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节目主持人的镜头感

2011-12-01 07:24李晓红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1期
关键词:新鲜感播音员手势

李晓红

摘要:电视节目与其他形态传播介质的根本区别除了有画面因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有出镜主持人的参与。通过电视镜头出现的主持人,在镜头前的表现直接决定了节目的成败。良好的现场状态与镜头感,可以使“胸中成竹”生机勃勃的跃然于荧屏之上;反之,则会使“心中之竹”成为“笔下枯草”,形神俱失。因而,节目主持人在镜头前的状态如何,是衡量一个主持人是否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主持人;镜头感

[中图分类号]:G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188-01

一、何为镜头感?

所谓镜头感,就是指当主持人面对摄像机镜头时的状态。具体是指,当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现场是对着摄像机说话,主持人需要通过一种心理暗示,使“静”的摄像机虚拟化成为“活”的人,主持人通过与虚拟化的“摄像机人”的交流与主持工作状态相辅相融,从而准确传达主持人结合节目内容所要表达的主持人的神态表情等身体语言和心里感觉等内在意蕴的整体状态。

二、如何获得镜头感

1、对象感

对象感就是指播音员主持人必须设想和感觉到对象的存在和对象的反应,必须从感觉上意识到受众的心理、要求、愿望、情绪等, 并由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处于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表情达意,传达节目的精神实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的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为什么有的播音员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表情呆滞,面部表情僵硬不自然,语言表达平淡呆板,没有起伏,或者速度快得像自言自语,或无目的地拖沓,让人听而无趣,观众难以接受,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播音主持时缺乏对象感。播音员、主持人不知道话对谁说,内心没有着落,没有对象感,就激不起强烈的播讲愿望。那么,自然在镜头前就没感觉和状态。

对象的设想,可以从量的方面,如:性别、年龄、职业、人数等有关对象进行,还要从质的方面,如:环境、气氛、心理、素养等方面把握。

对象感不是单单设想对象的一般情况和个性要求,还要解决好传者和受者的关系问题。他们之间是息息相通、平等、朋友式的关系,不能“居高临下”,也不能“迎合媚俗”。而有了这种平等、融洽、真诚和坦诚的正确关系,才能形成感情的交流,才能使受众对主持人产生“认同”和“自己人”的亲近感。

2、表演感

具备了对象感后,要获得在这种“假定”情况下的工作镜头感,就要借助表演来获得。

主持人和演员相通的是:他们都是在不同程度的“假定”条件下工作的。演员在剧本规定的情景中进行艺术创作;节目主持人在节目规定的时间、空间中进行工作。举例来说:一台春节晚会,其中许多节目是提前录制的。那时,街上还没有彩灯,晚上也没有礼花,也没有节日的气氛。在人们还没有感觉到节日来临时,节目主持人却提前“进入”了节日:他在录制节目时的语调神情要和假定的过节协调起来,这必然要借助表演。这是一种“人为障碍”,要突破和超越这种障碍,就要借助表演。有人或许会提出:文艺节目是这样,其他节目特别是新闻节目就不是这种情况了。其实不然,电视新闻的播出,新闻主持人也有“假定”。比如,主持人实际上是面对摄像机在说话,而他的内心感觉和神态表情必须是假定面对观众说话。我们常说某位主持人“镜头感好,镜头感强”,也就是指这位主持人在“假定”的情景下,与摄像机“交流”得恰如其分,亲切自然。中央电视台《为您服务》栏目的第一位主持人沈力老师有句经验之谈,叫做“主持人不仅要心中有人更要目中有人”。心中有人也好目中有人也好,对主持人的演播来说都是一种“假定”,而任何“假定”条件下的创作都离不开表演艺术,也就是说都要不同程度地借助表演。

当然,主持人的这种非角色表演,是一种适度的表演,必须和本人和节目是融为一体的。以新闻节目主持人为例,当新闻稿件传达的是一种喜气欢快的信息时,我们必须让我们的神态和语言也欢快起来,当稿件传达的是沉重、严肃的信息时,我们也必须让我们的面部表情以及语言、语气也跟着严肃起来。任何脱离了节目内容和定位的“表演”都是不成功的,那么他在镜头前的表现状态也必然是失败的。

3、新鲜感

新鲜感,就是要使受众鲜明地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所报道的是他们所关心或感兴趣的最新鲜的消息,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并使其从中受到感染。而要想受众感受到新鲜感,那么,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先使自己保持新鲜感,感受新鲜感。

著名节目主持人赵忠祥曾深有体会地说:“电视播音员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丧失了镜头前的新鲜感,缺乏新鲜感就丧失了激情;丧失了激情,就会使观众看到一个对工作与生活没有兴趣的形象。感情一要自然,二要充实,缺一不可。在镜头前的振奮感和运动员的保持竞技状态一样,要有跃跃欲试,不可按捺的冲动与激情。”

播音员主持人无论对栏目,还是对自我,都要有“喜新厌旧”的意识,更要在镜头前有我要表达的愿望,有没有创作的热情,有没有镜头前表现的欲望,因此,播音员主持人在每一次面对镜头的时候,都应该去寻找新鲜,以新闻播音主持为例,我们必须找到每篇稿件内容的针对性,看看这条新闻究竟“新”在哪里,是时间新、内容新,还是报道了新的思想或有新的角度,再结合具体新闻背景寻找该消息的新鲜点。只有抓住每条新闻的新鲜点之后,才能正确的安排重点,确定基调,引发自己的情感,调动播讲愿望,从而激起在镜头前和话筒前的新鲜感。

三、非语言符号因素对镜头感的辅助

非语言符号是指在声音语言与文字语言以外的为人们的感觉器官接收的各类表象符号,例如人的眼神、表情、手势、身姿和体态等。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有利于在主持节目中传情达意,而忽视非言语沟通,或使用不适当的非言语讯息,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节目效果和主持人本人的形象,从而也就影响了在镜头前的把握。

面部表情和手势是促成更好的表达自我把握镜头的关键。

1、面部表情:眼睛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可以说眼神在镜头面前对节目的表达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电视主持人面对镜头时的眼神要求真切、自然。有些主持人的眼光,过于热情、亲密;或过于冷漠呆滞;或眼大无神,目光分散;或东张西望,不善注视等等,都与他们缺乏管用眼睛传递讯息的技巧有关。这种技巧的获得,首先要对眼睛传情表意的作用有正确的理性认识,其次要有意识地做适当的练习,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节目内容协调一致。

2、手势:通常手势可分为生活中使用的手势和表演手势两种。节目主持人的手势以生活中使用的手势为主。总体来说做手势是为了对重点句子的强调、辅助主题思想的表达,但也有不少情况表明,手势也可能成为表达的主体。手势还能够体现一个人的心理特征。

主持人的非言语沟通技巧,分天赋和获得两部分,主持人应该准确应用能够显示自己个性特征的表情特征和身体姿势,主持人如果期望显示出具有个性特征的公众化形象,应先发现和调查一下自己,多问问别人的意见或者对着镜子多加练习。

总之,主持人要想拥有良好镜头感,只有不断完善和提高镜头前的再创作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完善专业知识,勤加练习,多揣摩、多学习,与节目融为一体,才能达到从容的把握镜头,拥有更好地传播效果。

猜你喜欢
新鲜感播音员手势
挑战!神秘手势
V字手势的由来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KINGSWOMAN
胜利的手势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
新鲜感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