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价格飞涨之谜

2011-11-25 00:32黎广杨宛
博客天下 2011年6期
关键词:国酒国宴茅台酒

■文/黎广 杨宛

茅台价格飞涨之谜

■文/黎广 杨宛

早在唐、宋两代,赤水河畔所产的大曲酒就已成为朝廷贡品。时至清朝,茅台镇已村村有作坊,独步天下的酱香型工艺也已成型。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奖,成为世界名酒。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当晚,周恩来总理选定茅台酒作为共和国的“开国喜酒”。1952年,在全国首届酒类评选会上,茅台一举夺魁,后被指定为国宴招待外宾的专用酒,成为新中国的“国酒”。

茅台酒特供的历史也由此开始。解放初期,茅台酒厂的年产量仅75吨,只有军队和省级以上部门才有资格获得特供酒。1978年后,茅台酒厂在国家的支持下进入良性发展阶段,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产品供不应求,茅台酒被称为“液体黄金”,喝茅台也由此成为身份和权势的象征。特殊的发展历史、特殊的“国酒”地位,导致了今日茅台酒“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心态。从2005年开始,茅台的产量日益跟不上市场需求,供需关系的失衡客观上带来了涨价的压力。进入2010年下半年后,市场上的茅台酒开始频繁涨价,贵州茅台集团几次颁布的“限价令”也形同虚设。

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酿造一斤茅台酒所需的5斤粮食,总价不超过10元。茅台价格的上涨原因,更多地指向了供应紧张。茅台酒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当年的产量与销量无关,而是有5年左右的储存期限。在这其中,茅台酒厂还被指故意“控货”提价,故意制造供不应求的局面。此外,由于茅台独特的销售方式,这有限的产量,流入市场零售的更少。有经销商曾向记者表示,真的茅台酒60%要供给部队,20%供给贵州省政府和国宴专用,流入市场的也就2000多吨。

经常接触茅台酒消费者的李叶青认为:“对于想办事的人来说,能拿出真的茅台酒就能显示出一定的实力,所以茅台酒的价值,有时候和市场价格是没有关系的,它有时候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茅台的价格确实因为政府和部队的青睐而逐渐提高。李叶青长期在部队和茅台酒厂之间联系,“当时部队对茅台的需求量很大,茅台也专门为部队等其他机关做了很多特供酒的标签,这些标签的隐形含义,也暗中推高了茅台的知名度和价格”。

此外,由于我国的经济环境和消费者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喝酒只喝贵的,不喝对的。于是茅台就顺势而为,价格在几年间一路飙涨。

猜你喜欢
国酒国宴茅台酒
吴刚:宴食亦有风骨,使馆里的国宴传奇
国宴之开水白菜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国酒茅台”改名了
“国酒茅台”改名了
李白赋诗 宋瓷真迹——国酒故里 产品极具收藏价值!
李白赋诗 宋瓷真迹——国酒故里 产品极具收藏价值!
茅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