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壮族娃崽背带美术元素在中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

2011-12-19 06:13吴剑珊
艺术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背带壮族欣赏课

吴剑珊

内容摘要:少数民族美术资源是各地方美术课程的宝藏,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还给不同地域的美术课程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可能性和创造性。文章选取代表广西壮族文化的娃崽背带为索引,探讨了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以期对美术欣赏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学美术课程资源娃崽背带

在2001版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说明有这样描述:通过“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的目标是“逐步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少数民族美术资源确实提供了丰富的本土美术教学资源。

一、课程分析

在广西中小学欣赏课的运用中,教学重点放在对广西壮族娃崽背带形式、用途、色彩、图案、文化背景的观察和欣赏,由此让学生了解广西壮族的民族美术特色及文化内涵。

欣赏课的授课方式有很多种。如:

方案1:教师讲述为主,学生欣赏图片资料并聆听教师的讲解。虽然方式较为传统,没有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却是最直接、最节省时间的授课方式,因此大部分老师都会采取这种授课形式。

方案2:学生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讲述自己知道的相关信息,教师通过图片进行适当的引导。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搜集资料并进行相关评述。但学生获得信息的手段和时间都是有限的,要弥补其不足,教师必须通过聆听、提问、引导的方式把欣赏的主题进行透彻分析,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方案3:教师列出图片资料,却不急着把内容说出,而是让学生自己从资料图片中发现线、面、形、色等美术元素,然后引导学生从欣赏对象的文化背景入手进一步欣赏对象。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发现的眼睛,可以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利用学生课外时间,使其主动搜集资料并了解欣赏对象。

欣赏课的方案有很多,但各有利弊。可以采取其中一种方案进行授课,也可以两种或三种混合在一起运用。不论是哪种方式,只要能让学生带着发现问题的眼睛去主动学习,就是好的课程方案。

这里,笔者以上述第三种方案为例,探讨壮族娃崽背带在欣赏课中的运用。

二、授课方案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让学生猜测所看到的物品的用途(此时教师不要马上揭示答案)。

3.让学生找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有的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有两条长长的带子)。

4.让学生找出其颜色的区别之处(学生会发现物品都是以黑色为底色,上面用红黄蓝原色为主要色彩)。

5.找出每个物品的文理图案都是怎样的(出示放大的图案,学生会发现图形有花、草、鱼、鹿等)。

(二)进行分析和欣赏

通过上述提问与观察,学生会发现背带的形式、色彩和图案特点,并主动找到其美术元素。在她们充满好奇心与疑问的时候,老师再进一步揭示答案,告诉学生这是壮族妇女背孩子的背带,也就是娃崽背带,接着带学生分析和欣赏这一物品的各种特性。

1.背景。娃崽背带古代称之为“襁褓”的育儿工具,是壮族妇女世代使用的育儿带。它使劳动妇女的双手得以解放,在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可以忙碌其他的农活。可以说,娃崽背带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不管是侗、壮、瑶、毛南、水、苗都有自己的娃崽背带样式和图形创意,并且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自己设计和刺绣的娃仔背带。

2.背带的带子。娃崽背带的特征就是为劳动服务,因此它的设计基本上以一块布为主,两边长条的带子系在劳动者的腰间和肩膀,这样,劳动者就可以把孩子固定在背上,腾出双手进行劳动,同时还可以照顾孩子。娃崽背带即使在同一民族中,不同地域的样式和图式也大不相同。

3.背带的色彩。壮族娃崽背带主要采用红、黑二色,传达着少数民族祖先光明战胜黑暗的历史意义。在以红、黑为基调的同时,注重突出红、白、黑三色的大块色彩,其他如蓝、黄、绿等色彩,则处理成细小的星点,很不起眼。有的在红、黑二色的基础上,重点施以青绿或蓝绿色,视觉上是青底大红——有金红、紫红、橙红,或红底大绿——有蓝绿、紫绿、青绿,两相对比,造成艳丽明快的强烈块面,再加以黄、白、蓝等色彩调和,富有节奏感,充满生命活力,给人一种五光十色、闪烁不定的感觉,似乎色彩也是流动的。

4.背带的图形。娃崽背带在图形处理上,采用抽象的表现方式,即一般不凭借现实的形象被动地对自然做机械模仿,而是按照个人的意愿,从自然界中丰富的形中加以提炼、变形,并重新组织。他们大胆地将传统的图像,如龙凤、饕餮、麒麟等形象解构,并结合环境予以变形,再重新根据装饰、表现的需要组合起来,成为新的艺术样式,如人物长着翅膀、骑着狮子,或者人首蝶身、人首鱼身等,充满了原始的图腾意味,也为我们创造了极富审美情趣的背带文化,可以说,这是少数民族极具设计意识的产物。

5.背带的延伸意义。未出嫁的姑娘会背上自己精心刺绣的背带去赶坡会,在坡会上显示自己的手艺,期望博得意中人的青睐;相对的,男青年就从背带刺绣的图案、色彩、工艺来判断女方是否心灵手巧。此时,背带的作用就表现出了不仅仅在于劳动工具的使用上,它更上升为是民族社会文化的一种产物。

6.课程总结:娃崽背带图案丰富、色彩艳丽,既有实用价值又极具审美意趣。娃崽背带不仅是少数民族孩童时代的摇篮,它还承载着民族文化的意蕴,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虽然现代化进程推动了先进的育儿工具的发展,如婴儿车、摇篮等,但娃崽背带不仅是母亲对孩子爱的直接表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代表。

三、课程反思

少数民族艺术教学对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对娃崽背带的发现活动,可以让学生认识壮族的背带文化,由表及里地进行欣赏、评述活动。娃崽背带的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质感、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和谐等元素,都能让人在感官上获得刺激。在“欣赏·评述”课后,还可以利用娃崽背带的思路进行图形创作、色彩搭配等创造性活动,进行“设计·应用”“造型·表现”“综合·探索”的深入学习,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壮族娃崽背带在中小学美术欣赏课中的运用不仅仅是少数民族美术资源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探索中的一个点,也说明了少数民族美术资源还有着巨大的可挖掘的空间,其在丰富中小学美术课堂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猜你喜欢
背带壮族欣赏课
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止血效果与并发症的影响
The Mountains Sing—But for How Much Longer?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Cat’s book》
壮族迎客歌
我的背带裙,我十七岁这一年的夏天主持
壮族山歌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时尚亲子DIY:卡通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