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途径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楼组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2011-12-24 09:50顾燕峰王铁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1年2期
关键词:居民区党工委街道

●顾燕峰 王铁

探索党员在社区发挥作用的途径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楼组党建的实践与思考

●顾燕峰 王铁

上海市浦东新区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创建了具有沪东特色的“楼组党建”新模式。“楼组党建”是党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平台,是协调党员群众利益需求的渠道,是党的组织在社区覆盖延伸的神经末梢。“楼组党建”要向内在自觉、深化内涵、和谐创建、长效管理延伸。

社区;党员作用;楼组党建

一、沪东社区的特点及党建新模式

浦东开发开放的20年,就是沪东新村社区(街道)快速发展变化的20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迅猛推进和产业结构的有序调整,沪东社区(街道)的管辖区域和人员、党员组成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到目前为止,沪东社区(街道)占地面积5.1平方公里,人口近10万,划分为32个居民区,共有876幢楼2506个楼道,现有属地化离退休党员4000余名,在职党员3000余名。整个居民小区大致分为三类:一是20世纪50年代建设的沪东工人新村,约占整个区域的三分之一。居住人群主要是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职工、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居住条件相对较差,居民诉求一般围绕着基本日常生活而产生,硬件要求相对比较容易满足。其中离退休老党员多,在职党员相对较少。二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重大工程动迁安置房,也约占整个区域的三分之一,居住人群包括相当多的中心城区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原南北高架道路沿线的市区居民,以及离土不离村的本地农村原居民,居住房屋容积率高。有着相当数量的残疾人、体弱者、回沪新疆知青、吸毒人员等,情况相对复杂,居民的诉求不仅仅是围绕基本日常生活展开,居民需求和社区管理呈多样化。其中的离退休党员数量有限,在职党员较少。三是包括2000年后兴建的江南山水、同方锦城、长岛苑等为代表的商品房,也约占三分之一区域面积,居住人员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相对其他居民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诉求较多,业主的自主性强、私密性强、身份感强。其中离退休党员相对较少,在职党员较多。

随着区域形态和人口的变动,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把党的执政能力落实到基层,与时俱进,致力于开展与之相适应的居民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组织和工作优势,加强对社区的全面领导,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新格局,使社区党建在工作上实现全覆盖。比如,在整个区域内,按居民同质同构,布点划片,分别设立三个“阳光驿站”,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针对性;新建小区推进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覆盖到哪里;积极搭建平台,调动社区区域内各类党员参加社区工作,满足社区居民合理合法的需求,生动有效地做好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使社区初步成为各阶层人员和睦共处、和谐发展的家园。

二、沪东社区(街道)“楼组党建”的内涵及做法

(一)“楼组党建”的内涵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2007年初,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围绕构建文明、和谐社区的目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回顾总结社区党建工作历年的实践,逐项排摸社区党建工作热点、重点、难点问题,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学习外区社区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沪东社区(街道)的社会建设具体实际,抓住沪东楼组建设的资源优势,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创建了具有沪东特色的“楼组党建”新模式。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认为:“楼组党建”是新时期基层社区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体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探索;是新时期基层社区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切实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先进分子的有益实践;是新时期积极推进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提高基层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创新尝试。

沪东社区(街道)“楼组党建”具体要求为:一是确立楼组单元,建立党的组织。根据沪东社区党员分布的实际情况,每个“楼组党支部”要求由10名以上在册党员组成,每个“楼组党小组”要求由5名以上在册党员组成。二是坚持两个原则,开展党建活动。按照“适时、适度、适宜”和“灵活、小型、多样”的原则,借助原有的活动平台,积极发挥一名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坚持“群众有需要、党员能做到”,让党员在楼道里亮出身份,回归社区、认同社区,实现组织与党员、党员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带动楼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三是加强规范建设,实现长效管理。做好楼组党组织的建章立制工作,强化达标创优评估考核,会同居民区党总支、社工站等,围绕邻里和睦、环境卫生、公共安全等居民利益共同点,组织开展活动,弘扬楼组文化。注重从小处着手,积极倡导楼组新文化、倡导邻里新关系、倡导文明新风尚、倡导党员新境界,实现邻里和谐、楼组和谐、社区和谐。

2007年下半年沪东社区(街道)全面推广“楼组党建”,不到一年,已组建8个楼组党支部,440个楼组党小组,组建率达到71%;覆盖了702幢居民住宅,覆盖率达到73%;参加党员人数为3087名,党员参与率达到75%以上。通过1300余块楼组党小组(支部)版面上墙,3000余名党员亮出身份,800多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报到。

(二)“楼组党建”的做法

1.以服务基层组织为先导,规范“楼组党建”运作。沪东社区(街道)自开展“楼组党建”创建工作以来,中共上海市委、浦东区委有关部门给予了有力支持和关心,社区广大党员、居民区党总支和社区单位热烈响应社区(街道)党工委的号召,并积极投身创建活动之中。在区委层面,区委组织部作了专题调研,在听取了沪东社区(街道)关于创建工作的汇报后,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方向,鼓励创新,在创建的工作机制设计、工作步骤安排、工作环节确定、时间节点把握上都给予悉心的指导。在社区(街道)党工委层面,社区(街道)党工委是社区(街道)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创建“楼组党建”的领导者、策划者和推进者。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党工委结合沪东楼组建设的具体实际,首先,理顺体制,预留组织设置空间。2007年初,借居民区党组织换届选举的契机,按照相邻、就近的原则,在整个社区(街道)重新划分党支部,为“楼组党建”成立党组织提供了组织保证。其次,有序推进,慎重初战,务求必胜。2007年4月,社区(街道)党工委率先在基础较好、党员较多的四个楼组成立楼组党支部,进行试点运作;8月份再召开市民见面会,听取基层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并认真总结试点楼组党支部的经验,进一步提出“三年全覆盖”的党建目标;及时举办社区(街道)楼组党建培训班,培训各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总支委员、专职党务工作者、党支部书记、楼组党小组长,共计660余人,为创建活动提供人才支撑。第三,规范运作,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相继出台《关于推进沪东社区楼组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楼组党建工作制度》、《楼组党建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为“楼组党建”的开展提供制度和经费保证;指导各居民区结合本楼组的实际,相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楼组党小组(党支部)工作制度、楼组党小组工作职责、楼组党小组工作内容、楼组党员联系楼组居民等制度;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工作台账及活动资料,定期召开楼组党小组长工作例会,组织楼组党小组的考核评先创优活动,确保楼组党建工作的规范化运作。

2.以完善服务平台为抓手,拓展“楼组党建”空间。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在创建“楼组党建”中,不断完善原有的“双亮明、三结对、三岗、六必做、八个一、十必访”等党员实践服务平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率先垂范、身先士卒,借助这些平台,把不起眼的小事、琐事做到楼组居民日常生活的所需所求中。通过楼组党员“经常、随处、及时、有效”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关注民生民本,收集民情民意,掌握民需民求;通过楼组党员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使党员的良好形象群众眼里看得到,党员的先进作用群众嘴上说得出,党员的模范行为群众常常被感动。比如,博兰居民区34号楼内独居老人多、体弱病人多、困难群体多,楼组党小组的“三结对”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欢笑。通过楼组党员积极营造与群众面对面、手挽手、心贴心、情相连的和睦和美和谐氛围,使所居住的楼组达到“五无”目标,即:无违法违纪现象、无邻里矛盾纠纷、无安全火警事故、无封建迷信活动、无脏乱差险环境。在“楼组党建”中继续完善服务平台并发挥作用,让广大党员成为楼组居民的贴心人、群众需求的代言人、急难重险的排头兵,就能真正把党的工作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渗透到小事琐事里、出现在居民需要时,不断拓展“楼组党建”的空间。

3.以服务群众需求为重点,推进“楼组党建”深化。沪东社区(街道)党工委在“楼组党建”的创建中,按照“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都要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始终贴近楼组特色、贴近群体特征、贴近需求特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开展工作,构建群众真正需要的“楼组党建”。一方面牢牢把握沪东楼组文化的资源优势,在传承中发扬光大;一方面又立足楼组,形成一区一品、各具特色的楼组党建创建方式,带动、引领社会事务的健康发展,涌现了一批学习型楼组、敬老楼组、绿化楼组、双拥楼组、清风楼组等党建特色楼组,为“楼组党建”全面铺开、面上普及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博兰居民区的“在职党员议事会”,贴近社区群众,倾听百姓呼声,致力民主建设,解决难点问题,不断赋予“楼组党建”新内涵,得到广大居民交口称赞;沪一居民区的“纠纷调解团”,立足于楼组,使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在第一时间得到快速化解,把一切不和谐的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不断创新“楼组党建”新的经验;北小区居民区的“政治思想小分队”,处处传递党的声音,积极鼓励楼组党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楼组党建”新的色彩;江南山水居民区的“医疗服务热线”,架起了党群连心桥,调动各方积极性,引领群众积极参与,不断挖掘“楼组党建”新的亮点。同时,社区(街道)党工委还每年全员性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比如,“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走进基层,服务群众”、“党徽闪耀在楼组”等,不断增强党组织在社区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更好地在社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汇集社区党员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共同建设美好社区的不竭动力,长流水、不断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使“楼组党建”向着内在自觉延伸,向着深化内涵延伸,向着和谐创建延伸,不断从楼组文化、弄堂情结、邻里缘分中去探索“楼组党建”服务途径,用党的工作推进形成社会事务上的突破,培育执政党执政的土壤。

三、推进楼组党建纵深发展的几点思考

“楼组党建”目前在沪东社区(街道)发展势头良好,布局基本合理,功能初步到位,作用刚刚显现,群众能够获益,较大程度地激活了党员主体意识,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融洽了邻里楼道亲情。

(一)“楼组党建”是党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平台,是协调党员群众利益需求的渠道,是党的组织在社区覆盖延伸的神经末梢

只有充分发挥楼组党员的作用,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做起,从平凡中做起,才能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只有引导居民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把一切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做到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只有把党的工作渗透到每栋楼组、每家每户,组织引导更多的党员和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才能做到民有所需、我有所助。在同一楼组,党员服务群众可以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举手之劳或不经意间,却能实实在在帮助居民解决问题,党员出形象,群众得实惠。党员亮出身份的同时,也亮出了责任与自身形象,把党的建设与居民的需求融为一体,把“三服务”带到了楼道,社区党员有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舞台。“楼组党建”充分发挥楼组的地域优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做到一般纠纷不出楼道,较大矛盾不出小区,充分发挥了“一名党员一面旗”的作用。“楼组党建”把民主自治管理理念带进楼组,以党内民主带动社区民主,使楼组居民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

(二)“楼组党建”要向内在自觉延伸,向深化内涵延伸,向和谐创建延伸,向长效管理延伸

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责任心强、威信高、组织协调能力强,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党小组长队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能为持续开展“楼组党建”注入新的活力。

营造百花齐放党建。尊重楼组客观实际,不照搬照抄、生搬硬套,开阔思路,开拓渠道,善于发现亮点,挖掘闪光点,不断活跃“楼组党建”创建载体,形成群众喜欢、接受、自发生成的楼组党建。

寻求有效实现形式。组织开展“楼组党建”活动,要本着居民乐于参加、便于开展的原则进行。通过党组织的引导、组织、动员、教育,最大限度带动全体居民参与楼组建设,管好自家事、关心楼组事、参与社区事。

实践证明,“楼组党建”要往前走,必须进一步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做到认识到位、建设到位、落实到位。关键在于实现多元化凝聚,在凝聚中突出核心,在凝聚中形成合力,在凝聚中发挥作用,使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社区基层得到落实,夯实我们党的执政基础。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党校、浦东新区区委办公室

■责任编辑:晏蔚青

book=2011,ebook=1

D267

B

1009-928X(2011)02-0046-03

猜你喜欢
居民区党工委街道
山西农谷党工委第十次会议召开
热闹的街道
兄弟联手“上演”贪腐戏——长沙市雨花经开区党工委原书记杜旭辉兄弟腐败实录
街道生活
“熊”视眈眈
集萌社
风居住的街道
位居“美丽西郊” 打造“梦里银湖”——访杭州市富阳区银湖街道党工委书记羊献民
是谁让危险品企业埋伏居民区?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