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的思考

2011-12-18 09:53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李亚洲少将
国防 2011年6期
关键词:省军区组训预备役

■ 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员 李亚洲 少将

大抓军事训练,积极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是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准确把握世界军事变革局势,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军事训练创新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当前我军建设的主旋律。省军区系统贯彻落实胡主席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必须适应职能任务特点,立足现有条件,大胆改革创新,紧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推进军事训练转型。

一、围绕科学发展明确转型的指导思想

训练观念的转变是引领训练变革和转型的灵魂。要扎实推进机械化条件下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转型,就必须强化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形成与之相一致的工作思路。

一是清除转型思想障碍。人民战争是我国一贯坚持的战略方针。在信息化战争形态下,科技素质、信息素质、专业技能、联合作战能力,将成为现代民兵、预备役部队能力素质的主体。省军区系统要在未来战争中有效遂行科技参战、科技支前的任务,就必须自觉适应战争形态的变革,在提高组织建设科技含量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训练转型。当前,部分同志对省军区系统的地位作用认识不够、摆位不正。有的认为,在信息化战争面前,民兵预备役装备技术落后、训保水平较低,没法训;也有的认为,市场经济讲究的是经济效益,抓民兵预备役训练投入大、见效慢,导致抓训练的动力不足。这些消极模糊认识,成为影响推进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的最大思想障碍。必须肃清这些错误认识,认清省军区系统抓好训练转型的重要作用,牢固确立省军区系统在军事训练转型中大有所为的思想。

二是确立转型思想观念。信息化战争对省军区系统参战支前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树立新的训练观念。一方面,以作战需求牵引转型。省军区系统必须着眼使命任务,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职能要求推进军事训练转型,以转型带动平战转换、快速动员、科技支前以及应急维稳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建设主导转型。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信息系统是技术支撑,信息资源是基本保证。推进军事训练转型,要紧跟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动态,不断强化信息参战、信息支前、信息保障的意识,坚持信息主导、体系对抗、综合集成、科技推动,把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向信息化聚焦。

三是弄清转型方法步骤。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必须着眼使命任务,立足现有条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制定目标规划,积极稳妥分步实施。首先,要搞好统筹规划。按照国防和军队建设总体规划,围绕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转什么、由谁来转、什么时候转、转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深入调研、科学分析,结合当前实际,着眼长远发展,制定近、中、远期规划,区分转型阶段。其次,要坚持循序渐进。实现训练转型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根据近、中、远期规划,遵循循序渐进规律,按照“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思路,分阶段、分步骤有序实施。第三,要立足自身实际。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而且不同的任务需求、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又使民兵预备役训练具有较强的区域差异性。因此,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不能照搬现役部队训练转型的经验,也不能照抄外军训练转型的做法,应围绕进行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需求,按照参战支前的实际需要,立足自身实际,建立自主创新机制,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和特色的训练体系。

二、围绕体系能力构建新型的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是军事训练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构建新型的训练内容体系是训练转型的核心。推进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重点围绕使命课题和体系作战能力,对训练内容进行系统改革。

一是实现由完成一般性作战任务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转变。当前,我国改革和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增多,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时有发生,加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对省军区系统完成多样化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着眼提高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全面加强民兵预备役抢险救灾、处突维稳和参战支前等训练力度。要围绕应急征召、动员支前、保交护线、城市防空,增大使命课题训练内容;围绕抢险救灾、应急救援、反恐处突,增大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训练内容,坚持依案而训、实案实训,确保能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任务。

二是实现由抓普通技能训练向抓信息化技能训练的转变。当前,省军区系统训练内容单一、技术含量低、实战化水平不高,只有把信息化知识学习、信息化指挥技能训练、信息化战法研练贯穿于各层次训练之中,才能不断缩短与信息化作战要求的差距,真正实现训练转型。要增加对口专业分队和部分新组建专业技术分队的训练内容和时间,对基础课目训练进行适当压缩,增大应用性和协同性课目的训练比重,着力改变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低层次徘徊状态。注重加强信息技术运用训练,把信息知识和技术融入训练中、渗透到战法训法研究中、辐射到新装备训练中,提高部队训练的信息化水平。充分借助地方预编单位装备器材科技含量高的优势,增强民兵预备役针对性训练,培养关键岗位、重点部门的拔尖人才,推动科技素质向实战能力转化。

三是实现由抓一般分队训练向抓首长机关、专业技术骨干、重点部(分)队训练的转变。首长机关、专业技术骨干和重点部(分)队建设对省军区系统整体建设具有辐射效应。因此,必须抓住重点内容,提高训练层次。首长机关训练,要紧贴信息化作战指挥,突出指挥技能、谋略决策、战法研练和协同保障训练;坚持抓自身训练与抓部队训练相统一,视情组织带民兵、预备役部(分)队实兵实装演练,适时展开检验性实兵对抗演习。专业技术骨干训练,要以新装备、新技能和教学法为重点,突出急需岗位、关键岗位、特殊岗位的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和组训教学能力。重点部(分)队训练,要围绕防空防卫作战和支前保障等任务,重点抓好快速动员、“三战”、重要目标防卫、突发事件处置等针对性课题训练,提高快速反应和遂行任务能力。

三、围绕信息融合探索科学的组训模式

新型训练内容体系要求建立新的组训模式。省军区系统必须立足自身实际,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改进训练手段,转变训练方式,优化考核评估,形成一套高效管用的训练模式。

一是抓好训练手段转变。先进的训练手段是推进军事训练转型的重要保证。推进军事训练转型,要高度重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传统训练方法手段,提高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训练水平。首先,要提高基地化训练水平。充分融合训练资源,建立专业训练基地,并对现有设施、场地、设备进行信息嵌入、技术融合,努力营造复杂电磁环境,创造适应信息化战场的训练条件。其次,要积极开展模拟化训练。充分利用军地资源优势,积极研发已列装武器装备的模拟器材,以及指挥训练配套辅助软件,提高通用化、制式化、系列化水平,实现从静态模拟向动态模拟、从技术模拟向战术模拟的转变。第三,要构建网络化训练平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网络技术资源,统一技术标准,构建集教学、训练、管理、考评和监控“五位一体”的训练网络。

二是抓好训练方式转变。科学的组训方式,是提高训练质量效益的可靠保证,是推进训练转型的重要环节。要充分利用各类训练手段和训练资源,改革组训形式,走开“分类集中、分级组训、跨区联训”的路子。完善挂钩带训机制,按照“专业对口、区域结对”原则,重点挂钩训练民兵预备役骨干、组训难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兵、教练员和重点分队,做到挂钩训练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随着职能任务的转变,民兵、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和地方部门的结合面越来越宽、融合度越来越深,必须改变传统的单打独斗式的军事训练模式,积极开展与现役部队联训、与地方专业应急保障力量联训,探索建立军政军民联合训练模式,牵引省军区系统军事训练转型。

三是抓好考核管理转变。训练考核是检验部队训练落实情况、提高部队训练质量效益、推进部队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手段。要规范考核内容和方法步骤。按照训练大纲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考评内容,严格考评程序,量化考评指标,依法实施考评;要不断改进考核方法,健全“上级考、联合考、自行考”机制,走开联合考评的路子,保证考核全方位、全员额落实,确保考评精细化;按照“训考分离”的原则,对各地民兵、预备役部队军事训练进行交叉考核,重点考核组织指挥、协同保障能力和整体遂行任务能力。要建立健全训练监管机制。省军区成立由司、政、后、装等部门联合组成的训练监管小组,加强对训练计划、准备、实施、考评、登记统计和总结报告的监管,重点对军事训练任务落实、活动开展、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督查,及时掌握训练动态,实现军事训练全要素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四、围绕资源整合探索高效的保障机制

省军区系统要充分发挥党管武装和民兵、预备役部队“寓兵于民”的优势,在提高保障能力、理顺转型机制上求突破谋发展。

一是探索集约化的保障方式。当前,省军区系统训练保障普遍存在资源分散、形式粗放、科技含量偏低、经费难以筹措等问题。训练要实现内容、方法手段的转型,必须以基地保障为重点,加强军地合作,提升科技含量,实现向集约化保障转变。首先,完善集约化保障措施。打破封闭自保、条块分割的保障模式,调整保障资源分布投向,优化训练资源配置,整合省、市、县三级专业保障资源,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保障格局,从根本上解决保障效益低的问题。参照部队训练基地的标准,根据专业训练需求,采取专业军事设施由军队配发、军民通用设施以地方保障为主的方法,统筹好场地系统设施、装备模拟器材、电化教学器材、网络训练设施和基础训练设施建设,形成门类齐全、配套完善的保障体系。其次,提高保障科技含量。着眼开展网络化、模拟化训练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民兵训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军地信息网、机关局域网、有线电视网和电视电话会议系统,打造集教学、训练、监控、管理于一体的远程网络训练平台。要注重向各类训练设施注入高科技,提高保障的科技含量。第三,规范经费保障制度。要与地方政府沟通协商,制定经费保障办法,明确地方政府、企业法人的责任,并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努力实现经费保障法制化,从根本上解决民兵预备役训练经费保障难的问题。

二是建立高效率的运行机制。省军区系统要充分发挥党管武装的优势,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支持,争取更多的经费、物资用于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地方政府要切实把民兵、预备役部队训练纳入党管武装重要内容,落实分管领导,明确相关责任;军事机关要科学安排筹划,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制度,真正形成军地齐抓共管局面。省军区、警备区作为辖区内军事工作主管单位,应根据未来联合作战需要,发挥上下衔接、左右通联的功能,针对辖区部队驻地邻近、作战任务一致的特点,建立和完善驻军之间、军地之间一体化训练机制,切实理顺联战联训关系。要严格落实党委议训制度,建立完善首长机关抓训练协调机制,定期分析训练形势,科学决策重大训练问题,确保在人员使用、时间分配、经费物资投入上向军事训练聚焦,形成抓训练落实的合力。

三是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推进训练转型,人才队伍是基础和关键。要把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足、业务精、懂技术、善教学、会管理的人才队伍作为当务之急。要通过送院校学习、集中培训、岗位练兵、比武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各级机关和民兵、预备役部队一线教学组训干部骨干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组训能力。要重视加强组训人才的信息知识学习,着力提高科技组训素质,充分发挥高素质人才在军事训练转型和战斗力生成中的特殊功效。对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兵种技术人员和干部骨干,要积极与现役部队、军事院校联系协调,实行挂钩代训、帮训;对口专业技术分队,可充分利用地方科技优势,实行军地“接口”补差训练,着力培养军民兼容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为开展军政军民联合训练提供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省军区组训预备役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机务士官组训能力培养研究
基于微格教学的士官组训能力培养构想
正确理解把握军委调整省军区系统职能的战略考量
认真落实“五个当好”要求在履行职能使命中强化责任担当
加速省军区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思考
适应新体制认清新使命履行新职责努力实现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新发展
学员队干部在课余体能组训中的作用分析
95式自动步枪精度射击的组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