王安国教授谈“音乐教育的‘原点’问题”有感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陶冶教育初探
大漠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