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图书搬迁的流程与实施——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1-12-28 05:21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新馆滁州类图书

徐 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馆藏图书搬迁的流程与实施
——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徐 华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馆藏图书搬迁工作需要科学地规划与安排,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本文主要介绍图书搬迁工作中如何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如何合理实施搬迁以及搬迁过程中的其他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新馆藏书的重新排架问题。

馆藏图书;搬迁;统计数据;排架

随着我院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院图书馆的馆舍面积和馆藏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读者的需求。学院投入经费建了新的馆舍,进行搬迁。图书馆的搬迁工作是一项复杂、有序化的工作。它既无固定模式,也无多少可以借鉴的成熟经验,各馆均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少的费用圆满地完成图书馆的搬迁任务,是我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做好调查工作

图书馆搬迁的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前期的准备程度。一是对旧馆各类图书的册数和占架位要进行精确统计,对新馆的架位数也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对新旧馆的书架的宽度、高度进行比较,计算出各类图书搬入新馆后所占的架位,避免出现过挤或过松的情况。三是对各类图书的外借情况要有正确的估计,要留有适当的余地,以防读者还书时出现爆满而倒架的现象。四是对新馆的图书采购计划要有初步的了解,对各类图书文献的增长情况进行预测,以便排架时留有余地。

(一)图书清点

架上的图书和借出的图书要进行统计,没有上架的图书也要清楚。我院原馆舍较小架位不够造成大量图书文献不能及时上架。要充分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精确的统计,每类图书有多少种多少册,计算出各需占多少的空间。

(二)清楚新馆设备

新旧书架共有多少?是否够用?同时还需预留一定的空间为今后进书作好准备。新馆的布局,根据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藏书特点,结合新馆的结构进行合理的划分,开设具有自己特色的书库,使读者流和文献流在最恰当的地方优化地结合起来。合理设计书架的架位、架距、阅览桌的桌距,工作台的摆放,做到空间的合理利用、环境美观及工作人员和读者的便利。

二、做好搬迁的流程计划

图书搬迁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图书撤下架打捆、图书搬运、图书上架整理这三个环节。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在搬迁中做好每一环节的工作尤为重要。每一个环节做的是否细致、是否严谨、是否连续直接影响到搬迁的质量。必须精心策划做好一系列的方案。图书撤下架时采用何种方式打包,要根据每个馆的藏书量多少和搬迁地的远近来决定。搬迁地近、图书量不多的图书馆,可用塑料绳打捆或纸箱装。搬迁地远、图书多的图书馆,采用打包机打捆是较好的选择。

(一)排架

正常情况下图书排架以占每格的三之二来计算。标准书架的每格长为90cm-100cm,以书脊长度50cm-60cm为一捆,一捆占架一格。这种方法打包,首先,要做好书架上每一类图书书脊长度的丈量,依据总长度再计算出这类图书所占的空间格数。在每捆外面的包装纸上标注清楚分类号和该类每捆的顺序号,如 F-1、F-2;“F”是 F 类的图书,“1”是F类的第一捆,以此类推。书架上也同样标注F-1、F-2,这样就可一捆一格对号入座。每捆须多面标注,方便多角度查看到分类号和捆号。其次,本馆这次搬迁的问题,是原馆舍小,没有上架的图书量大,约占馆藏书的五分之一。采用以上的方法不可行,便利用现有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了细致的统计和分析,并对每一类藏书有多少种,每一种有多少册,精确统计,避免遗漏造成串架。如F类的图书依据中图法 F0、F1、F2、……F9;F01、F02、F03、……F09;F10、F11、F12、……F19;F20、F21、F22、…… 。从上位类到下位类逐级统计以此类推,每类图书好比金字塔从塔顶往下扩散。如下图所示。

计算每一种书 (包括架上的书和没上架的书)在新馆书架所占的空间格是多少,这方法看似简单,但是要求精确无误,稍有疏忽就会有遗漏,造成定位不准确,导致倒架和串架现象,既耗时,又耗力。虽然所做的工作量较大,但相对于以后的倒架和串架工作量要小的多,因此进行了多次核对和测算,根据新馆的书架数量以每格平均摆放图书30册,约占书架每格的三分之二,每一种图书排完后都留有一定的空格。预留空格的多少,本馆统计了最近几年进的较多的图书。如F类、I类、H类、TP类、TU类等图书购入量较大,在布局规划中留出足够的架位,给予新增的图书预留出足够的空间。依据每类、每种图书的数据统计的结果,计算出每类、每种图书所占书架的格数,在搬运之前贴到书架上。如 K2--6格,K3--10格,……。“K2”是 K2这类图书,“6格”是K2这类图书所占的格数以此类推。计算出每类每种图书需占用的格数,对图书上架的作用:一是无论从哪一架均可开始操作,不受前后的限制。二是分工到人,责任明确,出现差错便于及时纠正。三是各人的工作进度、工作质量便于统计。四是非图书馆专业人员,只要讲明要求,均可立即操作。排架原则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S型走向。同时在书架头位置贴上所放哪类图书的架标,标注好这排架应放的图书的起始号如 F0/1-F3/50,这样就能一目了然。

(二)打捆

打捆是图书搬迁时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也是一项很细致、讲技巧、却又极为繁重的劳动,是搬迁过程中最重要的第一步。打捆不好,就会容易散落。这次搬迁地远,数量大,采用打包机打捆。打捆前的材料准备如:打包纸(不能太脆)、打包带、打包器、打包扣,记号笔。由于没有上架的图书太多,进行了重新排架。分大类打捆,按架上原有的顺序号取书,做到认真仔细,并尽量保持同一种书放在一起进行打捆。遇到图书开本不一的情况,采取最上面和最下面摆放大开本,小开本摆放中间。同时注意书脊朝外,避免打捆时把脆弱的书页弄坏。捆的大小以适合搬动、不露图书为限。打捆要求明确标注分类号的前二位和这一类的每一捆的序号。如TP--(1)、……TP31--(20)、……以此类推,“TP”是 TP这类图书,“(1)”是TP这类图书的第一捆。每捆多面标注,可以多角度查看到捆号,避免上架时盲目翻找带来的重复劳动。

(三)图书搬运

搬运包括藏书出库、装车、运输、卸车、藏书入库五个环节,要有专人记录出入。第一步先分类搬运没有上架的图书,以便上架时加入,第二步搬运架上的图书。为了防止搬运时造成图书到新馆后散、乱现象,在搬运时按大类搬运,查看各类图书每捆的顺序号是否一致,是否有漏号,重漏号。运完一类再运另一类,运到新馆的图书按顺序放到有架标的相对应楼层书架附近,便于下一步的上架工作,以便对号入座。

(四)图书上架。

图书上架包括拆包、排架和整理。由于事先在架上标注了每种书所需的占位空间和打捆时保持原有的图书排列顺序,方便了上架。上架时人员分组,熟悉图书排架业务的人员负责架上排书,不熟悉业务的配合。拆捆后把原来没上架的图书加入重新排序,在指定的位置上架排放。图书上架时要全面检查每捆图书是否正确,中间有无短缺,是否有丢失,确定无误后再上架。

三、馆藏数据的维护。

搬迁对馆藏图书进行清点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一是梳理和清理馆藏数据,了解实有馆藏情况,达到架上图书、馆藏地点、馆藏数据与图书财产账目一致。二是掌握馆藏总量及各类图书的数量,进行数据维护,找出造成文献丢失的原因,以便改进文献流通和管理工作。在搬迁清点中,发现分类编目存在同书异号、同书异类、同号异书、一书多号、一个条形码二种不同的书使用、一书的索书号和条形码分别是另外二种书的索书号和条形码问题;把系列书的不同书名分到同一种次号的套录问题;粘贴索书号和条形码时出错的问题。因此,对没有录入数据的图书进行补录。对馆藏著录编目出错的图书数据进行修改。对粘贴条形码、索书号出错的及时修正,提高了图书分类质量。

四、做好善后工作

藏书搬迁要做好善后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老馆要做到“书尽物空”。“书尽”指对打捆的书都要搬入新馆内,不得丢失;对剔除、待处理的书应按规定统一处理完毕。“物空”是指老馆内各种物品,包括旧书架、旧书柜等都要登记处置。待搬迁结束,老馆不得有任何遗留物。二是新馆应做到“账物相符”。“账”指藏书搬迁单据,“物”指藏书。通过核查,认定藏书搬迁单据是否与实际藏书包捆数相一致。

图书馆搬迁工作的难点是搬迁前期的准备工作。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搬迁工作的顺利离不开周密且妥善的准备工作。本馆搬迁方案在实际运行中简明易行,便于操作。搬迁过程,一步到位,没有出现倒架和串架现象,确保了搬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图书馆的搬迁工作要做到精心策划、早做准备、细致安排,统一部署。在图书馆搬迁的过程中,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大家的组织能力,有条不紊,做好各环节工作的衔接和配合,才能使搬迁工作井然有序,圆满地完成搬迁任务,提升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

[1]袁雪芬.图书馆藏书搬迁的实施技巧[J].图书馆建设.2003,(5).

[2]王科,李敬平.谈高校图书馆的搬迁工作[J].图书馆论坛,2005,(1).

[3]秦越.高校图书馆搬迁工作验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9).

G250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

A

1671-5993(2011)04-0072-03

2011-09-30

徐华(1960-),女,浙江宁波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猜你喜欢
新馆滁州类图书
《滁州西涧》(草书)
深圳科技馆新馆
参加2018年江西省图书馆新馆馆徽(LOGO)设计
新形势下教育类图书编辑如何全面提升编辑素质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滁州学院学报》征稿简则
录唐·韦应物诗《滁州西涧》(草书)
以人为本、科学谋划,以创新引导首博新馆建设
航天类图书的出版现状与选题策划研究
从一本书的出版到一门课程的建设:浅谈教育类图书编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