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写作

2011-11-21 21:09苏历铭
诗选刊 2011年8期
关键词:诗坛安静内心

□苏历铭

我所说的安静写作,并不是要割断所有与外界的联络,完全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封闭状态,而是指内心能有效剔除现世的杂音与诱惑,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表达出最真实的灵魂之声。古语说,“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即所谓隐士隐居于山林只是形式上的“隐”,并不是真正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心境,相反,在最世俗的市朝中排除嘈杂的干扰,获得心灵清静,却是“隐”的真正境界。偶尔寻找僻静之地写字,仅是一种形式主义状态,而安静写作则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生命态度,是一个诗人不可或缺的优秀品质。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已使中国经济总量跃居全球第二的位置,在这场来势汹涌又将愈加壮烈的财富大潮中,人的精神世界退缩到心灵的边缘。各种文学形式正不同程度地介入到娱乐狂潮,曾被誉为“文学之父”的诗歌,已成为现代人避之不及的无用之物。人们钟情诗意,却拒绝诗歌,诗歌已变成小众群体内部的事。这或许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或结果,在怀念诗歌曾经强盛和繁荣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诗人群体已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中最稀罕的一部分人。

我善意地把写分行文字的人统称为诗人,他们构建着中国现代诗的全貌,不辞辛苦地垒砌中国诗坛的梦想与光荣,其中也裹挟着浮躁、轻薄、功利、媚俗。中国诗坛正渐渐丧失它的创造性,逐步沦落为表演的舞台,主张高于实践,活动大于创作,诗人多于作品,已成为中国现代诗坛不容忽视的倾向。

诗歌写作多元化以来,各种虚张声势的大旗此起彼伏地涌现出来。从“中间代”的划地为界,到最近网上横行的“新归来者”、“新红颜写作”等提法,无一例外地验证着某些诗人热衷于诗歌虚幻王国的事实。热衷于闹剧的制造已成为中国诗坛的常态,个别诗人依靠某个诗歌选本而充当自得其乐的伯乐,某类奖项成为变态的自慰,某个协会在自身经营活动中打着诗歌的旗号四处招摇,某个传统诗会已丧失当年的理念,堕落成食之无味的鸡肋……现在,与诗歌本质相悖的种种诗歌现象比比皆是,令人慨叹。

有些诗人并不明白安静是诗人的一种可贵品质,他们拒绝安静,俨然已成为娱乐明星。安静的观察与思考,本可改变诗歌表面化和苍白化的缺憾,但有些人似乎不再相信安静的力量,无法沉静下来,在鹊起的名声背后,我们阅读不到与之相匹配的作品。急功近利正成为诗歌界的传染病。

安静会让人寂寞,它要求诗人远离现世功利性的诱惑,把心灵还原为一个诗人应有的心灵,否则他完成不了一个优秀诗人所承担的使命。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安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品质,一旦成为所谓的热点人物,无疑是一种灾难。他要背弃文学安静的特质,在热闹和喧哗中逐渐丧失自我。写作是世界上最孤寂的职业,如同一个遇险者在荒漠上挣扎,没人能帮他,没人能写出他内心要写的文字。遇险者要全神贯注地寻找水源和方向,他必须一个人对抗,只有这样做,他才会从腹地走出来,完成他的思考和生命的作品。

我不相信优秀诗人是一个总热衷于交际和谈话的人,更不要说热衷和致力于各种炫目的活动和事件的人。安静状态不是说地理上的偏居一隅,更重要的是要在心灵里留有自己足够安静的时空。诗人最终都是要靠文本说话,活动和事件有时仅仅是一个个小闹剧,它验证不了一个优秀诗人。

如我居住的北京,就是个活动盛行和事件频出的城市。一个诗人始终能在学养、心态、操守上远离“浮躁病”而坚守心灵的安静、精神的安静、生命的安静,确实是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对处于物质发达时期的诗人来说,保持安静状态更近乎是件奢侈的事情,有时还是一种考验。我的住处离香山较近,我喜欢坐在黄叶村的木椅上享受午后的安静。那里与曹雪芹故居一墙之隔,每次都要穿越曹雪芹故居的庭院。我总在想,曹雪芹若不迁居在西山脚下,只和几位挚友交往而疏离热闹,给自己营造出安静的人文环境,他可能不会留下《红楼梦》。

安静是我们在繁琐嘈杂的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解脱。我所说的安静更多是指心灵的安静,相反,作为一个诗人,你的眼睛和耳朵是不应安静下来的,你必须对这个嬗变的社会有清醒和深刻的认识,必须对这个时代有切肤深入的批判,这样的安静才会有实际意义。在信息泛滥的时候,如果对“安静”没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即便躲在深山老林,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安静。安静是一种状态,它会给我们足够大的空间和足够长的时间,能与生活拉开距离,认真审视自己所要表达的想法,进而才能深刻诠释内心的真实意图。写作意味着最大限度地敞开自己,通过文字触及诗人思考的灵魂,这是诗人存在的意义。

我不断提醒自己:亲近诗歌,远离诗坛。这不仅要做到身体安静,还要做到心灵安静。当一个人对世间的事情能有所作为时,首先要让自己获得精神上的安静,维持好内心的秩序与和谐。一个优秀诗人的本质不依赖于外部环境,而只依赖于他自身的观察和思考以及他的立场和角度。进一步说,是他灵魂的指向、灵魂的内在态度,这种内在的本性是不容扰乱的,是需要安静的。

诗人是特殊群体,他们应具有特有的批判精神和悲悯情怀。并不是每个把文字分行的人都能被称为诗人,一个真正的诗人,不仅要有自己忠实于内心的文本,也要有自己一贯的鲜明立场和态度,这是验证一个完整诗人创作生命最有价值的参照。

安静写作,可能就会诞生不安静的优秀诗篇。

猜你喜欢
诗坛安静内心
听,安静会说话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楼上请安静
楼上请安静
关于推荐《当代诗坛百家文库》入选诗家的启事
荷珠乱滚:诗坛重现唐大郎
当代诗坛上的空谷之音——读《空谷幽兰十四行诗九首》
诗坛百家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