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花鸟画对山水画中的“有我之境”的借鉴

2011-12-01 07:24林茵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借鉴花鸟画山水画

摘要:花鸟画由于描绘对象的限制,多注重植物的理,往往在表现自身情感上不够自由,而从山水画中去取法。将表现的重点放在画面的气息和情感上,在景物的措置上有更大的自由,使花鸟画亦能表现“有我之境”。

关键词:花鸟画;山水画;有我之境;借鉴

作者简介:林茵(1981-),女,汉族,广东省深圳人,文学硕士,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老师,研究方向:美术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2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36-01

一、意境之含义

意境一语,最早鉴于唐代诗论,(唐代诗人王昌龄针对诗歌提出了“物境”、“情境”、“意境”的“三境”概念。一境“故得形似”、二境“深得其情”,三境“则得其真矣”)。意境一词似乎有些滥用的嫌疑,每论及中国画,必要言及意境。然要寻根问底地了解什么是意境。却并不容易解说透彻。宗白华先生在《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谈到:“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渗,成就一个 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⑴

中国绘画从一开始即不是以仅仅表现客观自然为己任,而是通过表现客观世界,表现外在自然物象,来传达主观世界,传达人们心中最不可名状的情思、意象。虽然中国的传统艺术如诗、书、画、音乐等,都以意境为最高旨趣,但是不同的艺术门类都有不同的传达方式和手段。绘画以描绘具体物象,实景为着手点,因心造境,化实景而为心中之境,即要求绘者将客观真实之物的表现对象,通过自己的艺术过滤和思考,或概括夸张,或浓缩细化,或超以象外,以塑造出高于现实,更具生命力的精神形象来。

“意境”构成的核心在于情、景、意的交融。情为内在引发的感动,一股变幻莫测的流水,它主要的生成源是景,即自然和各种实在之象以及记忆中的虚拟幻象,所谓“触景生情”也。不过,单纯的情与景的互融虽然也能创造出“意境”,但缺少了“意”的笼罩上会使美感大为,使艺术景象驳杂不谐的。“意”是什么呢?大略说来是一种调子,在这种调子里包含着过去的经验倾向和感知风格。当“触景生情”时,这些因素即开始渗透,并与具体物象相融合,并表现在艺术作品中。

二、如何理解中国画中的“有我之境”

王国维在其著名的《人间词话》中第一次提出“有我之境”的概念:“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⑵

“有我之境”是指作者主观情感色彩浓烈的情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提出的这一理论是用于诗歌之意境上的,如杜甫的“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便是“有我之境”。花木不会流泪鸟也不会伤心,诗人“移情”于物,把强烈的感情投射到花、鸟上,使它们人格化,故而“花贱泪”、“鸟惊心”。

有我之境”虽然最早是用于描述区分诗歌的意境,这一词可广泛用于中国的文学艺术各门类,其境界皆相通。

在中国画中,“有我之境”中的景物是主观化、情感化了的,而“无我之境”中的景物,偏重于自然的再现。造境中的景物完全是主体情感的对象化。

三、山水中的“有我之境”

中国山水画中“有我之境”的最佳代表是元代的山水。元代的山水画贯彻了“以我观物”的精神,把主体的情思放在第一位。真实的自然对元人来说已不再是其描绘的目的,他们更关注于个人精神状态的宣泄,“以我观物”,画山水以明志,将主体放在第一位。如黄公望“终日只在荒山乱石、丛林深筱中坐,意态忽忽,人不测其所为”。⑶实际上,他深入山林自然的目的既不是为了搜集素材,也不是对景写生,而是为了体会自然,通过两者的契合,在山水中找到一种生命的落实与共鸣,以自然山川之本性来发掘自我之本性,绘画的最终目的落实到“我”上。

元人心中之自然已不仅仅是外在之景,外在之物,而是由“我”的内心所折射出的心中之景。元人的画面虽简远空疏,但却包具了无穷的境界,传达了丰富的生命意蕴。

四、花鸟画借鉴的可能性

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廊中,众多的花鸟画作品给我们留下了色彩斑斓的记忆,无数画家描绘出无比精美、辉煌的畫卷,构筑了古典花鸟画艺术的殿堂。但我们不能只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今天的绘画已不可能是过去的复制,无论承认与否,我们都面临着创新的要求。

花鸟画,由于自身描绘的对象,多为微观之物,或是小情小景,所以,花鸟画一直以来都以重趣味为主,这虽然也是一种“以小观大”之体现,但作为一个花鸟画者,不免有些妄想,想将山水之宏大,悠运,氤氧亦能在花鸟画中体现。同山水画表现造化的理趣一样,花鸟形象也能够表现自然生物的理趣;同山水画家在山水形象中注入情感一样,花鸟画家也能够根据花鸟的自然属性,生态规律,经过画家主观的认识和提炼,使其同样地表现出画者的主观情感。

时代的变化,使得画家的“心性”对外物的感受与古人已有所不同了。由于时代发展的多元,现代花鸟画已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纷繁景观,画面上的追求也随着画家不同的理念而表现出了多样化。确实,任何一门艺术的生命必须是以创新为标志,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死亡。

现代花鸟画的创新,不能只视为新技法的创造与视觉效果的与众不同,还是应该回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语汇上来,通过对传统的学习掌握来达到继承与发展的目的。

现代花鸟画已发展为多元化、多层次、多格局的局面。我们应该充满信心地继续探索下去。

参考文献:

[1]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摘自《艺境》,第3页,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9月第1版。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李日华,《竹嫩论画山水》,摘自俞剑华编著,《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1版俞剑华注译。

猜你喜欢
借鉴花鸟画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