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技术验证(ETV)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2011-12-25 00:56许春莲宋乾武黄海明张伟武少伟王红雨齐瑞江张玥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环境

许春莲,宋乾武 ,黄海明,张伟,武少伟,王红雨,齐瑞江,张玥

1.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2.筑波大学,日本筑波 305-8572

2010年2月发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我国的环境污染状况虽然局部有所改善,但是整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单纯依靠经济和行政手段已经无法应对当前面临的复杂环保问题,我国新时期的环保战略中技术手段已上升为与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同等的地位[1-2]。国家和政府已经认识到做好这一时期的环保工作,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必须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仍处于“可用”阶段,与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3],污染治理设施不能稳定达标等问题突出,究其原因,与我国的环境技术管理缺失有密切关系。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增强环保技术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和规范性,为环境管理、标准制(修)订和实施、技术评估、环境执法和监督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促进环境科技创新,引导环保产业发展[1]。

环境技术评估作为环境技术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应用科学的方法和指标对环境技术进行评价和筛选,最终为环境管理的科学决策服务。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技术评估制度、方法和程序,对技术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能够提高技术的可信度,对创新环保技术尽快进入市场起到推动作用,使技术创新形成良性循环。环境技术的评估主要包括对现有技术的评估与创新技术的评估2个方面。近些年,我国在环境技术评估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工作,在现有技术的评估方面开展了多年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筛选工作,结合国情、排放标准等开展了一批行业最佳可行技术的筛选与评估工作,上述工作为制定流域排放限值及工程技术规范等提供了支撑。

但是,近年环境管理实践表明,目前我国的环境技术评估体系尚不健全,评估方法不完善,尤其对环境科技创新的支撑能力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急需建立完善、科学、系统的环境技术评价制度,满足环境监管、科技进步和环保产业发展的需求。

1 我国环境技术评估制度存在的问题

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中间数据的严重缺失,导致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的评估筛选结果缺乏可靠性。我国的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由技术指导体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境工程技术规范)、技术评价制度、技术示范与推广机制三部分组成[4]。最佳可行技术的评估筛选方法主要包括:同类技术调查方法、费用-效益测试方法、统计方法与模型、专家系统等。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真实可靠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是获得公正、科学、客观、可靠的评价结果的关键。但是由于排污企业对最佳可行技术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调研工作存在种种顾虑、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等原因,通过现场调研和资料调研所获取的工艺技术运行数据往往存在真实性差、自相矛盾、相同类型企业之间数据相差悬殊等问题。真实数据和信息的严重缺失,直接导致最佳可行技术评估筛选结果的可靠性差,无法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支撑。

目前以专家评审为主的环境技术评价体系由于无法客观、定量地反映技术的性能水平,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在新技术评价方面,目前国内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政府部门牵头以召开专家评审会的方式进行。专家评审是在有限的会议时间内根据专家的学识和经验,在对技术开发方提供的数据进行审查、判断的基础上,对技术的先进性、经济性、可靠性等进行综合的定性评价。由于缺乏共同的评判标准和依据、评审专家的责任不明确、评审专家主观性较强等原因,评审结果在科学性,公正性、客观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5],评价结果也难以客观、定量地反映技术的性能水平。评审过程缺乏公正性和客观性导致很多通过评审的技术创新性不强、技术水平无法得到可靠保证。技术的研发从本质上看是伴随着风险的不确定性活动,创新技术不经过科学的、客观的评估就投入市场,推广后存在很大风险,当发现问题时往往会给国家造成很多损失,影响政府部门的信誉,在培育企业的市场信誉方面和竞争力方面会产生负面影响。

目前实施的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技术评审、鉴定体系,对技术创新的引导、产业化的推动作用明显不足。良好的环境技术评价体系所产生出的评价结果应对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及推广具有导向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体系是目前我国环境技术评估的主要模式。这些方式在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发明创造的繁荣、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近些年的实践证明目前的技术评估体系在对环保技术创新方面的宏观引导、产业化的推动方面能力明显不足。

由于环保产业的隶属关系复杂,行业跨度大,目前尚无明确的环保产业发展方向和规划定位,导致现在的环境技术的鉴定评价工作基本是停留在研发单位申报、相关部门组织评审验收的例行工作局面,不能面向国家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的重大需求以及环保产业市场发展的需求组织技术评审,在技术创新方向的引导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创新技术与市场需求脱节,技术的创新性、实用性不强,能够解决关键问题的核心技术少、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

此外,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环境技术评审体系中的专家大多以高校、科研单位、设计单位的相关专家为主,评审过程没有充分体现技术使用者和产业化过程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致使创新技术无法与后续的生产环节和使用环节相衔接,导致很多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不能有效、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在评价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为了在评审中取得更好的评价结论,研发单位往往不是根据市场的需求,而是根据政府部门的喜好确定研究领域,直接导致我国科技成果能大面积推广并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5%左右[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鉴定评审结果用在职称评定、报奖、课题申请等方面后,束之高阁的情况非常普遍,浪费了大量的研究开发费用[7]。

目前的环境技术评价、成果鉴定体系已不能满足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技术评估需求,迫切需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新的技术评估制度。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鉴定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现行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中规定的鉴定范围以政府科技计划内的应用技术成果为主,外加少数科技计划外的重大应用技术成果[7-8],对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缺少规范化、系统化的评价管理办法,而目前企业正逐步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自主研发的技术占科技成果的比例越来越高。在环境科学技术发展日益市场化、社会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现有的环境技术评估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迫切需要以我国目前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为基础,在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和规范下,建立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完善和改进目前的评价体系,实现多种评价方法并存、互补的局面。企业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成果的评估、鉴定、推广工作应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由第三方独立机构来完成,从而减轻政府负担、提高技术评估的效率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创新技术发展的良性循环。

2 国外环境技术验证发展现状

美国的技术评估体系对现有技术的评估主要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环境经济、技术、成本等因素,判定该技术的所属等级,如最佳可行控制技术(BPT)、最佳常规污染物控制技术(BCT)或最佳经济可行技术(BAT)等[9]。美国对创新技术则采用环境技术验证(Environmenta Technology Verification,ETV)评估体系[10]。

环境技术验证评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先后创建并实施的新型环境技术评估制度[10-12]。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由第三方验证机构对创新环境技术进行以试验测试为基础的验证,供技术的潜在购买者在进行决策时参考。客观、高质量的运行数据可以科学、公正、可靠地反映新技术的真实性能提高了技术的可信度,因此在项目立项、融资、扩大市场方面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有效推动了创新技术的市场化进程[13-14]。

目前,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验证评估机构、专家小组、技术持有方等共同参与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美国的ETV计划由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的研究与发展办公室负责管理。为发挥US EPA之外的现有机构和组织在检验和评估方面的潜力,各ETV中心通过外部协议参与ETV计划。验证中心与相关外部机构合作确定被验证的技术、制定计划和验证规则、开展和组织验证测试。参与验证的机构包括联邦实验室、大学、私人测试公司等。US EPA通过其选择的认证组织设计相关认证过程,并采取必要的审计和监督过程来保证认证过程和数据的可信性。专家小组主要代表技术开发者、技术购买者、工业协会、地方政府等的利益,他们是每个领域的专家,他们根据市场的需要对需要进行验证的技术领域提出建议,并对验证方案实验计划、验证报告进行审议。技术供应商在验证测试中的职责是对实验计划、质量保证程序提出建议,测试期间对验证测试的技术、设备提供运行和维护方面的支持,确认验证评估报告并支付费用等美国的环境技术验证制度组织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美国环境技术验证组织管理体系Fig.1 The organiz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in USA

美国的《环保技术验证名称、标志使用导则》[15]中规定了验证评估报告和logo的使用规则《环境技术验证策略》[16]中规定了ETV计划的目标、术语、基本操作原则、项目选择标准、实施流程等。2008年修订的《环境技术验证质量管理计划(QMP)》[17]中规定了质量管理要求和工作程序、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估要求等。美国ETV验证的质量管理体系采用了美国质量协会(ASQ)制定的美国国家标准《环境数据采集及环境技术计划质量体系规范和纲要》。目前已经制定的ETV规范和验证测试规范涉及空气、水、土壤、生态系统、废物、污染预防、饮用水和建筑物安全和监测领域的90多项技术类别[10,18-19]。日本已在 VOC 检测技术、水污染防治技术、热岛效应应对技术、化学物质检测技术等领域开展了验证评估。在水污染防治方面有《闭锁性水域水质污染防治技术实证试验要领》、《非金属元素(硼素等)排水处理技术实证试验要领》、《小规模食品企业有机性排水处理技术领域实证试验要领》等技术文件发布[11,20-21]。美国、日本等先期开展验证评估工作的国家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评估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支撑着验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环境技术验证评估费用承担方面,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ETV计划在开始之初都采用全部经费由政府负担的方式,随着制度的成熟和完善逐步向受益者负担方向转变[10-11]。

由于ETV制度在提高环境技术创新能力,推广环境技术应用范围,最大化新技术商业价值等方面发挥了其他评估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引起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为了促进各国ETV的互认,在美国、欧盟等的倡议下已于2008年成立了ETV国际工作组,成员有美国、欧盟、加拿大、印度、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组织。

3 我国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建设框架

针对我国环境技术评估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环境污染严峻形势对创新环境技术的迫切需求,充分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在我国大力推动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及体系的建设迫在眉睫。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以第三方验证为基础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提高环境技术评估的科学性、公正性、可靠性,改变我国现行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的科研成果评价体制局面,实现多种评价方法并存、互补是建立完善的、多元化的环境技术评估体系的需要,也是环境技术评估制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2)科学、定量化的验证评价结论,可提高技术的可信度,可以加速创新技术的转让、培育技术市场,进而推动创新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和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逐步提升环保产业整体的技术水平;3)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对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环保产业优势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并对这些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与国外的企业采用同一标准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可能。

根据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建设要求和我国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我国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建设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3.1 建立与国际接轨,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体系及长效运行机制

借鉴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和组织在环境技术验证制度建设和推进过程中取得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及环境污染现状,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验证评估总体制度框架和验证评估体系的发展规划,通过经济保障机制和政策保障机制的建立,管理程序的设计等,构建政府宏观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以验证测试为核心,综合分析评价为辅助手段的验证评估制度体系,保障推动验证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验证评估制度对科技创新的推作用,建立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产学研相结合、相互激励、相互制约、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技术推广机制,推动创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于验证评估中筛选出的新技术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优先示范等方式增加验证评估制度对企业的吸引力,推动验证评估工作形成良性循环,逐渐促进我国环保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3.2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验证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及质量保证程序

环境保护技术验证主要是对环保技术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经济性、可靠性、二次污染以及其他技术持有方自我声明的技术性能进行以实证测试为基础的评估。建立一套针对各种污染物防治的技术验证评估方法、指标体系和质量保证程序,指导验证评估按照科学、公正、客观的程序、方法开展评价是验证评估工作的核心。

建立中国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原则是科学、公正、合法,符合中国国情,易与国际接轨。同时需要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确保公正、客观、可靠的前提下降低评价成本和周期;在保证技术持有方知识产权的前提下,评价指标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技术的环境保护效果和技术特点、创新性。

3.3 建设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和信息服务平台,建立第三方评价机构

在全国范围内选择有条件的技术支持单位建设若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开放高效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平台,对能够解决当前行业污染治理问题、具有明显环境效益、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领域率先开展验证评估示范,通过客观的验证数据,提高技术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提高技术的可信度,完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能力,规范环境技术验证评估管理。验证评估平台的建设包括实验室验证评估平台与现场移动验证评估平台。实验室验证平台的特点是环境条件、水温条件、水质、水量可以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高质量、可重复的实验验证数据,主要用于各种好氧、厌氧生物反应器,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填料,生物助剂等性能的验证评估。现场验证移动平台的特点是在技术的真实使用状况下进行验证,数据更可靠、装置的大小不受限制、评估费用低、原水水质容易确保等,通过在线分析系统等的集成,可实现对工艺全过程、多种指标的同步、全自动化采集和数据分析,主要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现场验证评估。

在建设验证评估平台、开展规范化的验证评估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验证评估工作的信息公开、透明,同时及时推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在信息服务平台上公开募集验证评估技术,发布验证评估程序、评价方法,公布验证评估结果等,便于社会监督,体现验证评估的公正、公开、公平,提高验证评估结果的公信力,有利于提高技术持有企业信誉度,有利于新技术的推广。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加强科技成果供求双方之间的联系、沟通和协作,通过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科技成果的交易,促进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同时通过发布国家的政策、科技发展动态、为企业提供环保政策咨询等引导企业创新环保技术的开发,通过展示验证评估的先进技术,为政府筛选示范技术提供支持。社会化的第三方验证评估平台的建设与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将促使环保技术的评估和推广工作由政府行为转变为政府指导下的社会服务行为,能够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形势下环保技术创新发展的需求。我国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建设框架设计见图2。

图2 我国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框架Fig.2 The frame of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system in China

4 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建立亟待开展的工作

4.1 在国家重大专项的支持下开展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体系与技术体系研究

基于“十一五”期间启动的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下简称为水专项)中水污染防治技术评估方面的研究项目,系统研究验证评价制度在我国发展的模式、制度体系、推广机制、管理程序,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支持。在制度体系的建设中重点解决科学性与市场机制的结合、验证制度可持续推进、融入环境管理程序机制等问题。率先在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开展验证评估方法、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今后在大气、固废等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开展验证评估奠定基础。验证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包括验证评价周期、取样点设置原则、样本数量、质量保证体系、评估报告编制原则等方面的内容。验证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参考指标、测试指标、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

4.2 在环境保护部的统一指导下开展验证评估试点工作

在水专项的经费支持下,针对能够解决当前流域水污染治理关键问题,具有明显环境效益,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以及从境外首次引进的技术率先开展验证评估试点,为解决流域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支撑。国家环境保护部在环境技术管理中主要负责验证评估规范、标准、管理程序等的发布,指导优先开展验证评估的领域等方面。开展验证评估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议初步设定为分两级。第一级为国家级的验证评估机构。国家级验证评估机构以“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在水专项支持下建立起的验证评估平台为主。作为国家级的验证评估机构,主要职责为负责建立相应领域验证评估技术体系,编制技术验证评估规范、标准,进行下一级验证评估机构的人员培训,开展验证评估工作等。第二级评估机构为具有一定资质和评估条件的研究单位、监测站、国家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等。其主要职责为在国家级验证评估机构的技术指导下开展以现场验证为主的验证评估工作。验证评估工作开展初期国家级的验证评估机构是开展验证评估业务的主体,待时机成熟后再向具有一定资质和评估条件的第二级验证评估机构过渡。

4.3 在全国范围内建设水污染防治技术验证评估平台

在水专项支持下,目前正在建设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水污染防治技术验证评估平台,为我国环境技术验证评估体系的构建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今后的水污染防治技术验证评估平台主要按处理工艺进行分类。主要包括:1)水污染防治生物处理技术验证评估平台;2)物化处理技术验证评估平台;3)面源污染防治技术验证评估平台等。以上分类方法充分体现了国家级验证评估平台的技术统领地位,便于实现清晰的系统化的分类管理,便于实现验证测试规范的系统发布,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平台的人才、设备、技术方面的优势,避免了重复、交叉建设造成的浪费。建设若干仪器设备合理布局、功能清晰、体系相对健全、开放高效验证评估测试实验室平台和移动平台,满足水污染防治技术现场验证和实验室验证的需求。

4.4 建立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长效运行的政策、经费保障机制

在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推广、试点的初期,环境技术验证评估费用包括规范的编制、验证评估测试费用等在内的全部费用宜由中央财政负担,待制度逐步健全、市场培育到达一定阶段后,验证评估测试费用逐步向受益者负担的机制过渡,实现验证评估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的业务化、市场化运行,逐步减轻政府的负担,增加第三方验证评估机构的独立性。应逐步建立验证评估业务化所必需的政策、法规、经费保障机制,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测试水平和工程技术水平的专业队伍,为验证评估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5 结语

建立以第三方验证测试为基础的环境技术验证评估制度是环境保护工作实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需求,应尽快将验证评估制度与现行的环保政策、规划相衔接,早日纳入政府的环境技术管理程序,完善现有的环境技术评价体系,促进环保技术的创新发展,推动实用、高效环保技术的产业化进程,为国家的环境污染治理需求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规划[EB/OL].(2007-10-11)[2011-02-15].http://websearch.mep.gov.cn/info/gw/huanfa/200710/W020071011272194709927.pdf.

[2]吴晓青.全面实施环境技术管理工程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变[N].中国环境报,2007-04-13(1).

[3]易斌,刘媛,冯群英.我国环境保护技术述评[J].化工环保,2007,27(1):1-8.

[4]赵英民.国家环境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环境保护,2007(8):4-7.

[5]王家廉.浅谈我国水污染治理工程的技术管理[C]//中国水污染防治技术装备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2005:1-6.

[6]石中和.应用技术类科技成果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54-58.

[7]程桂枝,唐五湘.我国科技成果鉴定问题探讨[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15(4):49-52.

[8]国家科委.科技成果鉴定办法[EB/OL].(1994-10-26)[2011-03-05].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220009199604.html.

[9]路远.美国环境技术管理之借鉴[J].环境教育,2004(2):59-60.

[10]US EPA.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Program[EB/OL].[2010-12-05].http://www.epa.gov/etv/.

[11]日本環境省.環境技術実証事業[EB/OL].[2010-12-25].http://www.env.go.jp/policy/etv/.

[12]ETV Canada.Environment Technology Vervification Program[EB/OL]. [2010-11-30].http://www.etvcanada.ca/over view.asp.

[13]王莹.美国环境技术认证(ETV)计划简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3):121-122.

[14]王凯军.国外环境技术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环境保护,2007(8):32-36.

[15]US EPA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Program(ETV)guidelines for proper use of the ETV name and logo,EPA/600/R-08/029[R].Washington DC:US EPA,2008:1-10.

[16]US EPA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strategy,EPA/600/K-96/003[R].Washington DC:US EPA,1997:1-14.

[17]US EPA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ETV)quality management plan,EPA/600/R-08/009[R].Washington DC:US EPA,2008:1-67.

[18]NSF International.Protocol for the verifica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R].Washington DC:US EPA,2001:15-44.

[19]NSF International.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verification report:evaluation of a decentralized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06/28/WQPC-SWP[R].Washington DC:US EPA,2006:9-58.

[20]日本環境衛生センター.小規模事業場向け有機性排水技術実証試験要領[R].東京:日本環境衛生センター,環境省水·大気環境局,2010:8-18.

[21]環境省水·大気環境局.非金属元素排水処理技術(ほう素等排水処理技術)実証試験要領[R].東京:環境省水·大気環境局,2006:1-22.△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评估依据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