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与处理

2011-12-08 12:00赵婉珍贾东岗雷招宝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静脉炎甲硝唑口服

赵婉珍,贾东岗,雷招宝

江西高安市人民医院1妇产科,2临床药学室,高安 330800;3江西丰城市人民医院科教科,丰城 331100

奥硝唑(ornidazole)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临床广泛使用的第三代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作用于厌氧菌、阿米巴、贾第鞭毛虫和毛滴虫细胞的DNA(使其螺旋结构断裂或阻滞其转录复制而导致致病菌死亡)[1]。由于奥硝唑具有起效快、体内滞留时间长、抗厌氧菌谱广、抗菌力强且不良反应较少的特点,因此妇产科临床医师广泛使用。为了奥硝唑的安全使用,本文通过检索 《CNKI全文数据库》(1994~2009)、《万方数据医药信息系统》(1998~2009)和PubMed,下载有关奥硝唑不良反应的文献,然后进行简要的文献综述,并提出几点合理用药建议,供临床医师参考。

1 奥硝唑的不良反应

1.1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金月芳等[1]在80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中使用奥硝唑(0.5g,bid,连用5d),观察到不良反应发生率12.5%,其中胃肠反应6例(占7.5%),明显低于甲硝唑的 72.5%(胃肠反应 46例,占 57.5%,P<0.01)。

1.1.1 肝炎国内文献尚未见奥硝唑致肝炎的病例报告,但国外近10年来陆续有奥硝唑致肝损害和严重肝炎的报道。Tabak等[3]报道了3例由奥硝唑引起的肝损害,并对以前报道的6例肝炎病例报道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这些病例均使用的是常规剂量,发生的肝炎均为胆汁淤积型,停用奥硝唑1~2月均能恢复。Harputluoglu等[4]报道1例27岁女性患者使用奥硝唑治疗8周发生了严重的肝炎,血清转氨酶和总胆红素升高,肝活检显示门静脉炎性浸润,肝细胞和肝小管胆汁淤积,门静脉入口处和门静脉中心桥呈纤维化,并形成结节,腹部超声显示慢性肝病。

1.1.2 口干和恶心张辉[5]在40例牙周病患者中使用奥硝唑(0.5 g,bid,连续口服 7 d)观察到口干、恶心、胃不适,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甲硝唑组的17.5%(P<0.01)。

1.1.3 呕吐李颖仪[6]在150例施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患者中使用奥硝唑注射液(1 g,qd,连用2 d)观察到呕吐12例(8%),发生率与替硝唑组相同。

1.2 过敏反应

1.2.1 过敏性休克1例33岁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妇女因外阴瘙痒、疼痛而口服奥硝唑0.5 g,首次服药后1 h即出现恶心、眩晕、全身发抖、口唇紫绀,血压降至72/40 mmHg,脉搏细速、胸闷、头晕、心慌、四肢冰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经抗休克治疗1 h后逐渐恢复正常[7]。

1.2.2 多形红斑1例44岁女性患者因肛门搔痒症给予奥硝唑0.5 g bid口服,用药3天,手背、脚背出现多形红斑,停药2天后红斑消退。随后又口服奥硝唑,2天后又在手背、足踝、背部及躯干处出现20多个大面积(3 cm×2 cm)多形红斑,少许渗出,部分溃烂,特征为多形性皮损。经抗炎、抗过敏治疗半月余方治愈[8]。

1.2.3 其他皮疹苏进兰[9]和邵文革[10]报道32岁和34岁女性患者口服奥硝唑引起斑片状皮疹和粟粒样皮疹,两例均有药物过敏史。Gupta等[11]报道1例奥硝唑所致的固定性药疹。

1.3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3.1 头痛口服奥硝唑0.5 g和1 g(疗程3月)致头痛的发生率为14.5%和18.9%[2]。

1.3.2 头晕和嗜睡金月芳等[2]观察到奥硝唑致头晕、嗜睡2例(占2.5%)。李梦秋等[12]发现1例71岁男性为肺部感染、高血压和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口服奥硝唑0.5 g bid,第2天即出现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另1例86岁女性,为吸入性肺炎、高血压和帕金森氏综合症患者,静脉滴注奥硝唑 (0.5 g,bid)2天后出现嗜睡、精神差,后改用甲硝唑静脉滴注则无嗜睡不良反应。

1.3.3 癫痫样发作1例23岁无其他疾病史的女患者,因施行腹腔镜下盆腔黏连松解术和输卵管美兰通液术后,静脉滴注奥硝唑(0.5 g,bid),当日用药后5 h即出现腹胀、恶心、呕吐,随后又出现抽搐(持续4 min),双眼上翻、牙关紧闭、神志不清、小便失禁、口吐白沫、呼之不应,经吸氧、镇静、止吐等处理好转[13]。

1.3.4 无菌性脑膜炎Mondon等[14]报道65岁细菌性心内膜炎男性患者使用奥硝唑(0.5 g,tid),治疗第4天发生了发热,淋巴细胞增多,脑脊液培养阴性,在停用奥硝唑后数日自主恢复,未留后遗症。

1.3.5 外周神经异常Desbordes等[15]报道1例18岁患者口服奥硝唑(1.5~2.0 g·d-1),治疗 22 天(使用总剂量41 g)出现双侧桡神经麻痹,停药3个月后症状消失。

1.4 戒酒硫样反应

Sharma等[16]报告1例饮酒至少20年的48岁男性患者,因腹泻、呕吐3 d,在饮酒后2 h口服氧氟沙星(0.2 g、bid)和奥硝唑(0.5 g、bid),45 min 后患者出现心悸,血压90/64 mmHg,脉搏127次/min,律齐,呼吸24次/min,出汗、面部潮红。通过吸氧、输液、口服地西泮,2 h内症状改善。

刘永旺等[17]报告16例奥硝唑致戒酒硫样反应。其中男性12例,女性4例;11例是在静脉滴注奥硝唑前后24~48 h饮啤酒或白酒,3例是酒精擦浴40 min~1 h后,2例是停用奥硝唑3~4 d饮酒,1 h以内出现戒酒硫样反应,临床表现为颜面潮红、心悸、恶心、头痛、血压下降、呕吐、心动过速、胸闷、烦躁、呼吸困难等。经溴米那普鲁卡因或甲氧氯普胺肌注,吸氧、升压、输液(补充维生素 C、B6,能量合剂),严重者注射地塞米松或异丙嗪等,均于0.5~3 h内恢复正常。

1.5 静脉炎

汪波[18]在9个月中观察了389例使用奥硝唑注射液的患者,58.6%的患者出现疼痛及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其中静脉炎Ⅰ、Ⅱ和Ⅲ度分别占24.9%、25.4%和8.2%,发生率比甲硝唑和替硝唑高。

1.6 白细胞降低

1例40岁子宫肌瘤患者于全子宫切除术后给予头孢匹胺钠1 g和奥硝唑注射液0.5 g(均静脉滴注,bid),用药 5 d 使 WBC、RBC、Hb、PLT 从术前的4.3×109/L、3.9×109/L、120 g/L、165×109/L 降至 1.9×109/L、3.0×109/L、94 g/L、153×109/L,在停用头孢匹胺钠和奥硝唑后口服升白细胞药物(利可君、生血宁、小檗胺),5 d后血象恢复正常出院[19]。

2 奥硝唑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2.1 用药前询问患者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患者如使用过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咪唑类抗菌药物,曾发生不良反应,则使用奥硝唑应该慎重;如果曾发生过敏反应则应禁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另外,有药物或食物过敏家族史的患者也应慎用奥硝唑。

2.2 使用奥硝唑期间嘱咐患者注意饮食

由于奥硝唑可引起戒酒硫样反应,因此在口服奥硝唑至少前二天及停药后七日以内不可饮酒(包括白酒、啤酒、红酒、黄酒、香槟酒、米酒等),不可使用含酒精的药品(如碘酒、藿香正气水、氯霉素注射液、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等),不可使用酒精擦浴降温,甚至不能食用含酒精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啤酒鸭等)[17,20]。

2.3 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不可超范围用药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载明的奥硝唑适应症用药,非适应症用药无疑将增加用药风险。如果临床非适应症必须用药,则应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用药风险。

2.4 注意给药速度与浓度

通过静脉给药时,应注意奥硝唑的浓度不可过高(以不超过0.5%为宜),静脉滴注的速度不宜过快(以40~60滴/min为宜),否则有发生静脉炎的可能。另外,还应注意稀释剂的选择,最好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奥硝唑针剂,避免低pH值导致静脉炎的高发生率[18]。

2.5 注意合并用药

有些联合用药应该避免,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硝基咪唑类都是有致神经毒性反应倾向的药物。张岩等[19]报道联合使用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钠和奥硝唑致癫痫样发作1例,不能排除两药累加的毒性反应。巴比妥类药物、雷尼替丁和西咪替丁等药物可加速奥硝唑的代谢和清除,从而降低药效并影响凝血,因此应尽量禁忌联用[21]。

奥硝唑类药物可加重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哌拉西林、呋喃唑酮、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所致的戒酒硫样反应,故在制订联合抗感染方案时应予特别注意[22]。

2.6 注意在血液透析中的药物滤过损失

由于血液透析可清除部分奥硝唑,故建议血液透析患者宜在透析后使用。亦有人推荐在透析前给一附加剂量(所增剂量相当于透析前常用量的1/2),以补偿透析过程中损失的奥哨唑[23]。

2.7 加强用药监测,发生用药不适反应立即处置

无论是口服给药还是静脉给药,使用奥硝唑期间都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就应及时处置,以免轻微的不良反应发展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奥硝唑的不良反应处置主要是对症处理,轻微的不良反应只需停药即可(如恶心、呕吐等),静脉炎通过降低给药浓度并减慢滴注速度也可避免。但对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肝损害、癫痫发作、过敏性休克、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降低、无菌性脑膜炎、心跳骤停、外周神经异常等则应停药后立即对症治疗,只要处理及时、得当,患者预后良好。

肝功能减退患者,可使奥硝唑肝代谢减慢而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因此对轻、中度肝病患者使用本品应减量慎用;使用本品期间应定期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如血常规和肝功能等,发现白细胞减低和肝功能异常应立即停药并积极处理。

[1] 陈新谦,金有豫,汤 光.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2.

[2] 金月芳,倪振飞,陆容辉.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160.

[3] Tabak F,Ozaras R,Erzin Y,et al.Ornidazole-induced liver damage:report of three case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Liver Int,2003,23(5):351-4.

[4] Harputluoglu MM,Demirel U,Karadag N,et al.Severe hepatitis with prolonged cholestasis and bile duct injury due the long-term use of ornidazole[J].Acta Gastroenterol Belg,2007,70(3):293-5.

[5] 张 辉.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牙周病的成本-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J].天津药学,2007,19(6):48-9.

[6] 李颖仪.奥硝唑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8):894-5.

[7] 魏妙华.奥硝唑致过敏性休克1例[J].医药导报,2008,27(6):686.

[8] 张福康.奥硝唑致重症多形红斑1例 [J].中国药物警戒,2009,6(5):311.

[9] 苏进兰.奥硝唑引起过敏反应一例报告 [J].青海医药,2009,39(10):35.

[10] 邵文革.奥硝唑致药疹1例 [J].新医学,2009,40(7):490-1.

[11] Gupta S,Jain VK,Aggarwal K,et al.Fixed drug eruption caused by ornidazole[J].Contact Dermatitis,2005,53(5):300-1.

[12] 李梦秋,余红菊.奥硝唑致老年人嗜睡2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7,4(1):49,65.

[13] 张 岩,姚 荧.奥硝唑致癫痫样发作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09,6(5):312-3.

[14] Mondon M,Ollivier L,Daumont A.Aseptic meningitis ornidazole-induced in the course of infectious endocarditis[J].Rev Med Interne,2002,23(9):784-7.

[15] Desbordes JM,Maissin F,Bataille B,et al.Peripheral neuropathy during treatment with ornidazole[J].Ann Fr Anesth Reanim,1984,3(4):312-4.

[16]Sharma V,Sharma A,Kumar V,et al.Disulfiram-like reaction with ornidazole[J].J Postgrad Med,2009,55:292-3.

[17] 刘永旺,樊思雷,郜建新.应用奥硝唑致双硫仑样反应16例治疗体会 [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2):121-122.

[18] 汪 波.奥硝唑注射液致输液疼痛等不良反应的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09,4(24):69.

[19] 张 岩,唐一鸣.头孢匹胺钠联合奥硝唑致严重白细胞降低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0,7(2):128-9.

[20] 黄万龙,雷招宝.药源性双硫仑样反应及其防治[J].中国医疗前沿,2008,3(20):98-9.

[21] 李大魁,金有豫,汤 光,等译.马丁代尔药物大典[M].第35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664-5.

[22] 孙淑娟,袭 燕.抗菌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86-91.

[23] 田怀平,王美纳.奥硝唑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J].中国药房,2003,14(1):50-2.

猜你喜欢
静脉炎甲硝唑口服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液氮冷冻与阿维A口服联合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预防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消化内科静脉炎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