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神秘的“失踪之门”

2011-12-31 01:05韩长代马立晓
科学24小时 2011年9期
关键词:老城考古学家海域

文|韩长代 马立晓

地中海:神秘的“失踪之门”

文|韩长代 马立晓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在。然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地中海围所发生的一系列奇特事件却颇令人费解。

地中海,位于亚、欧、非三大洲之间,四周被大陆紧紧环抱,是世界上最大的陆间海。它东西长为3800千米,南北最宽处为1800千米,面积为250余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为1500米。地中海是古地中海的残存水域,属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北面著名的庞贝城就是一座因火山爆发而埋没的古城遗迹。

地中海沿岸还是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有古巴比伦王国和波斯帝国的兴盛,更有欧洲文明的发源地爱琴文明和古希腊文明,以及公元2世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古罗马帝国。

历史已经成为过去,昔日的辉煌早已不复存在。然而,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地中海及其周围所发生的一系列奇特事件却颇令人费解。

飞机连续神秘失踪

1969年5月15日18时左右,西班牙海军的一架“信天翁”飞机在阿尔沃兰海域莫名奇妙地栽进了大海。当时机上有8名人员,飞行高度很低,驾驶员可能是想强行实施水上降落而未成功。机长麦克金莱上尉侥幸活着,被医院抢救后他却根本说不清飞机出事的原因。出事地点离海岸仅1.852千米,救援人员打捞起两名机组人员的尸体,军方派出军舰和潜水员仔细搜寻了几天,另外5人却始终没有找到。

同年7月29日15时50分左右,西班牙海军的另一架“信天翁”飞机又在同一海域执行反潜警戒任务时神秘失踪。机上乘员都是海军上校和中校,机长博阿多上尉发出的最后呼叫是“我们正朝巨大的太阳飞去”,令人始终无法破译。军方动用10余架飞机和4艘水面舰艇仔细搜寻了广阔的海域,却仅仅找到失踪飞机上的两把座椅。

1975年7月11日10时30分,西班牙空军学院4架“萨埃塔”飞机正进行集结队形的飞行训练,突然一道闪光掠过,紧接着4架飞机一齐向海面栽去,军方派出搜救人员营救,但仅找到了5名机组人员的尸体。4架飞机刚刚起飞几分钟为什么要一齐朝大海扑去?军方对此无可奉告,报界也仅说原因不明。

该海域被称为西地中海的“死亡三角区”。据统计,从二战结束到1969年的20多年和平时期,此处竟发生过11起空难,229人丧生。当飞机经过这里时,机上的仪表和无线电都会受到奇怪的干扰,甚至定位系统也常出毛病,以致搞不清自己所处的方位,被飞行员惊恐地称为“飞机墓地”。

船舰相继失事

1964年7月26日22时30分,特纳里岛海岸电台收到一艘轮船发来的含糊不清的“SOS”呼救信号,但却没有报出船名和方位。23时整,该电台又收到一个相同的告急信号,但之后就什么也听不到了。该船名叫“马埃纳”,是一艘捕鱼船,船上16名渔民丧生。

第二天上午10时45分,该电台又收到另一艘渔船发来的电报,说在该海域发现了7具穿着救生衣的尸体,有人认识他们,尸体旁还漂浮着1只空油桶和6只西瓜。经过3天搜寻,又先后找到5具尸体,其余4人则下落不明。

令人疑惑的是,马埃纳”号在相隔半小时的两次呼救信号中船员怎么没逃生?为什么两次都报不出自己的船名和方位?如果说穿救生衣的人是被淹死的话,可遇难地点离海岸仅1.852千米,为什么那些水性颇佳的船员竟无一人能游到岸边?船员被饿死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因为最先被捞起的7人最多只在海上待了9个小时;船上也没有发生过爆炸,因为被捞人员尸体上没有任何伤痕。十几天后,西班牙报刊登此消息说:“尚没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解释。”

在地中海的土伦湾海域,1964-1989年的25年里,共有6艘潜艇失踪,而这段时间全世界潜艇遇难事件总共有11起。这6艘遇难潜艇有4艘是法国的。土伦湾海域的海底有很多深沟,被认为是试验深潜器性能的好地方。

1968年1月20日,法国潜艇“密涅瓦”号载着52名船员在该地试验时突然失踪,军方派出30多艘装有先进声纳探测仪的海军舰船和多架侦察机及救生机紧急搜索。应法国政府要求,美国海军也派出专门用于海底搜寻工作的船只“海燕”号予以协助,而此时“海燕”号也正在同一海域搜寻两天前失踪的以色列潜艇“达喀尔”号。后经仔细搜寻,没有找到任何遗物,“密涅瓦”号和“达喀尔”号永远地从地球上消失了。

海洋“无底洞”

在地中海东部希腊克法利尼亚岛阿哥斯托利昂港附近的爱奥尼亚海域,有一个许多世纪以来一直在吞噬着大量海水的“无底洞”。据估计,每天消失于这个“无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万吨之多。

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派遣一支考察队去那里进行科学考察。科学家们把一种经久不变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观察染料是如何随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着,科学家们又察看了附近海面以及岛上各个湖及河流,希望能发现这种染料的踪迹和附着了染料的那股神秘水流,然而却毫无结果。

地中海“无底洞”引起了科学家们极大的研究兴趣,第二年又进行了新的实验。他们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替海水做了“记号”。这些东西既不会完全溶解在水里,也不会完全沉下去,因为它们的密度各不相同,分别具有与海水、河水相同的密度以及中间密度。

他们把130千克这种肩负特殊使命的物质统统掷入旋转的海水里,一会儿所有塑料小粒都被旋转的海水聚成一个整体,然后全部被无底深渊所吞没。

科学家们对这次试验寄予了极大希望。他们渴望将这个秘密揭开,哪怕是在附近找到一粒玫瑰色塑料颗粒也好。然而,他们的计划还是落空了,至今谁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海水竟然会没完没了地“漏”下去?这个“无底洞”的出口在哪里?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流到哪里去了?

地中海“无底洞”成了难解的千古之谜。

海底法老古城

千百年来,古希腊的寓言、神话和史诗中都先后多次提到地中海边曾经有过一个极其强盛的文明城市——埃及“法老城”。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一书,详细地描述了访问古埃及“法老城”时的见闻。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壮观的“大力神”庙宇殿堂,那里成为当时多种宗教的朝圣之地。但这个文明城市却在2400多年前神秘地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里却没有这个城市的任何文字记载。

自从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的描述发掘出特洛伊古城后,人们才相信那些记述并不是神话,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哪里呢?

199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借用电磁波等高科技手段,在埃及北部的亚历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发现了“法老城”的可能所在地。考古学家在海中打捞出黑色的狮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据推测,那极可能是女王克娄巴特拉的父亲——托勒密十二世法老。

2000年6月,当身着潜水服的考古学家最终潜入海底时终于发现了该城的宫殿遗址。据文物判断,该城大约修于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考古学家们还发现房屋倒向同一方向,据推测可能是强烈地震使该城迅速沉入海底,因为该城正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强地震带。

2000年6月3日,“法老城”被发现的消息通过媒体传遍了全世界。埃及考古界权威人士阿里·贾拉巴先生兴奋地说:“这是海洋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古埃及的神秘从地下到海中,实在太丰富了。”考古学家们将会同相关专家对法老城和打捞上岸的黑色狮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进行最后鉴定,以证实“法老城”与亚历山大城之间的关系,以及水下宫殿是否就是克娄巴特拉父亲的宫殿。

猜你喜欢
老城考古学家海域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遗落海域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活力
古董鉴定
考古学家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十大事故多发海域中国南海周边排第二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