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诗行里的乡愁

2011-12-26 01:51
江河文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思乡乡愁情怀

博 华

流淌在诗行里的乡愁

博 华

中国人普遍有一种恋乡情结,这种恋乡情结在文人心中表现得尤为强烈。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饱蘸深情,用柔肠百转的思乡情怀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怀乡诗词。每每读到这些文字,心头总会不由自主地泛起淡淡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中国文人的笔下,他们心中的乡愁总是伴着暮春、夕阳、明月,在烟波浩渺的江河波浪上,在月色朦胧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迷离着,荡漾着……

乡愁是中国文化最深厚,也最动人心魄的一部分。倘若没有了乡愁,中国的传统文化就会大大地缩水,也就不会这样丰富多彩。中国人与生俱来的乡土观念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民族都要来得强烈。家是中国人的根,是中国人的精神寄托。正因为如此,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家与国始终是联系在一起的。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社会名流,逢年过节,不约而同想到的第一件事那就是回家。于是在清明节,中秋节,春节这些特别的节日里,中国的交通显得特别地繁忙,巨大的回乡流不得不让国家和政府采取特别的措施。节日客流高峰成了中国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对中国人来说,回乡不但但是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而且还有很多其它的仪式和礼节与家人一块举行。这些礼节与仪式包涵着中国人千百年来积淀而成的伦理文化。正是这些文化因素的影响,才让中国人对家心存亲切和敬畏之感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祖先格外敬仰。在故乡举行的这些仪式里,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并最终形成一种无法割舍的思乡情怀。每当离别家乡,这种情怀便像一朵挥之不去的云,时时萦绕在心头,让人对家有一种无限的向往。

乡愁不单单是一种离怀愁绪。乡愁往往是人们偶然遇到某种机缘,触景而生发的思乡之情。在诗人们的笔下,因“缘”而生发的思乡之情,像一股淙淙流淌的高山溪流,把诗人们心中剪不断的乡愁,道不尽的怀念与思念,喷涌而出,以文字的形式,千古流传,并引发了无数后来人情感的共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发诗人思乡之情的便是秋夜一轮高悬天空的明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触动将士们怀乡之情的便是那婉转悲切,如泣如诉的芦笛之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触动诗人情思的便是重阳佳节的来临,让独在他乡的诗人渴望与家人团聚的心情更加迫切。虽然时空跨越千年,每每读到这些诗句,诗中流淌的那种浓浓的怀乡、思乡之情,仍像一首首婉转动听的古琴曲,撩拨着现代人的思乡情怀。

乡愁虽然人人都有,但每个人的感受却是千差万别的。在所有乡愁诗里,最令人难忘、感人至深的是那些反映因社会动荡或战争离乱而造成的有家不能回的诗歌。诗中流露了诗人痛彻心扉的思乡之情。这种情感中除了乡愁因素,还掺杂着诗人们落寞伤感的爱国情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淋漓酣畅,诗人因战乱而流离家园,与亲人不能团圆的痛苦心情,因年衰而无力报效国家的无奈,跃然纸上。望春而失春的强烈对比,让人读罢此诗,对战争带来的家仇国恨有一种痛彻心扉的怨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丧国之痛,激起诗人对家国的无限感怀。但家国对诗人来说,已成为过眼云烟,属于诗人的只有像滚滚东流的江水那样浩荡的一怀对故国家园思念不尽的愁绪。这类乡愁诗中,最有意境,最为绚烂的当数台湾诗人余光中那首著名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诗人在大千世界之中,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和“这”、“那”两个简单的词融合在一起,将彼此隔离的人、物、时间和空间紧紧联系在一起,若有若无的距离和联系,给那些整日在相思、别离和相聚间奔波的中国人一种强烈的共鸣,给人们一种难以言表的哀愁。诗人在这强烈的情感中转入对现在的叙述。现在,那湾浅浅的海峡,竟成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深深伤痕,也是诗人心中的伤痕,是和诗人一样的千千万万中华子孙的伤痕。诗的意境在这里突然得到了升华。那乡愁已不仅仅是诗人心中的相思和苦闷,它还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相思和苦闷。诗歌由此具有了一种深层的象征意义。那母亲难道不是祖国的象征?那情人难道不是诗人的自喻?

中国人常说,“叶落归根。"根是什么?根在何处?这根就是故乡。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在外面事业如何发达,中国人对故乡之外的土地在心灵深处总缺乏一种归属感。带着一颗漂泊的心,伴着一种游子情怀,在异乡的土地上生活得愈久,思乡的情感就愈浓烈,愈迫切。故乡就像远方的精神港湾,时时吸引着他乡游子思归的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异乡的土地上,偶然听到一句乡音,或遇见一个乡人,心头便顿生一种久违的亲切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夜深人静,独自一人在他乡的土地上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之时,天空一轮高悬的明月,投下一地细碎的乡愁,静静的思念里流动着千里共婵娟的浓浓祝福。一首首思乡的诗词,像一朵朵美丽的浪花,载着不尽的乡愁,凝结着深厚的民族情结,千百年来口口相传,让人们突破时空的限制,在心灵深处编织着一个个思乡的梦,让人们对生养自己的故乡也多了一份格外的牵挂。正因为有了这份牵挂,中国人心中才涌动着一份思接千古,视通万里的乡愁,也正是有了这份乡愁,中国人才创造了如此动人心魄的乡愁诗篇。在这些美丽而又哀婉的诗篇里,寄托着、流淌着中国人一脉相传,千古不变的家国情怀。

吴华锋

猜你喜欢
思乡乡愁情怀
章太炎诗中的忧国忧民情怀
乡愁
乡愁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思乡
九月的乡愁
思乡与蛋白酶
本期主题:思乡
回头一望是乡愁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